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综合新闻 >

凉州曹姓述略

发布时间:2020-08-24      
  (按):北宋初期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二《陇右道三》“凉州”条记载凉州西平、武威二郡(姓氏)皆有曹氏:
  西平郡二姓:申屠、曹。
  武威郡六姓:贾、阴、索、安、曹、石。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凉州辖武威郡、西平郡、金城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
  凉州曹氏,武威贵族。枝分叶布, 所在为雄。
  考其凉州曹氏,早在汉武帝开发河西四郡时,即已从中原逐渐向西移民,分布在关陇、河西地区,最西的到了敦煌。故武威、敦煌曹氏最初出自中原, 并自称汉初名相曹参之后。曹参起家于沛,汉晋南北朝属沛郡,或称沛国,隋唐则并入彭城郡。因此,汉代武威、敦煌曹氏与彭城曹氏实际同源。这支曹氏涌现出了曹敏、曹凤、曹宗、曹全等有名人物,担任高官,成为武威、敦煌的一支大族。及至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中有尚书侍郎、西平太守曹祛;张重华时有武街护军曹权等。正如《曹全碑》所云: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 所在为雄......
  又考其,十六国时期,诸凉政权加强经营西域,与此同时粟特商人大批入徙河西。凉州武威郡地处河西走廊,连接东西方的丝路交通,是入华粟特胡人最重要的据点。《魏书·西域传》“粟特”条云:“其国商人先多诣凉土贩货,及克姑臧,悉见虏。高宗初, 粟特王遣使请赎之,诏听焉。” 在众多史籍、诗文中对凉州姑臧的粟特胡人亦有大量记载,从河西各地出土的许多粟特胡人后裔的墓志及敦煌文书,都透露出凉州安、曹、石三氏为粟特胡人的可能性绝大。
  隋唐时期,凉州不仅是当地粟特曹氏的聚居区,而且还成了外地曹氏称用的郡望,如P. 4660《敦煌管内僧政兼勾当三窟曹公邈真赞》称其为“武威贵族,历代英雄。陈王派息,犹继仁风。”。唐宣宗封授后宫诸妃其中“曹氏可封武威郡夫人”,亦以曹氏郡望所出的武威郡相封。既是在在西夏统治的中后期,凉州仍有曹姓人居住,如武威西关出土了一件乾祐十六年(1176)的《直祭主曹铁驴冥契》,墓主人曹铁驴当为粟特胡人。
关于粟特曹氏,这里有必要甄别一二。
  一是尽管有史料记载:首任节度使曹议金自称其族属为“亳州谯郡”,受任后唐朝廷所赐谯郡开国公之封爵;曹元德时复得后晋赐予的谯郡开国侯封爵;曹元忠则于949年得后汉所赐谯县开国男爵号,后来宋廷又赐予曹延禄谯郡王的最高爵号。二是史学界自1915年罗振玉先生在《瓜沙曹氏年表》一文中所附“谯郡曹氏世系表” 以来,一直为学界所沿承。至此,似乎曹义金族属为“亳州谯郡”无疑。
  其实不然,近年随着古代碑刻的陆续出土,以及敦煌学研究的新成果,不论当初曹氏自称,还是后来罗氏“年表”之说,都已引起当今学者置疑。若敦煌学研究学者史苇湘先生对曹议金族属似曾有所怀疑,说其是“自称亳州谯郡”,并认为“与汉世曹姓恐非出自一系”;姜伯勤先生也肯定了史氏的看法;冯培红在《敦煌曹氏族属与曹氏归义军政权》一文中“认为史先生的推测是有道理的”;荣新江在《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云:“从现存的敦煌资料来看,与其说曹议金是出自毫州鼎族或谯郡大姓,不如说他可能是出自粟特人后裔的曹姓家族。”
  另,在莫高窟供养人题记中, 曹议金妻回鹘公主李氏的供养像都绘在汉姓宋氏、索氏之前,这也表明曹议金是敦煌粟特人的后裔。
  由上可知,凉州曹氏其渊源有二:一是来自中原内地的汉姓曹氏;二是来自中亚粟特(昭武九姓之一)的胡人曹氏(包括匈奴曹氏、粟特曹氏)。前者有“武威贵族,历代英雄”,武威长史曹敏、凉州别驾曹全父祖(见《曹全碑》)及“彰武节度使,封武威郡公”曹玮二族(在敦煌文书中还有武威曹僧政出自谯郡曹氏中曹植一系,辗转来到敦煌的记载。此支亦属汉姓。);后者有张、曹代继归义军节都使曹议金家族及“燕山府司马、鹰击郎将”曹庆珍(亦名曹珍,见《隋曹庆珍墓志铭》》)等二族。
  至于曹议金家族入主归义后冒充谯郡曹氏,以其作为郡望,借以抬高门第。这种冒用汉族郡望的做法,在中古粟特人中间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如康姓粟特人冒称会稽人,何氏冒称庐江人等。此议题不属拙文探讨的范围,恕不细论。
  (按):西平郡,东汉建安中分金城郡置,隶属凉州。治所在西都(今西宁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源、乐都间湟水流域地。属凉州刺史部,管辖西都、临羌、安夷和后新置的长宁县。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等地方政权,先后在西宁设立了西平郡。
  附:曹氏归义军时期,其中大体可以判定为粟特曹氏的约有以下6件文书:
  1.P.2049v 《后唐同光三年(925)正月沙州净土寺直岁保护手下诸色入破历算会牒》:豆伍斗,曹胡儿利润入。
  2.P.2049v 《后唐长兴三年(931)正月沙州净土寺直岁愿达手下诸色入破历算会牒》:麦陆斗,曹胡子利润入。
  3.P.3745 《三月廿八日荣小食纳付油面柴食饭等数》:曹胡子面八斗,内二斗却付蒸,油肆升又二升。见来柴数索江进、索怀庆、索住子、索押衙、曹胡子两束。曹胡子付面二斗。曹胡子足内蒸。 
  4.ДХ.1451 《癸酉至己卯年(973-979)曹赤胡等还便黄麻历》:曹赤胡还得黄麻两硕贰斗(押)。
  5.P.2040v 《后晋时代净土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粟七斗五升,曹阿朵钵利润入。
  6.ДХ.2149v 《欠柴人名目》:于阗曹庆达。
