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彩绘仪仗俑群、天王、武士、男女侍俑
吐谷浑王族墓葬出土了一大批彩绘陶、三彩俑,各种木雕武士俑、镇墓神煞俑,造型生动,神态逼真,形成了吐谷浑王室强大的仪仗俑群阵容,是研究吐谷浑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慕容智墓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包括武士俑、镇墓兽、镇墓神煞俑等;骑马俑、风帽俑、文官俑、武官俑等出行仪仗俑群;狗、羊、鸡等家畜家禽俑群,反映了我国唐代高超的雕塑烧制技术及雕刻彩绘制作艺术。大批的彩绘陶、木质仪仗俑群,天王、武士、男女侍俑,真实地再现了吐谷浑王室生活气息和王者风范,是吐谷浑王室生活的真实写照,为研究唐代吐谷浑历史及雕塑彩绘、雕刻艺术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青嘴喇嘛湾一、二号墓出土的女木俑头十余件、男木俑头数件、金刚力士木俑、马夫俑等形象生动,造型精美;青嘴湾三号墓出土的半身女侍俑,体态丰腴,发型奇特;胡人半身俑形象栩栩如生;武士俑头像,神态逼真,威武雄壮,雕刻艺术水平高。五号墓(弘化公主墓)出土的马俑二具,腿已断去,身尚完整,彩色如新,姿态比例俱极佳妙。出土的站立男侍俑,头戴风帽,身披风衣,风尘仆仆,举手站立,好似出征归来的卫兵;头戴幞头,身穿长袍,两手举于胸前;头下垂站立的男侍俑,发髻独特,身着长袍,两手后背;头向下站立的女侍俑,低头聆听,恭候站立,好像随时都在等待主人的吩咐。这些彩绘陶、木俑,都是十分难得的艺术珍品。有关唐代的木雕,全国除新疆、陕西等地出土较多之外,其他地方保存不多。作为吐谷浑王族彩绘陶、木俑,从保存数量、人物造型、衣着打扮、形象发式等方面都是全国仅有的。
(青嘴喇嘛湾M3出土的武士俑)
凉州区新华镇青嘴喇嘛湾唐代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中出土的大批彩绘木俑群,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精美的人物造型,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主要有:
1.半身胡人俑4件。高14厘米,头戴幞头,深目高鼻。彩绘以白色作底色,头部黑色,红嘴唇,造型逼真,神态自然,形象地雕刻出了胡人的面目特征。
2.武士俑头1件,高16厘米,面部肌肉凸起,嘴大张,两眼大瞪,怒目而视,施彩绘,淋漓尽致地雕刻出威武雄壮的武士形象。
3.不同发髻半身女侍俑3件。其一,高15厘米,半月形高发髻隆起,正面看为螺旋式,侧面视为扇形彩绘,头部及发髻黑色,面部为白色,黑眉毛,红嘴唇。面容丰腴,神态逼真,再现了唐代女子崇尚丰满美的特征。其二,高12厘米,双高髻呈“十”字形,神态安详,面貌清秀。其三,高13厘米,宽肩形发髻,长圆脸。男侍俑11件,其中两件已残。高25—27厘米,每件用一块整木雕成,彩绘。形象逼真,各具神态,有左手举于胸前者,也有右手举于胸前者,头戴风帽,身穿风衣,内系腰带,风尘仆仆,举手站立。
4.女侍俑7件,其中2件头已残。头和身分别雕刻,然后粘接而成。高26—28厘米。分两类,一类身穿宽袖长袍,腰系带,两手举于胸前,头下垂;另一类身穿窄袖长袍,腰系带,两手后背,站立,均彩绘。男侍俑1件,高64厘米,由头、身、四肢几部分雕刻后组合而成。站立,两手握拳于胸前。身着方领大衣,长至膝下。腰系带,长头发后梳,彩绘,目光注视前方,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特征,是唐代木雕中仅有的一件。
(弘化公主墓出土男仕俑)
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出土的这批彩绘木俑,造型生动,神志逼真,为研究唐代的雕刻艺术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这批木俑,无论是从造型上,还是从工艺上,都是精湛的木雕艺术品,凝结着我国古代工匠的非凡技艺,饱含着古老民族文化的高深造诣,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对研究唐与吐谷浑民族的文化史、工艺美术史以及唐与吐谷浑的关系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本文节选自《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研究》一书)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