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汉唐文化 >

诗意凉州的群像集结

发布时间:2021-12-17      
       回溯汉代至民国初年间的咏凉诗词,千百年来,其古典的格律诗行在历史的长河中响亮地发出了博大雄浑、悲壮寂寥的声音。众诗人不仅创造了凉州词,更以豪迈奔放、铿锵有力的元素为创作意象,创作出数量庞大的传世作品。这些作品因时代与诗人喜好而显现出诗体不一、题材丰富的具象特征,又饱含着直抒胸臆的抽象情愫,至今仍被后人传诵不绝。

       由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组织编写、读者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雄心一片在西凉:历代咏凉诗词选》,精选了历代歌咏凉州的百余首诗词,以《凉州词(曲、行)》和咏凉诗词两辑组成,除注释与赏析外,另配有120多幅书画作品、文物、文化遗址、自然风光等各类图片,在极大限度梳理凉州诗歌传统的同时,又对凉州厚重的人文遗存与地表风貌进行了展现,一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书名《雄心一片在西凉》,此处的西凉并非指公元400年李广后裔李暠建立的西凉,而是汉武帝改雍州为凉州的凉州,“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是在中国西部的凉州,是书中所言的历来为军士建立战功、诗人挥洒文采的凉州。王翰、王之涣、孟浩然、陆游等唐代至清代的15位著名诗人,他们作为高傲的凉州词传统的创造者与继承人,向来对江南的柔情蜜意不屑一顾,他们创造了诗歌的另一种表达,为凉州带来了盛大声誉。刘彻的剑指西域、阴铿的悲情直抒、王昌龄的壮志豪言、王维的浪漫坚毅、李白的苍凉深远、高适的意气骏爽等等,他们的名字如同串串珍宝闪耀着迷人的光泽,他们的作品作为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能获得广泛的阅读与传颂。这些诗人,他们大都拥有一个多重身份,他们讲求诗歌的铿锵音调、斑斓色彩,在保持个人独特的创作风格时,更兼具了凉州元素的描绘,由内部诗歌探索出发,书写了满足其情感抒发的诗行。文韬武略,纵横捭阖,不管他们以悲壮的呐喊还是深沉的低吟,总使人们能感受到那种奔腾不息的蓬勃激情,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强度与文化的自信。
 
       人们之所以对凉州词有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所触及到的事物缺乏一种坚毅的目光,是因为人们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将自己视为宇宙之中心,是因为人们感受到的想象与自身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遥远的距离使人们在面对窘境之时需要一种激昂的信心,当然,这也是因为人们对于远大抱负的一种现实理想。在凉州,这种王者气派的厚重坚实与棱角分明的伦理道德,就印证在凉州词的字词句中。归根结底,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溯古思今,人们只好将自己置身于历史的倒影中,在古人的瞳孔里领略意气风发的眼神。凉州词中,除却雄壮阔达的风光以外,战争使千千万万将士和百姓成为牺牲品,所以在诗中处处展现着一种别离的感伤与对和平安稳的向往,甚至于他们一再否定过去的征战,怀疑当朝的庸政,这些都成为书写凉州词诗人的共同心理倾向,也成为今人追寻凉州词思潮的直觉行为。

       历史在长河里不断变迁,朝代的更迭如同季节的替换,社会也在不断进行着发展,诸多事物显现着新的生命激荡,金戈铁马打破了时空的局限,玉石美酒则将奔腾的河流拓宽,诗人们把隐藏于内心的世界,依靠柔软的笔触坚硬地挺向了精神的苍穹。

       诗人是敏感的人群,诗句是具有生命的血液,千百年后,当代书画家手中的毛笔下,流淌出了一曲曲苍凉的边塞音乐,乐符流畅、音调饱满,他们又一次重现了史书中的悲壮。凉造新泉、马踏飞燕、王杖诏令简、铜牦牛、铜喇嘛塔、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以及天梯山石窟、武威文庙、南城门楼等一一见证着时光在凉州的飞升,浩瀚苍茫,交相辉映。

       千百年前,诗人们是如何在凉州这片土地上手持金戈、身披战甲,追求生命的荣光?他们又是如何在河边柳下,望着亲友的背影,潸然泪下?他们又是如何从礼教中走出,携妻带儿,出逃至此?既然在现实中他们无力对抗历史的洪流,那家国情怀的磅礴是否可以在诗歌中向上古发问?现实与想象是两种绝对的状态,战争与和平是互相对立的矛盾,这一切终将由诗人通过自主状态的创造与洞察,进入生命的对话,诗人以此揭示生活与现实,在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场域中似醒非醒,将这一切倏忽于生活边缘的景象记录了下来,他们任思绪自由畅飞,任意象联袂而至。
 
       古人是为今人而存在,今人虽缺席了古人的场域,但今人却在不停地为古人的生命续接新的血液,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过去与今天的共通之处,是脚下厚重的土地与头顶高远的天空,是落在尘土中的碎片所承载的时光之重,古今之间的人们在想象中相遇,而这种想象就根植于中华民族源源不断赖以生存的文化源泉,这种想象也是今人借以展翅飞翔的自信之所在。

       今天出版的这部咏凉诗词集,是今人为古人所做的集大成,不仅为大众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鲜读本,更得到了文人学者的普遍赞誉。通过对这部诗集的阅读,或许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关于凉州词传统的内容、形式、风格的全面认识,这看似是一个普及大众的版本,但多彩多样的内容形式,更能对众人深入理解凉州、理解凉州词在诗歌传统中的流变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冯树贤,甘肃白银人,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在读。著有诗集《逃上一棵树》《白银之歌》,曾获第六届黄河文学奖青年奖等多种奖项。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