  从上述记载姓名上看,曹胡儿、曹胡子、曹赤胡、曹阿朵钵当是粟特曹氏,带有明显的胡名特征 。            
一  中古时期曹国二考
  (一)周朝诸侯国之一
  周武王建周,为巩固政权,实行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后代,将六弟叔振铎封在曹国。《史记·管蔡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於曹,是为曹国受封之始。
  西周时,曹是一方大国,与鲁国共守王朝东土,起过重要作用。春秋时期,曹国成为晋楚争霸的对象之一。前637年,晋公子重耳落难时经过曹国,受到曹共公的无礼对待。前631年晋楚城濮之战(在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境内)时,晋国伐曹、卫救宋,把曹共公俘虏。楚国失利后,曹国听命于晋国。
  后来,曹国与宋国交恶。曹悼公于遭宋景公禁锢死于宋国,曹国再次发生内乱,继任国君的曹声公和曹隐公先后被杀。后来曹伯阳继位,不自量力的曹伯阳背弃晋国,又干预宋国政务,导致宋景公伐曹,而晋国见死不救。前487年,宋国虏杀曹伯阳,曹国覆亡。曹国历二十六世,享国636年。
  曹国的后裔后来以国名为姓氏,曹参即其后裔,曹操是他的后代。
  (二)隋唐时期昭武诸国之一
  曹国,隋时闻焉,都那密水南数里,旧是康居之地,国无主。康居王令子乌建领之。胜兵千馀人。国中有得悉神,自西海以东诸国,并敬事之。其神有金人,金破罗阔丈五尺,高下相称。每月以驼五头、马十匹、羊百口祭之,常有数千人食之不尽。东南去康国百里,西去何国百五十里,东去瓜州六千六百里。大业中,遣入贡。据《新唐书》卷二二一下 《西域下·康传》记其“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
  又据《隋书·西域传·康国》记载,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均为康居之后,其先康王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至两河流域,子孙繁衍,分王九国,总称昭武九姓。其包括东曹、西曹、中曹三个小国。
  东曹,或曰都率沙那、苏对沙那、劫布咀那、苏都识匿,凡四名。居波悉山之阴。汉贰师城地也。东北距俱战提二百里,北至石,西至康,东至宁远,皆四百里许南至吐火罗五百里。有野义城,城有巨窟,严以关钥,岁再祭,人向窟立,中即烟出,先触者死。武德中,与康同遣使入朝,其使曰:“本国以臣为健儿,闻秦王神武,欲隶麾下。”高祖大悦。
  西曹者,隋时曹也,南接使及波览,治瑟底痕城。东北越于底城有得悉神祠,国人事之。有金贝器,款其左曰:“汉时天子所赐。”武德中,入朝。天宝元年,王哥逻仆罗遣使者献方物,诏封怀德王,即上言:“祖考以来,奉天可汗愿同唐人受调发,佐天子征讨。”十一载,东曹王设忽阿与安王请击黑衣大食元宗慰谕之,不听。
  中曹者,居西曹东,康之北。王治迦底真城,其人长大,工战斗。
  (按):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粟特人在历史上夙以善于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上的转贩贸易。   
二  曹姓源流及分布
  据清儒张澍《姓氏寻源》卷十四载:曹氏 《潜夫论》云:曹有姜姓者。《广韵》云:曹氏本自颛顼玄孙陆终之子晏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封曹挟于邾,故邾曹姓也。《姓谱》云:出谯国、彭成、高平、巨野四望。王沈《魏书》曰:其先出于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挟于邾。春秋之世与于会盟。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适嗣于容城。澍按:
  《陈留风俗传》葛弘字要,颜鲁公家庙碑皆同,而魏武自作《家传》云:曹叔振铎之后,周武王封母弟振铎于曹,后以国为氏。然《荀子》纣佞臣有左师曹触龙,则曹姓自起于陆终之子安,不始振铎,曹操之言近诬。《魏志》侍中高堂隆论郊祀事,以魏为舜后,推舜配天。蒋济以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著文以追诘隆也。汉郃阳令曹全碑云: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与《曹氏家传》同。《隋书》康国支庶分王有曹国,即以曹为氏。又按:夏侯氏冒曹姓者,曹嵩是也。见《晋书》。又曹姓改李者,唐北庭都护曹令忠赐名为李元忠。见《旧唐书》。
  又据张澍《姓韵》卷三十载:曹 见《潜夫论》、王沈《魏书》、《郃阳令曹全碑》、《广韵》。《荀子》:纣佞臣有左师曹触龙。又云:曹触龙断于军。杨倞曰:《说苑》:桀为天子,臣有左师龙者,謟谀不正。此云纣。当是《说苑》误。孔子弟子有曹恤,孟子有曹交。《左桓五年传》(七):鲁曹刿问战,谏观社。按:《榖梁传》亦作刿。《公羊传》:盟柯,曹沫劫桓公。司马迁作沫,《列·刺客传索隠》云:沫,宜作刿。声相近而字异耳。又《襄二十三年传》:齐侯伐卫,曹开御戎。《庄子》: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悦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宭织履,稿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史记·项羽传》:曹咎守成皋。汉王司马曹无伤谮沛公于项王。《西京杂记》:汉玄菟人曹元理善算,嘗诣陈广汉设食甚薄。元理以匕箸算曰:俎上蒸豘,厨中荔支何不设。《拾遗记》:曹曾收天下奇书于家,世谓曹氏书仓。按:曾字伯山,济阴人。光武时从欧阳歙受尚书,官谏议大夫。《汉郃阳令曹全碑》,为隃麋侯相凤之孙。凤嘗上书,言烧当事,得拜金城西部都尉,屯龙耆。而全以戊部司马讨疏勒,又定郭家之乱。