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手机版
首页
院况简介
我院概况
现任领导
研究人员
资讯动态
综合新闻
院内动态
通知公告
科研动态
已结项课题
在研课题
科研资讯
文化研究
非遗文化
汉唐文化
五凉文化
西夏文化
佛教文化
民族民俗文化
吐谷浑文化
边塞文化
文艺长廊
文学驿站
佳作赏析
文化名家
书画艺苑
武威印象
有声凉州
诗词凉州
武威城事
天马故乡凉州
沙海绿洲民勤
丝路要塞古浪
雪域藏乡天祝
文旅融合
文博视窗
文旅产业
一带一路
导游武威
专家人才
政府文化顾问
柔性人才
研究员风采
分院基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长廊
>
文学驿站
>
鸠摩罗什,或鸠摩罗什塔 ——武威记之三
发布时间:2018-09-03
作者:阿来
武威,这座要以武扬威于异域而得名的城市里,有一座幸存的文庙。这样的文庙,我在云南建水也见过一座。但当地朋友说,那个不算,不如武威城中这一是中国现存四大文庙之一。
在这里,我没有什么感动。因为只是建筑的幸存,里面却空了。像当下中国的各种庙,无论外面整旧如新,还是整新如旧,里面却空洞了,精气神都不在了。 这座文庙,里面固然还陈列了孔子像,还有照片与文物。但我还是感觉里面是空的。所以,人们在一间一间的房子里进出参观时。我坐在院子中间的太平缸旁。仰看几株苍劲的国槐。这几株国槐,树干在院子里,硕大的树冠却高张在房顶之上,它们的荫凉甚至溢出到了院墙之外。我想,如果将此视为一种象征,那么,这才是文化传承该是的状态。枝干苍老,但新的分枝却在阳光下生气勃勃,开花传种的同时,还在我们身上投下使人心境熨贴的清凉。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说过,在国内旅行,我不太愿意看人文古迹,从文化意义上讲,过往的兴盛总反衬出眼下的衰败,让人心生悲凉。在大西北,这自然环境也严重恶化的地方,在烈日当顶炙烤焦渴的大地之时,我倒愿意坐在这几株老槐树下,享受这难得的清凉。
我还想起了一位西方传教士的话:“今中国人多拜孔子而不行其言。”那是这位西方人在十九世纪的观察。那还是遍地文庙的时候啊!今天,人们不信之外,连拜也免了。当然,少数学养与动机都可疑的国学家和地方官员穿着过去的服装,脸上却挂着现代的会议表情祭孔的情形除外。
城里还有一座钟楼,悬着一口唐代的钟。轻叩一下,谛听,钟内有风拂过荒漠的余响。
是时间让原野成了荒漠,还是时间自己就是荒漠?
有一通西夏碑。很珍贵。因为靠这通有古夏文也有汉文的碑,专家才找到了破译西夏文的路径。有人拿来新写的西夏文的条幅,指着一个字说,这是风。风很干燥。又指着一个字,云。云很寡淡,没有雨意。我讨得一篇碑记的原文,标题叫《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碑文中说:“前年冬,凉州大地震,因又欹仄……诏命营治,鸠工未集,还复自正。”这塔了不得,被大地震弄得倾斜了,西夏皇帝诏命修复,但召集的工匠都未聚齐,它自己就站立端正了。宗教一变为神通的显现,就有些荒诞了。我不止一次听藏传佛教的喇嘛活佛说过,如今是佛教的末法时代。学问不精进。戒律难遵行。信众不虔敬。他们敬奉三宝,不是相信禅院丛林中严谨戒律下精进佛理的僧人。他们只是相信奇迹与神通。我原以为,这是现在时代的情形,原来,在古代,对佛教的信仰着就包含了这样的对于离奇神通的传说与信从。
当然,还要去看马踏飞燕。几年前,去兰州参加《读者》的一个会,得到过一尊马踏飞燕的仿制品。后来钟点工做清洁,擦拭那匹马时,把粘结在马掌上的燕子给弄掉了。那匹马,现在是中国旅游城市的标志。放大了,做了铜绿站在那些城市的迎宾大道旁。在那些实至名归的地方,我看那马踏飞燕就很生动。但在一些努力打造着四个A五个A人造景区的地方,我就想,这匹马掌下的燕子有一天怕是也要从马蹄下挣出来,自己飞走了。现在,我是在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了。这个地方叫雷台。原是一座大墓。中国的墓都是深挖洞筑成的。挖洞,当然是因为墓主怕被扬灰痤骨,为了不失去陪葬的宝物。在这个电视里常常直播挖坟的时代,再深再曲折的洞也难避免被“考古”的命运。倒是雷台的墓主爽快,墓几乎就建在地上,墓道浅浅的,墓室上面,垒起高高的封土。所谓“台”,指的就是这堆封土。因此之故,在考古发掘还不盛行的年代,就被发现。现在,雷台上就露天陈列着一个青铜的兵马方阵。都是墓中出土陪葬物的仿制品。天真蓝,铜真绿。一道大门,把喧闹的世界挡在外面。院子中,柏树挺立,芍药盛开。
