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吐谷浑文化 >

吐谷浑王族成员入侍唐朝长安为官及其他

发布时间:2024-05-21      

从武威出土的吐谷浑王族墓葬来看,唐朝对吐谷浑王族十分优待,对其子嗣皆封藩王,并纳质宿卫。从墓志来看,慕容忠、慕容曦光、慕容明、慕容智等都曾在童年入侍长安,并赐官封爵。

据《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记载,慕容忠曾被授予的官职主要有,“年十八,授左威卫将军”,“童年入侍,后加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袭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其中,左威卫大将军是唐朝十六卫将军之一。十六卫将军源自隋代的十二卫将军,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置,每卫设二人,从三品,唐朝沿置。

“镇军大将军”是将军名号,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置,权任很重,二品。“行左豹韬卫大将军”为正三品官职。最后,慕容忠袭青海国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之职。

从该墓志铭中能够清晰地看出慕容忠自幼入侍唐朝,深受唐朝王室生活的耳濡目染,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和浸润。成年之后,因其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授左威卫大将军,尚大唐金城县主。20岁弱冠之年成为侍从贵臣,后加授镇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大将军。垂拱四年(688年),诺曷钵因病去世,慕容忠继嗣。从授予官职与和亲之举可以看出,唐朝对吐谷浑王族的重视程度。

(慕容智墓出土铁甲胄)

据《大唐慕容府君墓志铭》记载,慕容曦光曾被授予的官职为“朔方军节度副使”“知部落使”“金紫光禄大夫行光禄卿员外置同正员”“五原郡开国公”“燕王上柱国”“游击将军、守左豹韬卫翊府左郎将”“明威将军、行左屯卫翊府左郎将”“忠武将军、行右卫翊二府左郎将”“云麾将军”“左威卫翊中府郎将”“左威卫将军”“冠军大将军、行左金吾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行光禄卿”“凉州都督”等。

“朔方军节度副使”:朔方军为唐代在西北地区的一支军队。节度副使是指唐初在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开元年间,朔方、陇右、河东、河西等镇置节度使,以数州为一镇,节度使既统数州,又兼任所驻州刺史,总揽军权、民权、财权。

“知部落使”:知,意为主持、执掌;部落使,即主持部族的长官。使,原意为受命出使者,唐中期以后,以使名官者居多,如节度使、盐铁使等。以上为慕容曦光的使职。

“金紫光禄大夫行光禄卿员外置同正员”:金紫光禄大夫是官职名称,魏晋时期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将其称为金紫光禄大夫,为文散官,官二十九阶之第四阶,正三品。光禄卿主要掌宫殿门户,兼皇室膳食、帐幕器物等,代表其品级。“正员”即古代编制名额内的官员名称,员外置同正员意思是编制外的官员,但是身份待遇与正式官员相同。

“五原郡开国公”:五原郡,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将九原郡改称五原郡,下治九原、姑陵、五原等十六县,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后套以东、阴山以南、包头市以西等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盐州(今陕西定边)为五原郡。五原郡开国公代表了其爵位。

“上柱国”:上柱国,战国时期楚国设立,主要执掌军政政令,主征战。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置为十二转勋官,比正二品。

“游击将军、守左豹韬卫翊府左郎将”:游击将军,是武散官名。左豹韬卫翊府为唐十六卫之一,原名左威卫,掌宿卫营兵。左郎将掌领担任宿卫的校尉、旅帅等,并以番上之名簿送交大将军,分配职务。

“忠武将军”:南朝梁置,为武职第十九班,陈沿置,四品。唐初置为正四品上武散官。

“明威将军”:西汉末年置,唐初设置为从四品下武散官。

“云麾将军”:将军名号,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置,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置为从三品散号将军。

“冠军大将军、行左金吾卫将军”:冠军大将军为武散官,行左金吾卫将军执掌宫中及京城日夜巡查警戒,随从皇帝出入。每卫设上大将军、大将军各一人,将军二人。下领各地折冲府。

“凉州都督”:都督为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汉末始有此称。魏晋之后,逐步演变为地方军政长官,都督诸州军事并兼任所驻州刺史,总揽军民政。

从慕容曦光先后被授予的官职品级来看,慕容曦光自幼因嫡孙的光环而被封为观乐王、燕王,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慕容曦光也因军功卓著,逐渐被授予要职。由此也可以看出,唐王朝对吐谷浑王族成员是十分看重的。

据《大唐故代乐王上柱国慕容明墓志铭》载,慕容明先后被授予的官职为“左屯卫翊府左郎将”“左威卫将军、借紫金鱼袋,押浑副使”“上柱国”“右监门卫中郎将员外置同正员、检校阇甄府都督”等。

“左屯卫翊府左郎将”:翊府左郎将是唐朝十二卫所翊府次官之一,正五品上。

“左威卫将军、借紫金鱼袋,押浑副使”:“左威卫将军”是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左屯卫将军置,从三品。“紫金鱼袋”是唐代体现官员身份之物,官阶未及三品以上,而特许改服色,换紫,配金鱼袋称为赐紫金鱼袋,官衔中也须带此名。“押浑副使”是指负责吐谷浑部落诸事之官员。

(慕容智墓出土木玄武)

“右监门卫中郎将员外置同正员、检校阇甄府都督”:中郎将是秦、汉管理宫禁警卫的高级武职。唐朝时为统领府兵的军事长官,分属十六卫、东宫十率府。“检校阇甄府都督”,唐朝“阇甄府”曾在且末、鄯善等地设置。

慕容明为吐谷浑后裔,因在史料和墓志中并未记载慕容明与其他王族成员的具体关系,故暂未可考。但从慕容明5岁以本番号代乐王,之后被授予的官职来看,唐朝的部分军事行动,慕容明也曾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并且也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大周故喜王慕容智墓志》所载,慕容智曾授予的官职主要为“左领军将军”“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喜王”等。

“左领军将军”:置二员,从三品,协掌宫禁宿卫。“云麾将军”:为将军名号,与前同。

“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左玉钤卫是官署名,指的是慕容智所在的卫府,由右领军卫改称而来。大将军是指卫府的长官设置,是慕容智在卫府的职位。

“喜王”:大周王朝给吐谷浑王族成员的封号。

从授予的官职来看,唐王朝对吐谷浑的重视程度逐渐削弱,以往坚持的和亲政策也不再沿袭,整个唐朝重要的军事行动中也很难见到吐谷浑王族成员的身影。但从吐谷浑王族成员的墓志记载能够看出,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吐谷浑人也在逐步接受汉文化的影响,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本文节选自《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研究》一书)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