时人语曰:重親致欢曹景元。《曹参传》:参,沛人,为相国。按:《西京杂记》曹参,字伯敬。《曹褒传》:褒字叔通,薛人。父充,持庆氏礼,奏改大官乐曰大予,官侍中。褒博雅疏通,尤好礼,官射声校尉,出为河内太守,退去奸残,时雨数降。作《通义》十三篇,《演经杂论》百二十篇。《文苑传》:曹众字伯师,扶风人。有才学,与苏孺文、窦伯向、马季长并游,惟众不遇。《烈女传》:曹娥父为巫祝,于县江,泝涛迎婆娑神,溺死。娥年十四,缘江號哭,投江抱父屍出。按:蔚宗亦以婆娑为神,缘此而误。《党锢传》:永昌太守曹鸾,上书讼党人,弃市。按:敦煌人。书载《袁宏纪》。《灵帝纪》:板楯蛮诣巴郡太守曹谦降。《吴録》:曹不兴善画,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以作蝇。既进御,孙权以为真蝇,举手弾之。按谢赫《书品》:不兴之跡,殆无復传。惟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格,如见真龙。
  又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曹姓出自颛顼。五世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至曹挟,封之于邾,为楚所灭,复为曹姓。唐有河南曹氏。曹氏宰相一人,礭。
  又据曹氏家谱记载,曹姓在中国的来源众多,主要有:在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受封于邾国 (今山东邹县 ) ,后被楚国所灭,其子孙或为朱氏,或为曹氏。一支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三子曹叔振铎,受封于曹(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一带),建立曹国,后为宋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一支出自中亚昭武九姓的曹国(今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东北一带)。从大多数曹氏家谱的记载来看,其中出自姬姓的曹氏是最重要的来源,曹叔振铎亦被认为是曹姓始祖。除汉族以外,此姓氏在韩国亦有分布。
  (一)曹姓来源有六:
  1.赐受曹官 以官为氏
  在大禹治水时,陆终第五子(另说为第六子)安正逢其时,他因佐夏禹治水有功而被赐曹官。曹官也就是“圜土”为牢,看押奴隶的官,这在当时以镇压奴隶为主要职能的奴隶主政权中并非小官。安后来以官为氏。这是曹姓得姓之始。
  2.受封曹国 以国为氏
  出自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曾孙叫吴回,在帝喾时为火正祝融。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五子名安,曹姓,封在曹国。
  3.出自姬姓
  相传周武王克商后,为了巩固周王朝的政权,便实行大分封,在封商旧臣曹挟于邾的同时,把自己的弟弟振铎封于曹邑,为曹伯,建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故地在今山东省菏泽、定陶、曹县一带,都于陶丘(今山东省定陶西南,北齐时以定陶为曹州,今有曹县)。
  4.曹姓黄帝后裔 源自山东南移
  对于曹姓的姓源,《姓纂》云:“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周文王第13子振铎封曹,亦为曹氏,为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5.他姓改作曹姓
  后汉有曹嵩(曹操之父),本姓夏侯,后改姓曹,是为安徽曹氏。
  6.少数民族曹姓。
  少数民族曹姓多以匈奴、粟特胡人曹氏。如:十六国时期,进入中原地区并留居的昭武九姓之曹国人,后依汉族人化习俗,以国名汉化为姓氏称曹氏,世代相传。
  另外,今蒙古族、彝族、哈尼族、纳西族、回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曹氏,世代相传。
  (二)迁徙分布
  早期的曹氏诞生于山东,长期在山东居住和繁衍。先秦时,曹姓主要活动在甘肃、山东和江苏北部。秦汉时,曹姓已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和华东地区。唐初和唐末,中原有两次南下大移民,曹姓是其中进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唐末宋初,曹姓进入了两广。
三  曹姓郡望 堂号
  (一)郡望
  (按):据《元和姓纂》、《广韵》、《通志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姓氏典籍与敦煌出土的S.2052、P.3191、北图8418等姓氏文书中,曹姓郡望出自谯郡、彭城郡、济阴郡、安乐郡、高平郡、钜鹿郡等地,。而武威、敦煌曹氏则多无名。然而, 寻绎史传、碑志, 我们也发现了汉晋之际的一些武威、敦煌曹氏人物, 郁为一方大族。若《阳令曹全碑》云: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涼州,常为治中、別驾。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剪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境,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 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 所在为雄。
