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故事 | 张议潮收复凉州
发布时间:2021-01-15
唐懿宗时期,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经过血战三年才收复了被吐蕃占领的凉州。凉州作为河西战略要地,自唐代宗时被吐蕃攻占,到张议潮重新收复,已近百年之久,吐蕃势力根深蒂固,那么,张议潮是怎么收复凉州的?收复凉州后唐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西、陇右之兵大都被调往潼关重地,吐蕃乘势大举攻唐。吐蕃先后占领凉州、甘州、沙州、肃州、瓜州等地,至此,河西一带全部成为吐蕃人的天下。
吐蕃占领河西84年后,沙州人民在张议潮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守城的吐蕃兵将弃城逃走,起义军占领了沙州,接着一鼓作气又收复了瓜州。唐宣宗听到消息,龙颜大悦,封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并将起义军命名为归义军。从848年到851年三年多的时间里,张议潮接连收复了伊、西、肃、甘、兰、岷、河、鄯、廓等州,并派其兄张议潭等人,奉十州图籍入长安报捷,面见唐宣宗。唐宣宗大悦,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
此时,整个河西唯有凉州仍然在吐蕃的控制之下,张议潮审时度势,决定乘胜进攻凉州。
在进攻凉州之前,张议潮做了充分准备。他在归义军各部精心挑选了七千名精壮士卒。这七千名士兵,系由汉族与境内诸少数民族以及僧兵共同组成,其中既有汉族子弟,还有吐蕃降部、回鹘军队,甚至有一大批蕃汉僧兵,他们个个训练有素,人人勇敢善战
在做了充足的准备之后,张议潮与侄子张淮深率领七千精锐,开始了收复凉州的壮举。
以七千兵力攻打占有地利和人数优势的凉州吐蕃,其难度可想而知,注定了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唐朝时,凉州辖姑臧、神乌、昌松、天宝、嘉麟五县。作为防守凉州的屏障,吐蕃军队在各县分兵驻守,尤其在凉州西北部的门户天宝、嘉麟等县设置重兵把守,以逸待劳。张议潮率军到达凉州之后,双方在凉州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拉锯战。
经过三年的血战,咸通二年(861年)九月,张议潮终于攻克了凉州。张议潮收复凉州后,即派使者上告朝廷。随后,唐政府就开始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凉州的控制。
从此,河西走廊又畅通无阻。当时有人写下这样的诗句来赞扬张议潮:“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张议潮的侄子在敦煌莫高窟新凿了一个石窟(第156窟),并在主室南部下面绘制了统军出行图,题为《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张议潮统军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行图》。诗人薛逢听到张议潮收复凉州的消息后,欣然提笔,写下一首《凉州词》记之,诗曰:“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李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