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威城事 > 天马故乡凉州 >

三套车:凉州古城的舌尖乡愁

发布时间:2025-07-28      

当驼铃摇碎丝绸古道的月光,当烽火台的残垣在朔风中低语,凉州三套车的故事便在时光里悄然生长。茶、面、肉,看似寻常的搭配,却在凉州人的智慧下,组合成誉满河西的“三套车”,成为这座城市饮食文化的灵魂,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茯茶,是三套车中最具温情的存在。滚烫的茶汤里,山楂、桂圆、红枣、枸杞、锁阳、葡萄干、核桃仁在长时间的熬煮下,释放出各自的精华,再加上冰糖的点缀,让这杯茶酸甜开胃、消渴解乏。茶汤呈赭色,似红茶的醇厚,如咖啡的浓郁,更像葡萄酒的迷人,深沉中透出暖意,让人回味无穷。在哈气成霜的寒冬,这杯茯茶有着强大的招徕性和亲和力,仿佛一位温暖的老友,用它的热度驱散着寒意,抚慰着旅人疲惫的身心。

茯茶谐音“福”,寓意福气安康,这不仅仅是读音上的巧合,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饮食中的体现。传说,在古代的凉州,一位商人在风雪交加的旅途中迷失方向,饥寒交迫之际,偶然走进一家小店。店主为他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茯茶,他喝下后,不仅身体渐渐回暖,更在这杯茶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后来,他将茯茶的故事带回故乡,茯茶也因此在凉州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心中福气的象征。正如诗人所言:“一盏茯茶暖心田,福气安康岁月甜。”茯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凉州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与祝福。

行面,也叫饧面,是三套车中的饱腹担当。将面加水揉匀后,让其“醒”半个小时,这一过程仿佛赋予了面团生命。“饧”字虽冷僻,却精准地表达了让面团发软的含义,在当地,它与“醒”通用,也暗合了面团在静置过程中渐渐苏醒、焕发生机的状态。待面“醒”后,经搓揉抻拉,便可成形,圆的如筷子般粗细,扁的似手指般宽窄。满满的一碗面条,浇上勾了芡的厚实明亮的卤汁,卤中胡萝卜丝、芹菜丝、肉丁、肉片等配料丰富,让这碗面不仅在视觉上诱人,更在口感上爽滑筋道,既耐嚼又熬饥。

长面代表“寿”,面条绵长喻长寿,这一寓意在凉州的民俗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在老人寿宴上,行面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它寄托着晚辈对长辈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相传,古代有一位长寿老人,他的长寿秘诀就是每天都要吃上一碗行面。他说,这长长的面条,就像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只要脚踏实地,就能走得稳稳当当。行面,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更是凉州人对生命、对长寿的敬畏与向往。

腊肉,是三套车中最具风味的点缀。新鲜猪肉用老汤老卤,经文火长时间焖制,色泽金黄,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一盘腊肉随意地码放在盘中,撒上青椒丝、香菜丝,于随意中透出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腊肉象征“禄”,古代俸禄以肉为贵,它代表着人们对富足生活的追求。在凉州的历史中,腊肉曾是达官贵人餐桌上的佳肴,后来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它见证了凉州的兴衰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在凉州北关市场,卖三套车的店铺一家挨一家,热闹非凡。这里的经营模式独具特色,卖茯茶的、卖行面的、卖腊肉的各自专营,却又相互依存,形成了唇齿相依、兴衰与共的关系。在这里享用三套车,顾客可以充分享受上宾的待遇,任意挑选一家茶馆,落座后,茶馆老板便会热情地为顾客跑腿代劳,去点别家的行面和腊肉。这种和谐的经营氛围,就像三套车本身,三种食物相互搭配,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独特的饮食体验。

茯茶、行面、腊肉,组合成“福禄寿”三星吉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寓意叠加,更是凉州人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们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当我们品尝三套车时,不仅仅是在品味美食,更是在感受凉州的风土人情,触摸这座城市的灵魂。

岁月的步履从未停驻,而凉州三套车的醇香,却在岁月的淬炼中愈发浓郁。它是凉州人生活的一部分,是游子心中的乡愁,是这座古城永恒的记忆。无论光阴如何流转,那一碗茯茶的温暖、一碗行面的实在、一盘腊肉的醇香,都将成为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味传奇。

作者:徐兆宝,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来源:武威日报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