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吐谷浑文化 >

青嘴、喇嘛湾的墓葬发掘

发布时间:2024-04-29      

1949年10月,武威南营青嘴喇嘛湾发现了一座墓葬。据墓志记载,该墓是唐朝政乐王慕容宣昌(煞鬼)墓葬。后来,墓志被当时武威县文管会移至文庙保存。1956年10月19日,武威县人民政府将南营喇嘛湾弘化公主墓及吐谷浑慕容氏王族墓葬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加强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武威文物管理部门对唐代吐谷浑王族墓群进行了多次普查,列为保护单位,对相关墓葬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清理发掘,出土大量文物,对出土的墓志文物进行及时保护收藏。

1958年5月,武威县青嘴喇嘛湾社员在山上取土时,发现了一座塌陷的墓葬。在该墓中挖出高约1米的彩绘木雕武士俑,出土石制墓志铭一方,保存在村民家中。1962年,武威县文化馆党寿山等人到当地普查文物时,访得该墓志,彩绘木雕武士俑已毁。墓志为正方形,正中篆书3行9字“大唐故夫人李氏墓志”,简称《李氏夫人墓志》。周围刻十二辰肖兽,由武威县文化馆运回武威文庙保存。

1978年9月,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开展文物普查时,在南营青嘴湾吐谷浑墓地发现一座塌陷的墓葬。武威地区博物馆宁笃学、钟长发随即进行了清理。出土石制墓志一方,彩绘木俑和漆器10余件。墓志正方形,正中篆书3行9字“大唐故武氏墓志之铭”,简称《武氏墓志》。周围饰以缠枝卷叶纹图案。

1980年7至9月,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党寿山、黎大祥按照县上要求“以调查保护、摸清文物底子为目的”,根据当地群众提供的线索,清理了7座被盗掘后残存的墓葬。其中2座(编号为M1、M2)损毁严重,只发现陶片和砖砌的痕迹;其他5座墓葬均为单室砖券墓,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存较好的墓葬,壁高约2米,破坏严重的只能看到墓室底部或平面布局。这些墓葬分布在一个个小山岗上,背靠北面高大的石山,墓门朝南,面向流经的大河。埋葬最深的墓,距地表11米左右,最浅的距地表6米以下。从清理的情况看,随葬器物非常丰富,但由于历史上被盗破坏,墓顶坍塌,墓砖揭取,多年雨水浸湿,木质随葬器物损坏严重。随葬品摆放位置、木棺、骨架已经凌乱,无法辨别原来摆放的位置。还有几座墓葬,木棺已被摔在山脚,墓室铺地砖被揭取,部分随葬器物被埋压在墓穴的填土内。

(彩绘骑马俑)

这5座墓葬,具有明确墓主人身份及纪年的有3座,编号为M5弘化公主墓葬,M6武氏夫人墓葬,M7李氏夫人墓葬。其余2座墓主人身份不明,也没有明确的纪年,编号为M3、M4。

为便于今后学者开展研究,现就发掘报告中墓葬形制、随葬物品兹录如下:

 

M3墓墓葬形制:坐北向南,单室砖拱券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为斜坡式,长度不详。开挖长度1.5米,宽1.2米,墓底距地表为6.3米。甬道位于墓室南壁正中偏西,南接墓道,北连墓室,呈过洞式,长1.2米、宽0.9米,高度不详。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墓壁用平砖叠砌。墓室长3.15米、宽3.1米、壁残高0.88米;墓室后部砌棺床,宽2.15米,平砌四层砖(长条砖规格:长31.5厘米、宽15.5厘米、厚5厘米),墓壁四周二层重台下,砖砌斜三角形花牙,下面突出一层,再用条砖铺地,为人字形。由于墓室被盗,墓顶及壁大部分砖被揭取,墓穴内填满淤土,木棺与人骨架腐朽。随葬品被埋在淤土内,大部分已朽。

随葬器物:(1)彩绘木俑:武士俑1件,木质,高36厘米,无头,左臂已残,右手握掌空中;腰系带,两腿开衩,挺胸,神态威武。胡人半身男侍俑4件。木质,形制大同小异,两件面部已残。头戴幞头,深目高鼻,红嘴唇,形象逼真,神态自然,通高14厘米。武士俑头1件,木质,头部残,面部肌肉凸起,嘴大张,两眼大瞪,威武有力,高16厘米。半身女侍俑3件,木质,均已残,形象各不相同。Ⅰ式:半月形高发髻隆起,正面看为螺旋式,侧面看呈扇形,神态逼真,面容丰腴,高15厘米。Ⅱ式:双高髻,呈“十”字形,神态安详,面目清秀,高12厘米。Ⅲ式:扇形发髻,面部残,高13厘米。

(2)彩绘木雕残件:骆驼俑残件,有腿、颈、尾巴等,用棕色和墨色彩绘。动物尾巴3件,彩绘,各不相同。其他残件腐朽,看不清形状。

M4墓墓葬形制:坐北向南,墓门向南,单室砖拱券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为斜坡式,实际长度不详,开挖长度1.5米,宽1.2米,距地表7米。甬道位于墓南壁正中偏西,南接墓道,北连墓室,呈过洞式,长1.3米、宽0.96米,高度不详。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3.49米,南北长3.66米,残壁高1米,用条砖平砌(长条砖规格长32厘米、宽15.3厘米、厚5厘米),墓底条砖铺为人字形。墓顶及墓壁大部分砖已被揭取,室内因被盗,随葬品位置全已扰乱,木棺及人骨架仅存痕迹,墓穴内填满淤土、仅存的部分文物埋压在室内填土中。

随葬器物:(1)彩绘木俑:残木俑4件,形制相同,身着长袍,大方领,腰系带,有节,高36厘米。男侍木俑7件,形制相同。其中:2件完整,2件身部已残,2件腿部残,1件头部残。用一块整木雕成,头戴风帽,身披大领风衣,内衣系腰带,右手举于胸前,脸涂红色,目视前方站立。通高28~30厘米。半身童木俑2件,男女各一,通高11厘米。男、女木侍俑头6件,均已残,高6~7厘米。

(2)彩绘木雕残件:马俑,残,3件,形制大体相同,残存马身、鞍、骑人(下部和马腿残)。骆驼俑,残存腿5条,各不相同,彩绘。狗俑,残存腿2条和尾巴等。其他木器残件若干,腐朽已不成形。

(彩绘女俑)

以上5座墓葬共出土彩绘木俑、漆器、丝织品、木器残件马、驼头以及铜、银、玉、象牙、皮、骨、陶器等各类文物100余件,其中一部分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有数十件为一级文物。从目前已发现的墓葬及出土文物墓志来看,武威市南营村青嘴喇嘛湾是唐代吐谷浑的王族墓葬群所在地。

(本文节选自《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研究》一书)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