最吸引我的是城中的鸠摩罗什塔。
佛教徒们传说,鸠摩罗什火化后,舌头不烂,葬在这座塔中。
鸠摩罗什。一个佛教徒。早远时代的佛教徒都是些真正的国际主义者。不像今天的教宗们,崇高的神职之外,往往还要扮演母族母国的政治领袖。鸠摩罗什是印度人。出生在西域龟兹国。回印度深研了佛法后,不为护佑母国修法讽经,而是又回到龟兹。那个龟兹国早已湮灭于黄沙之中,地方是今天新疆库车县。传说,鸠摩罗什也广有神通。所以,他的名字才沿着丝绸之路一直传到前秦皇帝苻坚的耳边。那是汉文史书所说的五胡乱华的时代。前秦皇帝派手下大将吕光远征西域,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把这位高僧迎到自己的都城。吕光西征得胜,在龟兹国俘获了鸠摩罗什,带了他大军东归,行到武威,却传来苻坚南征兵败淝水的消息。吕光遂在武威停下,自立一国,叫做后凉。吕光不信佛,自然也就不信鸠摩罗什有什么异乎寻常的神通。敢对他百般戏弄。最严重一条,就是强破他僧人的戒律,叫他娶了龟兹公主为妻。“光既获什,未测其智量,见年齿尚少(其实是三十大几),乃以凡人戏之,强妻以龟兹王女,什拒而不受,辞甚苦到。光曰:道士之操,不逾先父,何可固辞。乃饮以醇酒,同闭密室。什被逼既至,遂亏其节。”史料上不见说鸠氏有没有显现过神通。但说他娶了老婆,在吕光建于武威的后凉朝中,一呆就是十好几年。过着俗人生活之外,还在皇帝身边做点出谋划策之类的事情。后凉政权也是短命王国。很快就被取代前秦的后秦国攻破。后秦皇帝姚兴来灭后凉,居然也是为了获得鸠摩罗什这位异国高僧。灭了后凉国,便将鸠摩罗什迎到长安讲经说法,皇帝还为他组织了三千多人的佛经译场。
鸠摩罗什五十六岁上,重操僧人旧业,空虚我见,译经说法,终日不倦。
姚兴还让鸠摩罗什搬出僧房,别立精舍,其中有美女侍候。 “什为人神情朗澈,傲岸出群,应机领会,鲜有论匹者。笃性仁厚,泛爱为心,虚己善诱,终日无倦。姚主常谓什曰:大师聪明超悟,天下莫二,若一旦后世,何可使法种无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自尔以来,不住僧坊,别立廨舍,供给丰盈。
鸠摩罗什“一媾而生二子”。
当时众人对此议论纷纷,毁誉渐起。每到讲学时,鸠摩罗什总先对弟子们申明:“好比臭泥中开莲花,只采莲花,莫取臭泥。”依然译经不止。 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到长安至公元413年圆寂,十一年中,他在弟子的协助下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译笔忠于原文,圆通流畅,典雅质朴,订正了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
公元413年,感知大限即近的鸠摩罗什,对众人起誓:假如我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在我焚身之后,就让这个舌头不要烧坏,不要烂掉!不久,鸠摩罗什圆寂,依佛制焚身,火灭身碎后,惟有舌头完好无损。
这条舌头最后就葬在武威城中这座高塔之下。我不是佛教徒,连假的佛教徒都不是。但我还是对这个异国僧人心怀敬意,因为他为丰富汉语所作的杰出贡献。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有了更多的词汇,更丰富的表达,其中,鸠摩罗什们从异族文字翻译佛经为汉语时的创造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也为母语为别种语言的异族人,加入这种语言,操持这种语言进行自我表达提供了最早的成功经验。
