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唐后期、五代时又称为退浑,本属鲜卑,居住在今辽宁西部一带。公元4世纪,从慕容鲜卑中分离出来,开始西迁,在今天内蒙古阴山短暂停留,又开始南下,经过陇山,在今天甘肃的临夏地区定居下来。并以此为基地向南、向西拓展势力,占据了今青海、甘南、四川西北等地。到了吐谷浑的孙子叶延执政时期( 329 —— 351),开始建立政权,并以其祖父吐谷浑之名作姓氏,亦为国号和部族名。隋代时,其活动范围“自西平临羌城(今青海湟源县东南)以西,且未(今新疆且末县)以东,祁连(今祁连山)以南,雪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其政治中心为伏俟城。
吐谷浑政权从叶延时算起,到唐高宗龙朔三年(663)为吐蕃所灭,前后大约存在了三百多年。被吐蕃攻灭后,吐谷浑遗民开始迁徙,主要散居在今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的东部及陕西、山西、河北三省的北部。直到北宋以后,史籍中再见不到对吐谷浑的记载。
一、吐谷浑对隋唐王朝边境的侵扰
公元581年,北周政权为杨坚所夺取,建立隋朝。隋朝开国初期,因内部统治不稳定,又有北方突厥和南方陈相威胁,势力较弱,这就为强盛的吐谷浑不断骚扰隋西北边境以有利的机会。隋开皇元年(581),吐谷浑寇弘州(今甘肃临潭县西)和凉州,隋遣行军元帅乐安公元谐等步骑数万击之。谐击破吐谷浑于丰利山(在青海东),又败其太子可博汗于青海,俘斩万计。吐谷浑震骇,其王侯三十人各率所部来降。吐谷浑可汗夸吕率亲兵远遁。隋主以其高宁王移兹裒为河南(今青海贵德、甘肃临夏黄河以南地区)王,使统降众。“谐拜宁州刺史”,留行军总管贺娄子干镇凉州。这次反击,隋军不仅大败吐谷浑,而且迫使吐谷浑王侯三十人率属部归降隋朝。
其后,吐谷浑虽多次侵扰隋朝西北边境地区,但基本上以失败而告终。如开皇二年( 582),“吐谷浑复寇边,西方多被其害”,文帝命凉州刺史贺娄子干率五州(凉、甘、瓜、鄯、廓)兵,深入吐谷浑境“杀男女万余口,二旬而还”。由于侵扰的失败和内乱的发生(一次发生在吐谷浑主夸吕统治末期,一次发生在开皇十七年),吐谷浑又有部落要求归附隋朝。如开皇六年(586),被立为太子昀嵬王诃(嵬王诃为吕夸少子,在太子被杀后所立)因“复惧其父诛之,谋率部落万五千人户将归国”,但这次归附未被接纳。开皇八年(588),又有吐谷浑名王拓跋木弥“请以千余家归化”,仍未被接纳。
隋炀帝时,隋朝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内安定,生产发展,社会开始呈现繁荣景象,同时,突厥也日益衰弱,来自北方的威胁亦基本解除。为了开边拓土,打通中西陆路交通,隋炀帝一改隋文帝时期对吐谷浑的政策,主动出兵吐谷浑。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对吐谷浑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这次战争使“其故地……皆为隋有”,隋“置郡县镇戍”,“部落来降者十万余口,六畜三十余万”。浑主伏允“无以自资,率其徒数千骑客于党项”,吐谷浑国几乎灭亡。大业末,天下大乱,吐谷浑主伏允乘机“复其故地,屡寇河右,郡县不能御焉”。吐谷浑再次复兴。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建立唐王朝。唐朝建立初期,因把主要力量放在剪除国内群雄及对付北边的突厥方面,很少主动对西部吐谷浑用兵,这样,吐谷浑又不断出兵侵扰唐西北边境地区,据统计,“从武德初至贞观八年(634),吐谷浑寇扰唐朝边境,见子记载的达二十四次”,受其侵害的地区有岷、鄯、洮、叠、芳、旭、扶、兰、凉、松、河等州。
贞观九年(635),唐王朝为了反击吐谷浑不断侵扰和打通中西通道,以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任城王道宗为鄯州道行军总管,仍为靖副;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率军分南北两路对吐谷浑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通过这次战争,唐王朝控制了吐谷浑,使之变成了唐的属国。这可从唐太宗所颁发的《封慕容诺曷钵河源郡王诏》中得到证明,诏令云:
“文德怀远,列圣之宏规;兴亡继绝,至仁之通训。吐谷浑发迹东胡,窜居西域,负险自固,擅立君长。爰在前人,通使中原,或为叛臣,不常厥德。近者慕容步萨钵为主,老而不智,迷而忘返,志怀