  谯郡:东汉建安末,魏武析沛国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三国魏黄初元年 (220年), 改为谯国,旋复为郡,属豫州。西晋为谯国。南朝宋移治蒙县(今河南商丘县北二十二里老蒙墙寺)。北魏正光中属兖州。北齐废。
  彭城郡:古郡名。西汉地节元年 (前69年),楚王刘延寿谋反,改楚国置彭城郡。唐乾元元年(758年),改彭城郡为徐州。
  高平郡:为古代郡,北周建德三年,并高都郡、长平郡置,属建州。隋代开皇三年,改建州为泽州,高平郡省入泽州。唐代天保元年,改泽州为高平郡,唐代乾元元年,复改高平郡为泽州。宋代至道三年,泽州赐名高平郡。
  另有东海郡(今山东郯城)、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市)、清河郡(今河北省清河县)、巨鹿郡(今河北省南部地区)等七大郡望。
  关于曹氏的郡望,当今史学界还有五种说法:一为谯郡,二为彭城郡,三为武威郡, 四为西平郡,五为中亚粟特。
  1.望称谯郡,见上文。
  2.望称彭城,谯郡曹氏是中原望族,姓氏书中均有记载。西汉宰相曹参起家于沛,隋唐时归属彭城郡管辖,故汉代曹全家族与彭城曹氏实为同源。
  3.望称武威,见于 P.4660《勾当三窟僧政曹公邈真赞》:“武威贵族,历代英雄。陈王派息,犹继仁风。” 陈王即曹植, 武威曹氏源出于谯郡,为曹植之后裔,西徙时曾居止武威,因称武威曹氏,其后又西至敦煌。故望称武威。
  4.望称西平,见于P.3718《曹盈达写真赞并序》:“唐故归义军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侍御史上柱国西平郡曹公写真赞并序”。而曹盈达与节度使曹议金似无宗亲关系,当是中原汉族曹氏向西迁徙时程中,一支居于西平,后又徙至敦煌。曹盈达当是前凉西平太守曹祛之后代。 
  5.中亚粟特,严格意义上讲,构不成所谓“郡望”,这里仅指居住在中亚的粟特人,后因经商、从军徙居河陇并成其为当地望族。若曹仪金、曹庆珍二族,论其郡望仍属武威。
  (按):姜伯勤先生曾将敦煌曹氏分为两类,即谯郡曹氏与武威曹氏,最先注意到武威曹氏。他认为该支曹氏可能是由中原迁徙至敦煌,为谨慎起见,他也不排除是定居武威的粟特曹氏的可能性。(见姜伯勤《敦煌邈真赞与敦煌名族》,饶宗颐主编《敦煌邈真赞校录并研究》)。
  (二)堂号
  八斗堂:安徽太湖县、怀宁县江镇镇日新村曹屋、定远县吴圩镇耿巷村、曹李村。湖北省洪湖市。
  修德堂:江西吉安县桐坪镇黄山村
  白虎堂:(曹操世系)。
  白玉堂:江苏淮阴市。
  文玉堂:江西兴国县均村乡东方村曹屋。
  三多堂(即多子、多福、多寿), 位于山西太谷县城西南五公里处北恍村东北角,它原是晋商巨富北恍曹家的一处“寿”字形宅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源堂,湖南湘乡市。清光绪壬辰(1892)春兵部右侍郎提督福建学政祥符沈源深撰书《本源堂叙》。
  清靖堂:又称“无为堂”,西汉曹参,在萧何去世后,继萧何为宰相。他一本萧何时的办法,所谓“萧规曹随”。“省刑法,薄税敛,无为而治”。老百姓因此歌颂他说:“载以清靖,民以宁一。”
  武威堂,以望立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
  (三)门楣题辞
  名麟俊彦彭城郡;绣虎文宗谯国堂。
  (全联典指三国曹操族子,曹植,后世称为绣虎。)。
  野田黄雀行千里;芳圃红楼梦百回。
  (上联典指魏国文学家曹植,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等。下联典指《红楼梦》。)。
  文驰三国观沧海;武继三登上将台。
  (上联典指三国时曹操。下联典指北宋初大将曹彬。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都有将才。北宋大臣陶弼《观曹彬庙》诗有句:“教子三登上将台。”)。
  影上三竿迎晓日;诗成七步咏春风。
  (全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四)堂联
  名麟俊彦,绣虎文宗。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长平侯曹操族子---曹休,字文烈。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后世称为绣虎。)。
  人称乡虎,自庆接鸾。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字子建。下联典指唐代诗人曹邺,字邺之。)
  平阳世泽,相国家声。
  (全联典指汉初曹参,助刘邦得天下有功,封平阳侯,后继萧何为丞相。)。
  武惠世泽,科第家声。
  (全联典指北宋初年大将曹彬,卒谥武惠。)。
  将台三上,籍列八仙。
  (上联典指北宋大将曹彬三子皆为将才,曹弼题曹彬庙有“教子三登上将台”之句。下联典指宋曹国舅隐迹山林,后遇钟离权、吕洞宾,引入仙班。)
  文承七步,武继三登。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下联典指北宋初大将曹彬。)
  大家传诫,令女守贞。
  (上联典指东汉班昭,以其夫为曹世叔,称“曹大家”。下联典指三国曹爽,从弟文叔妻名令女,夫早死,割鼻毁容,誓不再嫁。)
  投江尽孝,却赙表廉。
  (上联典指东汉曹娥。下联典指宋曹修古卒,其妻女尽却宾佐之赠钱数十万。)。
  谯国家声远,雷阳世泽长。
  (全联典指曹姓的源流郡望。)。
  泉石从所好,文章如有神。
  (此联为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借得三川秀,添来气象新。
  (此联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著《红楼梦》书中联语。)
  唐宋元明巨族,诗书礼乐名家。
  (湖南衡山曹氏纪念始迁祖曹启宗夫妇等先祖的总祠“曹氏享堂’原门口对联,曹氏享堂文革期间被毁。).
