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人才 > 研究员风采 >

兼职研究员风采 | 王俊莲

发布时间:2023-09-06      

研究员名片:王俊莲

王俊莲,女,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秘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甘肃省委讲师团成员,省第十二、十四次党代会代表,武威市柔性引进人才。

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文化、政府文化治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创意文化产业、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等。主要研究成果有《甘肃乡镇综合文化站资源利用调研报告》《以创新理念探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新模式》《现代政府管理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产业发展优势的对策研究—以甘肃为例》《甘肃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困难与对策》《浅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与政府职能定位》《甘肃文化蓝皮书(2017)》《甘肃精神文明蓝皮书(2019-2010)》《甘肃舆情蓝皮书(2018-2023)》《甘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22-2023)》等论著。曾获甘肃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甘肃省第五届行政管理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行政学院首届优秀科研成果等奖项。主持或独立完成的《行政层级与省直管县改革的现状与思考》《甘肃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调研报告》《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甘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关于甘肃保护传承“非遗”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等多项咨询报告被国务院、中宣部和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等部门肯定采纳。主持起草完成的《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甘肃省公共图书馆条例》经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为促进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发挥公共图书馆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法律保障。

 

文章选读

 

推动甘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实现新跨越

王俊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不仅事关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文化强国建设的推进,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向品质化迈进,同时还要有更多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甘肃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2022年8月1日施行)的颁布实施,彰显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比较低,优质文化服务资源比较短缺,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与国家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供给主体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不高,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滞后;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普遍缺乏创新创意人才,等等,这都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制约性短板。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生态,坚持文化为民惠民,从品质化发展、高效能发展、智能化发展、精准化供给等方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实现新跨越,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谱写甘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华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突出政府主体责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新供给。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精准识别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主阵地作用,促进全民阅读发展,共建书香社会、书香陇原。不断创新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持续加大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服务质量。挖掘和活化利用乡村特有的资源禀赋,鼓励打造、升级村史馆、乡史馆、乡贤馆。开展特色乡村文化活动、节日民俗活动,推动历史名镇名村业态提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乡村旅游重点村和重点镇(乡)”的创建和发展,激发乡村文化的原动力、原创力和生命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提升数字文化服务新能级。建立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统筹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优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细化、智能化。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

持续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度。继续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充分释放多元主体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动能,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协商的“交互理性”的制度框架,完善社会主体参与的准入、退出和评价、激励机制,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体,提升文化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

激发公共文化发展新动能。根据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的需求不断推动融合发展,特别是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服务功能空间创新,坚持“城市客厅”建设理念,努力形成优质均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拓展公共空间,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充分发挥节庆活动和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功能,深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功能融合,开辟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主客共享的文旅服务场景。

(原文刊发在2023年6月30日《甘肃日报》第5版)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