首鼠,虔刘疆埸。朕频命行人,殷勤诱谕,不纳忠信之言,惟行蜂虿之毒。及六军问罪,尚令申谕,遂无悛革,以至灭亡。其子顺,国蹙事穷,历身无所,委命下吏,舆榇辕门,故令解网释俘,继其宗祀。乃怀贰志,遵彼覆车,曾未浃旬,自贻屠戮。子燕王诺曷钵,弱不好弄,幼称通理。才纂旧业,即逢内难。故遣旌节,远申安抚,遂能率其种粪,同竭诚款,尽其巢落,迎谒使者。屈膝顿颡,遵奉朝化,请颁正朔,愿入提封。丹诚内发,深可嘉尚,宜隆宠章,懋兹赏典。可封河源郡王,食邑四千户,仍授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即遣使人,备礼册命。”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自隋建立至唐贞观九年,虽然吐谷浑部落归附中原王朝的不在少数,以至最后成为唐的属国,但迁到中原以及河西地区的吐谷浑人,因文献记载不详,无从得知。
二、吐谷浑部族入迁河西地区
吐谷浑人向河西地区迁徙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吐蕃政权的压力。吐蕃是7世纪初崛起于青藏高原的政权。据《通典·边防·吐蕃传》载:吐蕃“在吐谷浑西南,不知有国之所由。或云:秃发利鹿孤有子樊尼,……子孙西魏时为临松郡丞与主簿,皆得众心,因魏末中华扰乱,招抚群羌,日以强大,……号其主日赞府”。在松赞干布继位之后,组建了强大的军队,平定了内部叛乱,加强了中央王权,并且不断地向外扩张,“蚕食他国,土宇广大,胜兵数十万”。是一个侵略性极强的奴隶制帝国。吐蕃政权不断扩张,入侵邻国,掠夺人口与财产。吐谷浑感受到吐蕃政权的强大压力,开始西迁。
吐谷浑在唐高宗龙朔三年(663),被吐蕃大臣禄东赞攻灭。吐答浑主“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引残军走凉州”。并且寻求唐朝的保护。
这是史籍中记载的吐谷浑首次入迁河西。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唐高宗下令将这部分入迁河西的吐谷浑人迁到祁连山,《资治通鉴》记载:“徙吐谷浑部于凉州旁南山(祁连山)。”唐朝本想将这部分吐谷浑人迁到鄯州浩门河(今青海大通河)之南,但是考虑到此地面积狭小,又离强敌吐蕃太近,于是在唐高宗咸亨三年(672)“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将这部分吐谷浑人迁到了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市南)。
根据《新唐书》卷221上《吐谷浑传》记载,在武则天圣历三年(700),有吐谷浑“余部诣凉、甘、肃、瓜、沙等州降”。这里的吐谷浑“余部”指的是什么?按: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因吐蕃赞普器弩悉弄成年,不满论钦陵兄弟专权,逼迫钦陵自杀。钦陵的弟第赞婆、儿子论弓仁率部归唐。“弓仁以所统吐浑七千帐自归”。由此可见,这里的“余部”指原来没有迁入到内地的吐谷浑部落。后来因吐蕃政权发生内讧,或是不堪忍受吐蕃的控制而迁入河西地区的。
唐朝内部对于如何安置这部分内迁的吐谷浑人有不同的意见。“宰相张锡与右武卫大将军唐休璩主张徙吐谷浑于秦、陇、丰、灵之间,令不得畔去”。而凉州都督郭元振则认为:如果将吐谷浑人迁到秦、陇,就会和当地的监牧杂处,如果将其迁到丰、灵,又距东突厥较近,怕出现耽尔乙句贵从灵州逃跑时,造成“乃入牧坊掠群马,瘢夷州县”这样的恶果。所以他就提出了顺应吐谷浑眷恋乡土的情感来迁徙他们,“当甘肃瓜沙降者,及其所置之,固所投而据,情易安,数州则势自分。顺其情,分其势,不扰于人,可谓善夺戎心者也”。武则天最后采纳了郭元振的意见。事实证明,这一“务置诸州”的策略,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奠定了唐后期、五代时期吐谷浑人在河西的聚落分布格局。
据上可知,在安史之乱前,吐谷浑人人迁河西地区共有两次,一次发生在高宗龙朔三年(663);另一次发生在武则天圣历三年(700),通过这两次迁入,吐谷浑人遍及河西各地区。
三、吐谷浑入迁河西的影响
