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1-23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文物局、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主办,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凉州文化研究院、中西书局、敦煌市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联合承办的“首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召开。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彦辉,甘肃省文物党组书记、局长程亮,中共敦煌市委副书记王金,韩国木简学会会长、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金秉骏,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朱建军出席并致辞,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庆北大学、成均馆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香港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专家近120人参会。
西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贾宁指出,简牍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甘肃的文化名片,是华夏文明繁荣昌盛和对外交往“美美与共”的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价值。“首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是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最具有显示意义的成果之一。西北师范大学长期重视简牍学研究、教学和学科建设,历史积淀深厚,在简牍学界具有较大影响。2021年5月,西北师范大学成立国内首届简牍研究院,为学校简牍学科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同年12月,简牍学入选甘肃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突破工程,更进一步促进我校简牍学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简牍学科建设也由此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是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举措,也是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走向前沿发展的一个重大契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持续关注、深切关心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科的发展。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彦辉认为,西北师范大学地处汉简大省甘肃省,在简牍学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简牍学科、推动简牍学一流学科建设,是西北师范大学必须肩负起的使命与责任。近年来,西北师范大学在简牍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影响力不断增加,值得学术界关注。相信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学科今后的发展,将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程亮指出,简牍是甘肃省最具特色的文物资源之一,是丝绸之路上的瑰宝,是优秀的历史文学化遗产。甘肃简牍作为汉晋时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民族交往交流的见证,作为文明交流互鉴的体现,在展现华夏文明独特魅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中重点研究、传承的内容。“首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的重要举措。
开幕式后,举行了由甘肃简牍博物馆等编、中西书局出版的《悬泉汉简(叁)》新书首发仪式及赠书仪式。其后,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德芳研究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胡平生研究员、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王子今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金庆浩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侯旭东教授以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春龙研究员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共收到参会论文近90篇,涉及战国秦汉魏晋简牍、丝绸之路文明、古文字、先秦秦汉史等领域,均是简牍学及相关领域的前沿之作,对推动简牍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来源:简牍学与丝路文明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