  圣代三升论秀,家风八斗量才。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曹大村曹氏宗祠联。全联典指三国时魏国诗人曹植。见上“人称乡虎;自庆接鸾。”联释。)。
  平阳世守三章约,子建才高七步诗。
  (上联典指汉初大臣曹参。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影上三竿迎晓日,才高七步咏春风。
  (同上。)
  野田黄雀行千里,芹圃红楼梦百回。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等。下联典指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著有《红楼梦》。)。
  一代像绘凌烟阁,千秋名传曹娥碑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曹霸,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下联典指东汉孝女曹娥,后人立“曹娥碑”。)。
  令子贤孙中维起,美人名士共长生。
  (佚名集汉代曹全碑字联。)。
  鹤群常绕三珠树,花气浑如百和香。
  (此联为清代礼部尚书曹秀先撰书联。)。
  君子处事,有忍乃济;儒者属辞,既和且平。
  (佚名撰曹姓宗祠通用联。)。
  仁被江南,良将功推第一;约成塞外,使臣才羡无双。
  (上联典指宋代曹彬,为时良将第一。下联典指宋代曹利用,曾与辽国和议。)。
  树绩关中,振平阳千载之武;修名邺下,冠河东八斗之才。
  (上联典指汉·曹参,佐高祖定天下而封侯。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谢灵运曾言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得八斗。)。
  法守三章,平阳侯忠诚厚朴;才高七步,陈思王藻丽英华。
  (上联典指汉·曹参,封平阳侯,曾随刘邦定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曹植,字子建,曾七步成诗。)。
  汉拜相,宋封王,三千年皇猷黼黻;居江左,卜京右,亿万世国器珪璋。
  (此联为河北省丰润县曹氏宗祠联。)。
  (按):曹先贤祠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于乾隆二十二年(1755)重修建成广东曹氏合族祠一间,并合编《广东曹氏合族谱》一本,同治八年(1869)祠堂又重修。
  四  曹姓人物志
  据张澍《凉州府志备考》载:2人。曹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见汉永平二年郃阳令曹全碑文。曹全,《郃阳令曹全碑》云: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紫不谬。出典诸郡,郸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
  又据张澍著《续敦煌实录》卷三载:6人。曹凤、曹宗、曹暠、曹鸾、曹全(高祖父敏、曾祖父述、祖父凤、父琒)、曹宽(鼎文按:曹宽为曹全之误,是一人,非二人。文略。)
  另在开天之际的敦煌诸乡籍帐与差科簿文书中,记载有不少曹姓人物, P.3898 +P.3877 《唐开元十年 ( 722)沙州敦煌县悬泉乡籍》、P.2592 +P.3354 +P.2547v +S.3907 +罗振玉旧藏《唐天宝六载(747) 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共记载了20位曹姓人物。 
  又在P.3559 +P.3018 + P.2657 +P.2803v 《唐天宝十年( 750) 敦煌郡敦煌县差科簿》记悬泉乡有曹敬 、曹英峻、曹加琬、曹贞济、曹大方、曹加礼、曹成金、曹福、曹崇宾、曹崇 、曹希光、曹希盛;慈惠乡有曹大信、曹景崇、曹庭俊、曹思廉、曹庭仁、曹大方、曹真、曹玉儿、曹承恩、 曹光庭;从化乡有曹稍稍、曹忠儿、曹屯屯、曹咄利支、曹思鸾、曹胡子、曹伏帝延、曹悉加耽延、曹罗汉陀、曹忿、曹南达、曹大庆、曹安国、曹引吐迦宁、 曹海元、曹米毡、曹大明、曹磨色多、曹大宾、曹奴子、曹忠子、曹崇俊、曹忠儿、曹宁力、曹元庆、曹染磨曹崇谏、 曹游庭、曹好儿。共记载了50余位曹姓人物。其中悬泉、龙勒、慈惠诸乡曹氏为汉族,;从化乡曹氏从姓名上也可判断为粟特族。
  p.3249v 《军籍残卷》中有僧曹道、曹兴兴、曹某、曹子 、曹孝义、曹粪堆、曹行、曹天德、曹福善9人等
  以上史志记载曹姓人物凡100多人。
  据上表统计,至少有50余人在归义军僧俗两界担任各级职务。任职人数之多, 控据要津部门,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也比同时代其他诸姓任职人多。S.4700 +S.4121 +S.4643 《甲午年阴家娘子荣亲客目》记载曹氏势力:“会长都头及娘子并男女四人”,“安国寺曹家娘子一人”,“不子曹都头及新妇二人”,“曹顺兴都头及母并都头小娘子等五人”,“曹家众兄弟及女并女夫等九十人” 。总计约100多人,反映曹氏家族势力之大。又 P.3942 亦记载有“安国寺大曹家娘子”, “曹家大娘子及顺都头,又大娘子及崇都头、宾都头及娘子”,“会长曹都头及娘子、金光明寺曹僧正” 。由于曹氏当政,曹氏宗族的地位得到迅速提高,成为名副其实的鼎族豪宗。
五  曹氏世系
            ——以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家族为例兼及凉州别驾曹全父祖
  一世:曹议金,沙州刺史、归义军节度使、瓜沙等州观察处置使,检校司空。