吐谷浑人人迁河西地区,与原居住于河西的各民族交融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入迁的吐谷浑人对河西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入迁的吐谷浑人在河西的政治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入迁初期,构成了唐朝河西边防的重要力量。自唐建基以来,为了加强边防统治,唐政府沿袭北朝以来的制度,在边防要地设置总管以统军而管辖诸州的军事;睿宗景云年间,开始在边地设置节度使;到玄宗时,逐渐制度化。河西地区作为唐王朝的边防重地,设置节度使自不例外。由此,于睿宗景云年间设置了河西节度使,主要统领河西的州及兵力。据王永兴先生研究,河西节度使主要由蕃汉两部分人组成,由于此时吐谷浑人已大量入迁河西,同样成为河西节度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豆卢军、墨离军更均是以吐谷浑人为主体的军队阳。另钱伯泉先生撰文对墨离军及其相关问题研究得出:唐高宗晚期至武则天初期茌瓜州设置了墨离军,在沙州设置了豆卢军,其主体为投唐的吐谷浑人,目的是加强河西西部的兵力。可见,此一时期的吐谷浑人已成为唐王朝西北边防的重要力量,对唐王朝西北边防的巩固和河西地区的相对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吐蕃统治期间,吐谷浑人地位相对较低,但仍有一定的影响。8世纪中期,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唐肃宗征集天下精兵平乱,河西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占据河西,河西地区的吐谷浑人受吐蕃奴役。吐谷浑人被吐蕃统治者强迫交纳“贡赋”、服兵役、四处打仗。此外对于吐谷浑的上层统治者,吐蕃采取笼络政策,与吐谷浑王通婚便是其举措之一。还有就是封一些吐谷浑慕容氏的后裔在各地镇守。可知,吐蕃统治河西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内,吐谷浑沦为吐蕃的奴部,地位相对低下,但其对河西地区政治产生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归义军时期,河西的吐谷浑贵族已发展成为上层统治者。公元846年,吐蕃赞普朗达玛被刺,统一的吐蕃部落瓦解,内争迭起。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大族汉人张议潮起事,从吐蕃手中夺取了瓜沙两州,建立起归义军政权。大中五年(851),“沙州刺史张议潮遣兄议泽以瓜、沙、伊、肃等十一州户口来献”。唐政府置归义军于沙川,以议潮为节度使,领河、沙、甘、肃、伊、西等州观察、营田处置使。唐懿宗时,议潮又收复凉州。这样,河陇之地又重归唐朝统治。对于此一时期河西吐谷浑人的状况,研究者做了大量工作。据冯培红研究,归义军时代吐谷浑人广泛分布于河西各地,而作为吐谷浑王族的慕容氏已成为瓜沙地区的上层统治者。更进一步指出,“慕容氏在归义军时期尤其是曹氏时期家族兴盛,累仕高官,且与曹氏世代联姻,是吐谷浑人在政治上重新崛起并牢固掌握权力的重要标志。”这证明了以慕容氏为主体的吐谷浑人在归义军时期对河西政治的重要影响。
由上所述可知,在河西地区政局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入迁的吐谷浑人仍对地区政治发挥着重要作用。前期,作为唐朝河西边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吐谷浑人起着重要作用;吐蕃统治时期,吐谷浑人虽处于被奴役压迫的地位,但吐谷浑贵族通过与吐蕃通婚,在政治上仍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到归义军时期,吐谷浑贵族通过与当权者通婚,政治地位已相当高,成为统治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入迁的吐谷浑人积极从事生产,促进了河西地区经济的发展
吐谷浑人原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入迁河西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加之与汉族杂处,接受汉族文明,开始从事农耕生产。P.4783《癸卯年九月廿三日施牛两头出唱如后》记载,慕容刺史去世三周,祭祀斋日布施一头耕牛、一头乳牛。耕牛是农耕的工具,吐谷浑人在祭祀斋日布施一头耕牛,说明开始从事农耕生产了。S.4472V《辛酉年十一月廿日张友子新妇身故聚赠历》记云:“慕容营田粟饼”,说明谷浑人从事农业耕作,还成了官任营田使,专门负责管理营田事宜。吐谷浑人在河西定居就出现了村落,并且种树,经营木材生意。S.5937《庚子年(940年)十二月廿二日都师愿通沿常住破历》记云:“又麸两石,雇张叉成车千渠慕容使君庄上载木用”。
