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资讯 >

清代武威县进士陈作枢及其著作《陈星楼经艺偶存》

发布时间:2024-01-24      

清代武威县人文鼎盛,人才辈出,科举考中进士者就有41人,其中有学术大师张澍,两江总督牛鉴等名人。近日,在武威民间藏家手中发现一本古籍《陈星楼经艺偶存》,是清代武威县进士陈作枢的文集。

陈作枢(1808-1870),字瑶卿,号星楼,一号桂轩,武威县人。道光十七年(1837)考中乡试第一名举人,是为“解元”,道光二十四年(1844)考中进士,殿试成绩为二甲第57名。历任陕西洛南、郿县、西乡、白水,长安等县知县,擢升商州知府。因病及与上司不合辞官,同治九年(1870)病逝于长安。

《陈星楼经艺偶存》刻印于咸丰九年(1859),收录了陈作枢撰写的研究《易经》《书经》《诗经》《春秋》《礼记》等儒家经典的八股文章共计26篇。咸丰八年(1858),陈作枢担任西乡知县,乐城人徐镜海当时主讲西乡沔邑书院。为了便于学子传习,陈作枢搜集文章数十篇,嘱托徐镜海订正评点后刊印。书首由陈作枢自序之外,还由徐镜海作序,上庸任绮堂书写目录。

武威谱牒专家陈有顺先生在《陈星楼刺史(作枢)遗文遗著考略》一文中对此书已有论述,现整理两篇序文如下:

0陈作枢《经艺偶存序》

 

枢幼从先君受书,先九经,次古文,次汉魏六朝与唐人小赋曁诗。初不令遽(jù急)读时艺(八股文)也,亦不令遽学时艺也。而同辈笑之以为迂远不切场屋(科举)。先君曰:“场屋虽角艺,贵有本原,未有根柢不厚而文章能畅茂者。漆园叟不云乎。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小子识之!”

及长,从严衡如先生学。先生笃行君子也,工制艺而邃于经术,见枢所读书与所做文,喜曰:“孺子可教也。”课时艺外,日讲九经奥义与诗古文法脉,惜枢资钝未能得其要领也。

幸黏残膏剩馥,乡会两试犹获以经艺见赏于宗工(考官)。同人见经艺之有裨场屋也,恒索观之,嘱付梓以代钞胥。枢惭殖薄,未有以应也。今一行作吏,学日就荒,暇时检箧中旧作,考正得失,而经艺为同人所携去者半,皆散逸,为之怃然。因汇偶存二十余艺,不揣谫陋,用付剞劂,非敢质群雅也,聊以志父师之教于不忘尔。
    咸丰九年(1859)荷月下澣武威陈作枢志于西乡官廨之红杏山房。

 

0徐镜海《经艺偶存序》

星楼明府,凉州知名士也。幼年积学,道光丁酉(1837)始发解(中举),掲晓后名噪关中,一时传钞其文者,不可胜数。经文五篇,闱墨全刻,尤为主试之所鉴赏。余时主讲沔邑书院,得元卷,伏而读之,倍心折焉。惟不获一睹其人为憾!

咸丰戊午(1858)冬,明府以甲辰(1844)进士宦于秦,奉委赴西乡摄篆。余适主讲是邑书院,遂藉以订交焉。暇时谈及八股而明府虚怀若谷,携平日所作经文数十篇,嘱余订正评点。余读之满目琳琅,美不胜收,自惭谫陋,虽悉心摹拟,恐不足赞高深于万一。然既承重托,必思有以报命。管窥蠡测之见,尚望知我者曲谅之耳。

是为序。

己未(1859)仲春乐城徐镜海题于西邑之敬业书屋。

 

作者简介

赵大泰,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主编非遗专著《凉州贤孝之“二十四孝”》《凉州贤孝之“三十六记”》,主持完成省社科院单列课题2项,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