  (按):曹议金事迹,己详罗氏《年表》, 其爵职见正史者有:文研所九十八洞曹议金结衔为:河西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押蕃落度支营田等使,兼紫金光禄大夫、万户侯, 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史家称此记载最详。)。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论起归义军政权时期,执政效果和社会影响,张氏(议潮)远不及曹氏。因曹议金当政时期瓜沙地区一度出现了“道路清溢,行旅如流”、“刀兵罢散、四海通达”的繁荣景象。
  二世:曹元德,曹议金长子。敕河西归义军节度、谯郡开国侯,食实封三百。曹元深,曹议金次子。五代时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曹议金幼子。累官至奉国保塞功臣、归义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西平王。
  三世:曹延恭,曹元德子,曹元忠侄。宋初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使。曹延禄,曹元忠子。宋初归义军节度副使。曹延瑞,曹元忠子。太平兴国五年(980)为衙内都虞候。雍熙三年(986)于大云寺设会礼佛,后为归义军节度副使。
  四世:曹宗寿,一作曹寿。曹延禄的族子。咸平五年(1002)继任。自称敦煌王。同年,被宋封为(第七任)归义军节度使。赐“竭诚奉化功臣”号。
  五世:曹贤顺,一作曹顺。曹宗寿子。宋时归义军节度使。
  附一:曹全父祖世家
  远祖:曹参,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
  一世:(高祖)曹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
  二世:(曾祖)曹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
  三世:(祖父)曹凤,字仲理,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政化尤异。黄龙见于九里谷高冈亭,角长二丈,大十围,梢至十余丈。天子嘉之,赐帛百匹,加秩中二千石。(出《水经注》)
  四世:(父亲)曹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
  五世:(己身)曹全,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涼州,常为治中、別驾。
  《曹相国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原文收录于《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主要讲述了西汉初年开国功臣曹参及其后人的历史。曹参早年跟随汉高祖刘邦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并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在齐时采用盖公的黄老之术,百姓安定,称为贤相。汉丞相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汉丞相,并遵照萧何所制定的政策治理国家,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萧规曹随”传为历史佳话。
六  曹氏家谱  总传 年表
  (一)《曹氏家谱》序
  族谱之设,纪源流,序昭穆,而明宗道之法也,谱牒不修,源流不纪,则人心无管摄,必至法毁纲沦,亲疏莫辩,尊祖敬宗之道不明,此谱之所由作也,于归展墓,道历开阳,涉鳙岭,过晓川,宿于门士曹子晋书舍,讲论之余,晋以曹氏族谱,请于为言,阅其始末,知为孔门上蔡候卹公之裔,并益知晋之学业渊源,有所本矣,吁,夫谱之作岂易为哉,非公无以绝心,非止无以止邪,然谱岂惟示法于一时而已哉!今日祖父,前时之子孙,率是道,则为孝子慈孙,今日之子孙,后时之祖父,率是道,则为显祖令宗,古今不能异矣,又岂惟推行一时而已哉,明此齐家,而一家兴仁兴让,明此治国,而一国兴仁兴让,国家不能外之矣。故曰道统,人性之同,又曰道者万世无作弊,平平而到正,荡荡而大公,同人之道,尽于斯矣,况曹氏世代儒教而业诗书,隐林泉而亲有道,缕缕不乏,谱牒既成,乃宗盟之盛事,启后人隆礼义,敦孝悌,知爱敬,正风俗,是可以观世教,则谱之道明矣,抑知其祖忠节如全晸者,暨其二子忠武如翔者,皆讨贼死忠,竭力王室,忠烈如翔者,追贼死忠,声功于,其孙如遇者,庐墓守孝,始居新安,后数世再迁于婺东,今幸又晋层居仁里,读书乐道,潜思力行,皆上蔡之遗风,忠孝之余庆也,于劝天下世家,求其簪缨赫奕,盖有之矣,求其忠孝两全,立身行已,追隆上蔡,如曹氏者,我未之见也,于乐之道之,因为题其家庙曰:上蔡世家,为祝于曹氏者,守忠孝之泽,以谨先传,承诗礼训,以开后裔,以居则善俗,以出则善世,其于谱牒有光,而起仁人孝子观法也,书于谱端,以彰规勉曹氏后世之意云尔。
                        留于淳熙丙申年三月 邑人朱熹
  (二)《曹氏总传》节录/(明·崇祯壬午曹来凤谨撰)
  周初,叔振铎封于曹,在山东兖州济水之阳--曹州:晋曰济阳,隋曰济阴,后周曰曹州。有祠在房山,宋学士王禹偁有碑,子孙以国为氏,而曹姓始焉。
  振铎生太伯--脾,脾生仲君--平,平生宫伯--侯,侯生二子:长云,次风。云为孝伯,传二十一公至伯阳,国终。风生良夫,良夫生窿,窿生简,简生进,进仕鲁公,子晖,遂邑宰。(晖)生刿,世居鲁,孝廉里,鲁庄公十年,长勺之役,三鼓克齐师;十三年,柯之盟,庄公升坛,刿手剑从之,齐尽归鲁侵地;二十三年夏,庄公如齐,观社非礼也,刿谏不可,事详内外传。
  ......