在吐谷浑政权时期,吐谷浑人善于畜养。入迁河西之后,吐蕃、归义军等多雇佣吐谷浑人为他们放养牲畜。P.3774《丑年(821年)十二月沙州僧龙藏牒》载:“齐周出自牧子,放经十年。后群牧成,始雇吐浑放牧。至丑年羊满三百,小牛驴共卅头”。又S.6233《年代不明(9世纪前期)诸色斛斗破历》云:“出麦一硕肆斗,还吐浑放羊价”。由此可见,吐谷浑人既给家庭放牧,又给寺院放牧,吐谷浑人善于畜牧,为社会各阶层服务。P.2155《归义军曹元忠时期驼马牛羊皮等领得历》记载:“宅官慕容裙子合领得陈顺德群牛皮三张、犊子皮五张”。慕容裙子是北宅的宅官,负责对北宅所管畜牧业者的牛皮、羊皮的收领,这说明在归义军时期,吐谷浑人取得畜牧业的管理权,更好地发挥了善于畜牧的作用。
总之,吐谷浑人无论是上层统治者,还是普通的劳动者。对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促使各民族进一步交流融合,推动河西地区文化的多元发展
第一,河西地区是中国古代民族交融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唐朝时吐谷浑人的入迁,进一步推动当地的民族交融。唐王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统治者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对于各少数民族及其政权,唐壬朝予以柔和处置。唐朝时,吐谷浑人人迁河西,唐王朝对其进行了妥善安置。武后采纳郭元振的建议,将自愿归附的吐谷浑部落,“当甘肃瓜沙降者,及其所置之,固所投而据,情易安,数州则势自分。顺其情,分其势,不扰于人,可谓善夺戎心者也”。自此,吐谷浑人广泛分布于河西地区,与当地原有民族交融发展。吐蕃统治河西时期,河西出现了吐蕃化倾向,吐谷浑作为吐蕃统治的附属者,与当地各民族一样呈现出吐蕃化倾向。而在归义军时期,吐谷浑人同样广泛存在于河西地区。敦煌文书S.0367《沙州、伊州地志残卷》内“纳职县”下云:“唐初有土人鄯伏沲,属东突厥,以征税繁重,率城人人碛,奔鄯善至并吐浑居住,历焉耆,又投高昌,不安而归。胡人呼鄯善为纳职,既从鄯善而归,遂以为号耳”;P.2962《张议潮变文》内亦云:“敦煌北一千里镇伊州城西有纳职县,其时回鹘及吐谷浑居住在彼,频来抄劫伊州,俘虏人物,侵夺畜牧,曾无暂安”。
第二,吐谷浑人人迁河西,推动了河西地区文化的多元发展。每个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吐谷浑人人迁河西,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当地原有的文化,从而推动了河西文化的多元发展,据冯培红研究,归义军时代的吐谷浑人在当地从事占卜、充当卜师。在吐蕃统治时期,吐谷浑人有被称为“阿师”的。如S.3074v《吐蕃占领时期某寺白面破历》记载:“出白面壹硕伍斗,付张履玖,充窟设吐谷浑阿师”。归义军时期则称作“卜师”,如P.4640v《已未至辛酉年(899-901)归义军军资库司布纸破用历》记载:“又支与吐浑卜师纸五张”,“五月二日,都衙役罗通达传处分,支与卜师悉兵略等二人各细布壹匹。”又如P.2040v《后晋时期净土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记云:“褐捌尺,看卜师人事入。”
另据徐晓丽、郑炳林研究,晚唐五代河西吐谷浑移民妇女在社会中起了重要作用,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区民族文化。
四、结语
吐谷浑人进入河西,生息繁衍。河西吐谷浑人尤其是吐谷浑王族慕容氏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吐谷浑人的入迁也促进了河西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此外,广泛分布于河西的吐谷浑人与当地民族交流融合,共同推动了河西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可见,唐朝入迁河西的吐谷浑人,对河西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黄兆宏,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西北史教学与研究。)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