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学者,晚年返回老家的王大枢把在西行途中及西域生活见闻著成《西征录》一书。其卷一、卷二为“纪程”,可勾勒出他经过河西走廊的情状。
《西征录》插图
大约在五月底的某天,王大枢行至古浪峡时,见“古浪峡奇形怪状,若猛兽奇鬼”,有一块巨石上镌刻“天山一览”,旁边还镌刻“天关玉锁”“甘酒石”。行走在古浪峡间,王大枢深感“天关玉锁,不愧其铭”“铜墙铁壁,几疑无路出入”。在《西征录·纪程》中,王大枢写道:
昔五凉割据,盖恃此重险,有五凉。山亦陡峭,阽崖小庙十余,望至缥缈。
从王大枢的记述中,可见古浪峡的重要战略地位。
过古浪峡后,便是武威县,又称凉州。在唐及以后,以《凉州词》闻名遐迩。所以,王大枢也作了一首《凉州词》:
苏武台前孤雁飞,昭君冢外蒺藜肥。行人至此停不得,断送青山过武威。
今民勤县有苏武山,山上有苏武庙,民间传言苏武在此地牧羊。诗中的“断送”一词,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其意思跟现代的有所不同。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是说青山陪着我一路走过武威。
王大枢熟稔史地,深知武威在河西走廊的重要地位,所以在《西征录·纪程》中对武威的历史进行了精练的记述:
……北有大泽,即《禹贡》猪野,一名休屠泽,本匈奴休屠王所居。汉武帝使霍去病击破之,得其祭天金人,因取其地置武威、酒泉及张掖、敦煌为河西四郡,以断匈奴右臂,始设凉州刺史统之,治陇西,辖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等郡。新莽又于金城河关外开置西海郡,皆属凉州。曹魏时,凉州移治武威。晋因之怀愍之乱,五凉、西秦割据,俱在河西五郡之地(四郡加西海。按,汉建安末以居延为西海郡,晋因之,在今甘州西北千二百里。隋以吐谷浑国都尉西海郡,在今西宁西三百余里)。后皆归北魏,越周隋唐天宝以后,河西陇右尽没于吐蕃。大中虽复河湟,而名存实亡。五代及宋,又为西夏所据,元始收复。明洪武五年,使冯胜略定河西,乃画嘉峪关以内为甘肃镇(西南至西宁,东北至镇番),全镇之地几二千里。惟一线通道,极险要……为新疆孔道,商贾于此转输。凡街衢阛阓皆极饰雕,百货之所聚也,为是三边要害、中原御侮之卫。故略次其梗概云(明以延绥、甘肃、宁夏为三边,成化十年始设制府于固原,命王越总制三边)。
离开武威城后,王大枢来到了永昌县。他回望南边的祁连雪山,发现“此真积雪,嵯峨非马牙形似也”,显然与乌鞘岭马牙雪山不同。关于祁连山,他还记述道,该山为“西羌窟宅”,匈奴过此山必下马祭拜。
(本文节选自《清代学人笔下的河西走廊》)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