站在这座塔下,向上仰望,不脱帽是不行的,头后仰的角度太大,帽子自己也会掉在地上。我脱了帽,向上仰望,正是夕阳西斜的时候,阳光在塔顶的后方,形成一片明亮的光晕。那塔顶几乎就化入到那片光晕之中了。喜欢奇迹与神通的佛教徒,或许会把此景视为又一奇迹显现。但我知道,这只是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在恰当条件下一定出现的物理现象。
前面说过,鸠摩罗什的时代,佛教僧侣们仿佛最早的国际主义者。佛法可能弘传的地方,都是他们的祖国。鸠摩罗什从西方的丝绸之路而来。差不多同时,禅宗的始祖也是印度和尚的菩提达摩从南方而来,一苇渡江,来在了中原的山中,面壁求悟,成为佛教中最中国化的一派禅宗的始祖。到了唐朝,一面有玄奘西去取经天竺,还有鉴真东渡扶桑传布教法。其时,邬仗那国的法师莲花生也正在西藏传播佛教密法。那时,佛教不像别的宗教,并不发动针对异教徒的战争。只有一个个佛教徒,凭着自己的坚执,那样任意地穿越着族与国的界限,传播他们对于世界的解释和对人与人生的看法。但是,这种精神终究还是在其大规模传播的同时萎糜了。有一个鸠摩罗什的故事。说他少年时,当庭举起了巨大的石头。看见的人惊呼,说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举起那么重的东西啊!于是,不知轻重,也就没有佛教所说“分别心”的鸠摩罗什心中立即有了轻重之分,立即就让那块石头的重量压垮了。早期佛教确乎是没有今天成就着这个世界也深深困扰着这个世界的“族”与“国”的分别心的。但现在,仅仅看看藏区的现实,今天的佛教,分别心已经很重了。族与国已成为包括佛教在内的所有宗教狂热者,涉入世俗政治的一个开阔的路径。
我站在鸠摩罗什塔下,心中发此疑问,那塔只是直刺蓝天深入,那根自信向世界传达了世界真谛的舌头却没有回答。
上一篇:
白塔寺 ——武威五记之四
下一篇:
武威,武威 ——武威记之二
导游武威
综合新闻
2022年度“武威最美退役军人”暨双拥模范单位双拥模范个人通报表扬大会召开 王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国斌在全市季度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上强调 乘势开门红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
“文化赋能 聚力发展”学术交流会在武威市委党校举办
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敦煌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2024)”主题演讲摘登
省政协文化文史委召开“凉州文化”专题研讨会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研究人员到市妇联等单位开展“解码凉州文化”公益宣讲活动
文化研究
唐代吐谷浑墓实证中华民族文化交融与历史自信
武威吐谷浑王族墓选址与葬俗探析
汉唐时期南山亦即吐谷浑贺真城地望考
吐谷浑都城选址与迁徙因素研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解码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吐谷浑墓志通考
文艺长廊
古代诗人笔下的“谷雨”风貌
武威人的清明节
徐万夫
清明(外一首)
黄胜元
【专家学者谈武威】雷闻:凉州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要道
关注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