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威城事 > 天马故乡凉州 >

寂寞庭院——关于凉州文庙的随想(五)

发布时间:2024-05-30      

为了写凉州文庙,我多次求助于我的中学同学胡鼎生,他曾经给了我一本《武威市文物志》。这是一本装帧极其精美的志书,其中收录了一批关于凉州文庙的史料。但浏览这批史料,我反而对文庙的历史,对文庙的始建,产生了更大的迷离惶惑之感。

明正统四年《凉州卫儒学记》碑载:“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

清康熙年间的《重修文庙碑记》说:“凉郡圣庙,历有年所,不知几经修葺矣。”

清乾隆十六年的《重修文庙祭田碑记》说:“圣庙之有祭田,始于前明成化六年庚寅。”

清乾隆三十七年《重修文庙碑记》说:“凉城一文庙,始于有明正统四年。”这个说法与《凉州卫儒学记》差不多。

民国二十一年的《重修武威文庙碑记》中说:“武威自汉武开郡,始见历史。而文庙创始何代,言人人殊,莫衷一是。今观其规模宏大,气象雄壮,知非府县文庙所及。洎读前凉载纪及西夏书事,称其崇儒术,国中大修孔子庙,复尊为帝,并征诸父老传闻,谓肇建于前凉张氏及元昊割据时者近是。”这条记载虽出于民国,但却显示了高度的历史接续能力,填补了大段的历史空白。在众多参与这次重修文庙的人中,我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名讳——李鼎超。

这是让我对这样一条记载产生极大信任的一个重要缘由。

张澍之后,凉州涌现的最著名的学者是李铭汉。历史学家汪辟疆对他的评价是:“盖晚近西北一醇儒也。”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李铭汉赴西安应乡试,而此时正是张澍最后一次告别凉州,寓居西安开始专心治学的第二年。李铭汉在乡试落榜后,并没有太多的沮丧,他做出了留在西安跟从张澍问学的重大选择。

这件事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李铭汉跟张澍学什么?或者说能从张澍那里学到什么?这样的疑问让我再一次关注起张澍的学术构成。

(武威文庙匾额   刘忠摄)

张之洞把张澍归于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之列。金石学与经学姑且不论,其历史研究的视野却比较独特。我的老师赵俪生先生说:“所谓河西之学,包括四郡、五凉、三秦与一夏,而以五凉为最根本。而张澍于28岁主讲兰山书院时,即曾成《五凉旧闻》四十卷……在此,其眼光已经有所表露。”赵先生的话与我在开篇时所引向达先生评价之语相表里,点出了张澍治史的重点所在,即反映在其《二酉堂丛书》中的对西北史地的关注与研究。赵俪生先生说:“《二酉堂丛书》何以如此著名?以蔽意揣之,斯时正为乾、嘉、道、咸接续之交,而该书以乾嘉辑佚之方法,为道咸以来西北史地学郁成重点的时代高潮,准备某些条件,故能受到学术界较普遍的尊重。”

这说明,在张澍的研究视野里,对河西地区特别是五凉时期的文献的关注是其学术构成的一大内容。

而来自凉州的李铭汉恰巧做了张澍的学生。

无意间,串起了清代凉州籍学者治学的一条传承线索。这条线索对凉州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在明清两代的沉寂时期,居然有两位才识卓群的凉州学者开始关注探究或者说在接续凉州的历史,而且将接续的节点定格在了被人们忽视的五凉时期。

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凉州人关注一段几乎被风尘淹没的历史的开始,而这一段恰巧与凉州有关。尽管这样的关注,仅仅是做了一些准备,但它确实如赵俪生先生所言,迎来了一个学术高潮,并直接影响到了陈寅恪这样的一代宗师。

李铭汉的儿子是李于锴,他继承了家学,帮助父亲完成了煌煌巨著《续通鉴纪事本末》并刊行于世。前文提到的李鼎超则是李于锴的长子。他从10岁起就开始跟从父亲读书治学,一直到父亲去世,无一日辍怠。成年后,他发奋编纂《武威县志》,立志追溯凉州的历史。虽书稿遗佚,但从家学的继承角度讲,他自然会接过张澍的衣钵,厘清五凉这一段纷乱的历史,发掘和看到了这一段历史所闪现的历史光焰。

正因为如此,我对李鼎超参与树立的这座《重修武威文庙碑记》充满了信任。因为这是一条漫长的家学传承线索,更是三代人睁眼探究凉州历史的必然结果。

文庙的历史,在这一刻,在李鼎超他们那里,重新被接续和溯源。

不光因为李鼎超这一凉州名门的学识,更重要的是,五凉时期,为凉州文庙的修筑提供了一切可能和条件。

(李铭汉故居一隅)

这是一段最值得凉州人自豪和铭记的历史。

从3世纪初到4世纪上半页,近150年的时间,凉州在中华文明史册上留下了耀眼而辉煌的一笔。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时间段或许不算太长,但它的价值却足以照亮一大段黑暗的历史,直至辉耀在大唐盛世的上空。

在梳理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后,余秋雨先生激动地说:“这种宏大,举世无双,由此,大唐真的近了。”

其实,北魏走近大唐的脚步里,夹杂着五凉文化的混响,或许真的可以这样说,五凉开启了大唐,五凉影响了大唐。

这足以让凉州人自豪。

这样的结论并不是虚妄,顺着前贤们梳理的脉络,这样的结论显得极其自然而顺畅。

是的,我们有必要去梳理和再现五凉这段历史。

凉州文化,不能没有这一个段落,因为它是一段华丽璀璨的篇章。

(本文来源:兰馨园微信公众号,部分内容有删减)

 

作者简介

王登渤,现任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创作话剧《上南梁》《马背菩提》、歌剧《牡丹月里来》、秦腔《飞将军李广》《总盼月儿圆》《凉州新曲》,舞剧《问道崆峒》《乐动敦煌》、旅游演艺《大有兰州》;电视剧《生命树》《春风又绿玉门关》《英雄的旗帜》;电影《生死不离》以及纪录片《圣土人杰》《凉州会盟》《新华书店》《金城兰州》《嘉峪关》《重走来时路》《西北孔道》《中国》《岳麓书院》等二十余部。出版长篇小说《日落莫高窟》和学术专著《失传元杂剧本事考说》,参与编写了《中国西部文学史》《甘肃文艺五十年》等书籍,发表论文数十篇。作品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全国少数民族戏剧文学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秦腔艺术节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等奖项。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