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是继《末代紧皮手》《国家坐骑》之后作家李学辉创作的又一部具有凉州气象的长篇小说,是凉州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著名作家、评论家邱华栋、施战军、刘醒龙、马步升、叶舟、郭艳、弋舟等都给予高度评价。
1 混元生彩:书写复调叙事艺术
复调本来指以单调相对的、由两段或多段同时进行、 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复调艺术本是以巴赫作品为代表的一种音乐技术。在一九二九年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著名文艺学家巴赫金提出了享誉中外的复调小说理论。他认为,如果过去的小说是一种受到作家统一意识支配的独白小说,则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小说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即复调小说。至此,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蓬勃发展。在小说《塞上曲》中可见到复调叙事艺术。首先,体现在线索的复调性。小说《塞上曲》的文本内部同样存在着众多不同但又平等的“线索”,它们共同组成了文本内部的复调。《塞上曲》中有多少个叙事者,就有多少条“线索”,这些“线索” 既相互平行又共同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其次,体现在结构的复调性。小说的结构布局是存在于文本之间的故事情节、人物行动以及人物关系的根本描述单位。虽然复调小说不重在展现故事情节,但作为小说的主要元素,它始终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正如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其文论《关于结构艺术的对话》中所言:“小说中的对位的必要条件是:第一,各个不同的‘线索’平等;第二,整体的不可分割。复调在小说中与其说是技巧性的,不如说是富有诗意的。”复调小说在结构上呈现出了更多的不同的声音,它们被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却又保持着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小说《塞上曲》整体结构由和声和主调组成,和声具体由29小结组成,主调具体由58小节组成。每一小节由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声音,如穆斑蝥的成长、雷大隐的遭遇、穆用夫妇的际遇等,蕴藏着一种又一种不同的思想。这些各自独立的人物线,保持着远近不同的距离”却又互相穿插,他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塞上曲》这个“多声部小说”的集体。
2
光绚故土:展现瑰丽的凉州气象
地域是文学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学依托于地域,文学艺术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滋养,如学者李继凯所言“人类的生存时空所显示的自然环境以及长期建构而来的人文对文学的养成和延伸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这也就是说,地域文化作为与文学浑融一体的传统成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可见,文学是与特定时空中的人、事、物相关联的,而这种特定的时空,就构成了文学的地域性。
作家李学辉生长在凉州,他的文学创作立足于凉州的历史和现实,交织着地域历史的深邃和浪漫现实的生动。在他的小说中,人物、食物都具有凉州独有的一番风味,如小说《塞上曲》三十六小节中写凉州的美食——山药米拌面:
他在菜园里拔几颗小白菜,一捏,汁水满手,他终于明白凉州种的是旱地。日照时间长,夜温差大。小白菜的生长期长,迎风沐雨,历炼了小白菜的韧性,菜叶和菜帮上附着的风尘也多,经河水一浸泡,会激活沉睡的味质。腌制半月,发酵出的酸味便散发出岁月的芬香。捞几根,切碎,入锅。小米的香味,山药的瓷糯,经酸菜一挑逗,味道便勇往直前。一碗下肚,肚内大定。再来一碗,肚子便幸福成一只锅,只管接纳油香米乐。
一碗寻常人家的山药米拌面,在作家笔下写的色香俱全、意趣盎然。凉州美食在在文学光影的映照下显得尤为生动可爱。作家长期以来笔耕不辍,怀抱着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勤恳捕捉凉州每一处历史的痕迹和生活的光羽,他的作品栖息孕育于凉州这片土地,空灵而意涵丰富。
以凉州为文学的疆土,以写实为底色,作家用粗粝温暖笔触勾勒出荒寒魔幻的凉州及一个个质朴热烈的人物,凉州叙事也在《塞上曲》中走向更加辽远的文学长河。
作者简介:刘娜,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干部。在《艺术研究》《传媒论坛》《中国报业》《美与时代》《金融时报》《甘肃日报》等省级刊物发表数篇文章,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