前凉时期,由于出陇右经关中南下的道路被后赵阻断,前凉与东晋的联系一度中断。后经双方不懈努力,终于打通了一条交往之路。尤其是那些勇敢的使者们,他们不畏艰险,历经坎坷,为双方的联系和交往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一、耿访通使
316年八月,由于匈奴刘曜率军进逼长安,张轨之子、凉州刺史张寔派遣将军王该率军救援,随军前去的就有时任敦煌计吏的耿访。在耿访完成任务后从长安返回凉州的途中,因道路被前赵军队切断,自己又与大军失去了联系,耿访只好逃往汉中,后来从汉中渡江,辗转奔波,终于在319年到达东晋都城建康。
耿访到东晋之后,屡次上书,请求东晋朝廷派使者慰抚凉州,自己愿意担任向导带路。《资治通鉴》记:“长安之失守也,敦煌计吏耿访自汉中入江东,屡上书请遣大使慰抚凉州。”可当时内乱不断,朝廷无法派人出使凉州,《晋书·张骏传》载:“时连有内难,许而未行”。耿访只能继续等待。
325年,晋成帝司马衍继位,他被耿访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于是任命耿访为守治书御史,并委派耿访为使者,带上东晋封赐张骏为镇西大将军、校尉、刺史的诏书出使凉州,同时挑选陇西贾陵等十二人作为随从。付出就会有回报,这一次,耿访多年的宿愿终于得偿。
但好事多磨,耿访一行到达襄阳后,由于前赵与后赵逐鹿中原,互相攻击,导致道路中断,他们无法前行,只好停留在襄阳,等待时机。谁知这一等就是七年。可想而知,在襄阳停留的那些年,耿访定然是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332年,东晋将耿访召回建康,临行前,耿访将东晋朝廷加封张骏的诏书郑重交给贾陵,叮嘱他务必完成使命。为了完成耿访交付的重任,贾陵决定冒险前往凉州。他装扮成商人,先到长安,停留一段时间后,再辗转西行,第二年也即333年,历经千辛万苦的贾陵终于平安抵达姑臧。
(武威新貌 刘忠摄)
当贾陵向张骏奉上东晋朝廷的诏命后,前凉张骏随即派遣王丰到东晋回谢,贾陵也一同回到建康。“骏受诏,遣部曲督王丰等报谢,并遣陵归。”贾陵回到建康后,和王丰一起拜访耿访,三人相拥而泣,悲喜交加。对于耿访而言,虽然终于完成了抚慰凉州的使命,但物是人非,当年的主公凉州刺史张寔早已去世,现由张骏管理凉州。他心心念念的凉州,何时才能回归?
耿访的心愿很快得以实现,334年,东晋再次派耿访带着王丰等持印信到姑臧,封张骏为大将军。屈指一算,耿访从316年离开凉州,到334年回到凉州,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但前凉与东晋的通使之路终于打通了,“自是每岁使命不绝”。
后来,张骏先后派参军麴护、护羌参军陈㝢、从事徐虓、华驭等为使者到达建康,通表东晋。
二、俞归驻凉
得知凉晋往来的消息后,后赵石虎下令加强秦陇一带的戍守,盘察过往行人,缉拿前凉使臣,张骏派遣的使者大多为后赵擒获,通使之路又被阻断。
347年,东晋派遣侍御史俞归到达凉州。俞归,晋豫章(治今江西南昌)人,俞又作喻或谕。当时张骏已于346年去世,其子张重华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东晋赐封张重华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假节。张重华谋算要担任凉王,不肯接受诏命,让亲信沈猛劝俞归向民众发布文告,让张重华称凉王。俞归反驳说,如果擅自称王,将会受到攻击,而且张重华刚刚继任,未有功于晋,不宜称王。建议张重华率军东进中原,平定叛乱,修复晋室陵庙,迎接天子返回洛阳,建立不世之功,那时再邀赏不迟。沈猛把俞归之言回报给张重华,张重华便放弃了称凉王的打算。《晋书·张重华传》记载,“猛具宣归言,重华遂止。”
当时回归之路被后赵阻断,俞归便留在凉州姑臧,这一留便是17年。363年,前凉张重华之弟张天锡篡夺王位,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张天锡派人出使东晋汇报相关情况,同时送俞归东返。《资治通鉴·卷一百一》记载,“遣司马纶骞奉章诣建康请命,并送御史俞归东还。”在凉州驻留17年的俞归,这才回到了东晋。
三、《西河记》
俞归文采出众,他在凉州期间,并没有游山玩水荒废时日,而是潜心著述,著有《西河记》三卷,记录前凉的重大事件、民俗风情等。
(雷台 刘忠摄)
由于时过境迁,《西河记》全文早已散佚,清代著名学者张澍、汤球在历代文献中整理出部分内容。其中汤球辑本收录在《广雅书局丛书》中,张澍辑录的残篇收录在《二酉堂丛书》中,并为之作序。现将张澍辑录的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西河记》序:按隋唐志《西河记》二卷。《元和姓纂》:“东晋有喻归撰《西河记》三卷”,《广韵》作二卷。喻作谕,音树。唐志缺撰人名,盖记张重华事也。《十六国春秋》:“晋遣侍御史喻归拜张重华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假节。重华谋为凉王,不肯受诏。使亲信人沈猛与归言,归折之。《西河记》作于此时也。”今存者只数则,余撮而录之,以备佚简。《姑臧记》二事亦附于末。
姑臧,匈奴故盖臧城也。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盖鸟城(《初学记》)。
凉州罪人于市将刑,忽有一白雄鸡飞于人边请命。引颈长鸣,伏地向吏。驱之去辄来。刺史张义免其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
张骏立谦光殿成,后池中有五龙,昼见,移时乃灭。水通变绿色。骏即铸铜龙以厌之。骏寻卒,不升此殿(《太平御览》)。
西河无蚕桑,妇女着碧缬帬,加细布裳,(且为戎狄姓),着缬襦袄,以外国五色锦为袴褶(《北堂书钞》《太平御览》)。
贷我东墙,偿我白粱(《汉书注》《史记索隐》《齐民要术》)。
赵伦妻死,遗雪竹搔头阶下,不数日,化为杨梅,华朶如撒,时人异之(《太平御览引姑臧记》)。
钱芸士好读《离骚》,手不暇揭,忘去肉味,半月如斋(《太平御览引姑臧记》)。
耿访、贾陵、俞归以及麴护、陈㝢、徐虓、华驭等使者,用坚韧不拔的意志,书写了凉晋通使交往的历史。他们犹如一座座丰碑,永远镌刻在双方的千里交流之路上。
作者简介:
李元辉,甘肃武威人,大学本科学历,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独著及合著有《汗血宝马》《话说五凉》《天马长歌》《诗文话天马故里》《凉州贤孝之二十四孝》等,先后在《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等发表文史文章300篇,主持完成省社科院单列课题3项。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