  延五名延生,娶铜山宁氏住,生贤一、信二,葬黄家囤蛇形。宗六名宗生,字文德,娶所村张氏明,继娶章氏李,生锑一、璋二、鲳三、栖四、总五。公葬金家窑青龙山丁向。永七名永生,娶田畈宁氏生清寿、椿寿、松寿,公葬前头山,宁氏葬庵门前。琥八名琥生,娶林氏安,生福二、见三,葬坦上园东北向。庆九名庆生,娶梅氏无嗣,葬何家塘。
  此后子孙众多,别见图系,传不尽悉。
  崇祯壬午   贞公七氏孙七十衰老 来凤谨撰
                 乾隆甲辰  合族编辑
                 道光己巳  阖族增订
                 光绪甲午  阖族参订 
  (三)《瓜沙曹氏年表》节录/(罗振玉辑)
  一世祖:曹义金。义金公下三子:唐·曹元德;曹元深(沙州始祖);曹元忠(瓜州始祖)。此记录大部份为元忠公后年表记事。
  元忠公下四子:曹延恭;曹延祿;曹延晟;曹延瑞。
  另一世祖:曹宗寿。下二子:曹贤顺;曹贤讳。
  瓜州沙州:今甘肃省敦煌县等地。
  散居地:甘肃省敦煌县等地。
  (按):民国三年(1914)罗振玉辑《瓜沙曹氏年表》1册(17页)。原书出版者、出版地不详。
七  曹姓艺文志(诗文 恩荣 碑刻)
  (一)曹氏诗文(选5)
  1.《魏文帝凉州葡萄诏》/(曹丕)
  魏文帝诏群臣曰:旦设葡萄,解酒宿酲,掩露而食,甘而不涩,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悁。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米,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2.《魏曹植谢赐白柰表》/(曹植)
  郭议恭《广志》:魏明帝时,诸王朝,夜赐东城柰一奁,陈思王谢表云:即夕,殿中虎贲宣诏,赐臣等冬柰一奁,柰以夏熟,今则冬生,物以非时为珍,恩以绝口为厚,非臣等所宜荷之,蒙报植等诏曰:此柰从凉州来,道里既远,又东来转软,故柰中变色不佳耳。
  (按):齐民要术所引比较略“绝口”二字,要术作“频颁”。以上诏、表摘自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
  3.敦煌遗书伯P3128卷子·曲子词《望江南》/(赞曹议金)
  曹公德,为国托西关。六戎尽来做百姓,压弹河陇定羌浑,雄名远近闻。尽忠孝,向主立殊勋。靖难论兵扶社稷,恒将筹略定妖氛。愿万载,做人君。敦煌郡,四面六蕃国。生灵苦屈青天见,数年路隔失朝议,目断望龙墀。新恩降,草木总光辉。若不远仗天威力,河陇必恐陷戎夷,早晚圣人知。
  4.《献曹南院》/(宋·曹瑕幕客)
  贤守新成盖代功,临危方始见英雄。三都谷路全师入,十万胡尘一战空。
  杀气尚疑横塞外,捷音相继彷环中。君王看降如纶命,旌节前驱马首红。
  (按):《献曹南院》是宋朝著名文学家曹瑕幕客的代表作品之一。
  5.P.2641 《莫高窟杂文》(赞曹都头)
  谯国门传缙以绅,善男子即是帝王孙;丈高碑背显八字,武盛弓弦重大钧。既出四门观生老,更知六贼不相亲;夜逍将心登峻岭,必定菩萨转法轮。
  (二)曹氏碑刻(选1)  
  1.《郃阳令曹全碑》
  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也。其先蓋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境,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属國都尉,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君童齔好學,甄極毖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及其從攻,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辟涼州,常為治中、別駕。紀綱萬里,朱紫不謬。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時疏勒國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職貢,君興師征討,有吮膿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戰,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國禮遺,且二百萬,悉以簿官。遷右夫風槐里令,遭同產弟憂,棄官。續遇禁网,潛隱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復舉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扬同時並動。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懐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時聖主諮諏,群僚咸曰:“君哉!”轉拜郃陽令,收合餘燼,芟夷殘逆,絕其本根。遂訪故老商量,儁艾王敞、王畢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撫育鰥寡。以家錢糴米粟,賜癃盲大女桃婓等。合匕首藥、神明膏,親至離亭,部吏王皋、程橫等賦與有疾者,咸蒙瘳痊。惠政之流,甚於置郵,百姓襁負,反者如雲。戢治墙屋,市肆列陳。風雨時節,歲獲豐年。農夫織婦,百工戴恩。縣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灾,灾害退,於戌亥閒興造城郭。是後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閔縉紳之徒不濟,開南寺門,承望華嶽,向明而治,庶使學者李儒、欒規、程寅等各獲人爵之報。廓廣聽事官舍,廷曹廊閤,升降揖讓朝覲之階。費不出民,役不干時。門下掾王敞、錄事掾王畢、主薄王歷,戶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顓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紀功,其辭曰:
  懿明后,德義章。貢王庭,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還師旅,臨槐里。感孔懷,赴喪紀。嗟逆賊,燔城市。特受命,理殘圯。芟不臣,寧黔首。繕官寺,開南門。闕嵯峨,望華山。向明治,惠沾渥。吏樂政,民給足。君高升,極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2.《隋故燕山府鹰击郎将曹府君墓志铭》
  君諱慶珍,字元,沛國谯人。自陶丘启姓,播美春秋,傳芳魏史。植則離經萬卷,丹乃連騎八千。文武紛綸,光輝載籍。十四世祖晃,漢太中大夫、鎭西大將軍、涼州刺史。遭吕禄之亂,因居涼州姑臧縣焉。君其後也。祖逹,禀兹辰象,素梃仁英。水鏡於生年,蕴美玉於當世。周天和二年,除甘州安西縣令。皎如白璧,清若流泉。伯起慚其讓金,仲華恧其贈絹。父渾,建德四年,授大都督,黄石鎭將。居邉作捍,亭鄣无虞。盡力開河,亡身殉國。君生居戎马之間,長習韜奇之略。投筆擲硯,志在立功。起家領統軍,後除别將,又任都督。褰旗玉塞,斬將金微。日逐亡魂,月氏喪膽。以功授旅帥,寻遷校尉、兼府司馬。撫軍若子,體國如家。趣事戎行,必同甘苦。隋敕進授鹰击郎將。河右地接莎車,境鄰捕海,朔風既動,虜馬嘶鳴。桂月初團,胡笳忉思。君控桃花之馬,歴陣冲營;弯明月之弓,飮梁穿札。勁草疾風,嵗寒彌厲。方愿申威蔥岭,宣力居延,而夀類浮泡,命同風燭,以大唐貞觀四年十一月十日奄歸長夜,春秋七十有三,以五年二月六日遷窆於武威郡城之南,信之伯牙懐舊,凄怆於絶弦;子期傷友,悲深於聞笛。嗚呼哀哉,乃为銘曰:
  洪源浩浩,茂緖綿綿。播斯盛烈,邁后光前。將門赫弈,相第嬋聨。萬年君子,百代仁賢。逮兹葆葉,世擅奇名。楊開馳譽,玉塞流聲。連旗絶漠,建節龍庭。生涯忽盡,泉路言歸。夜合將奄,悵令愀衣。勝芳無歇,獨有音徽。
  (按):曹庆珍享年73, 生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二年 (558年) , 隋初年方24岁, 正当从军之青壮年。曹庆珍先后出任过鹰扬府中统军 (从八品下) 、别将 (正八品上) 、都督 (正七品下) 、旅帅 (从六品上) 、校尉 (正六品上) 、府司马 (品级不明) 等军职。其终官为燕山府鹰击郎将 (从五品) , 至隋亡时已年过六旬, 推测其在唐朝再未曾任职, 故将燕山府系于隋府。《隋书·地理志》武威郡番和县下:“开皇中为县, 又并力乾、安宁、广城、障、燕支五县之地入焉。有燕支山。”冯培红据虞世基《讲武赋》中提到“登燕山而戮封豕, 临瀚海而斩长鲸”, 认为燕山府当设在河西走廊上的燕支山, 隶属于甘州或凉州。碑今存武威市博物馆。
八  曹氏家族的胡汉联姻状况
  晚唐五代时期归义军节度使之所以实行胡汉联姻,既有政治的原因,也有敦煌居民结构的原因。P3774《丑年(821)十二月沙州僧龙藏碟》记载齐周大兄嫁女二,“ “一张家 , 一曹家”。齐周俗姓索,可见敦煌大姓从吐蕃时期起就注意胡汉联姻,这可能与粟特人势力的发展有关。
  根据中原地区出土的粟特人墓志铭,入华的粟特人一般先娶粟特回鹘女为妻, 后娶汉族女为妻,在排列顺序上也是先胡后汉或者先回鹘后汉。这是粟特人汉化进程中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曹议金的联姻情况也说明这一事实。曹议金先后娶敦煌宋氏、索氏及甘州回鹘天公主李氏为妻。根据研究, 回鹘天公主与曹议金的结亲时间在唐天复年间, 晚死于宋氏,可以肯定曹议金与甘州回鹘天公主的结亲晚于同宋氏的结亲时间。但是在莫高窟供养人题记中, 回鹘天公主的供养像都绘在宋氏、索氏之前,这就表明曹议金是敦煌粟特人的后裔。
  既然敦煌曹氏归义军政权的建立者曹议金是敦煌粟特人的后裔, 那么曹氏家族的联姻大致不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胡与胡姓之间的联姻;一种是胡汉间的联姻。曹议金通过与胡姓甘州回鹘、于阗间的联姻,加强了曹氏归义军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开通了曹氏归义军政权的对外交通路线。
  曹氏家族的胡汉联姻可以从敦煌莫高窟第98窟、第108窟供养人题记中看出,记载显示曹氏家族与敦煌的索、宋 、翟、阴、邓、陈、慕容、张、李、罗等姓氏联姻。
  所以,从曹氏归义军政权的联姻看,曹氏家族非常注意其胡汉联姻和胡与胡的联姻。曹氏政权通过与汉族的联姻把敦煌汉族大姓笼络到自己的周围,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加强胡姓之间的联姻和胡羌联姻,使敦煌地区的粟特居民内部更加团结, 并缓解了粟特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与甘州回鹘、于阗的联姻密切了归义军政权与周边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外事关系,争取到一个长期和平共处的环境,对归义军的生存和发展十分珍贵。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得知,无论是张氏归义军时期还是曹氏归义军时期,归义军节度使都非常注意胡汉联姻。这种联姻关系团结了敦煌地区的各族居民,在收复敦煌及河西地区的战争中以及巩固归义军政权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形成这种联姻关系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与敦煌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居民结构复杂有一定的关系。
  恕不细论。(陈有顺)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