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汉唐文化 >

【廉洁文化】东汉张奂的清廉故事

发布时间:2024-04-22      

东汉后期,西部诸羌不断侵扰河西走廊一带,东汉王朝也不断向河西等地派兵征讨,许多优秀的骑兵军事将领不断涌现,这其中就包括“凉州三明”之一的张奂。张奂戎马一生、军功卓著,但他始终坚守初心,清廉正直,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以身作则警醒后人。

张奂(104-181年),字然明,敦煌郡渊泉人。出身官宦家庭,早年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汉桓帝时,举贤良出身,对策第一,授议郎,先后任安定都尉、武威太守、度辽将军、护匈奴中郎将、大司农、太常卿等职。作战英勇有谋略,在促进边境和平方面功勋卓著,撰《尚书记难》三十余万言,已佚。善为文,著铭、颂、教、诫述、志、对策、章表二十四篇,今存《扶蕖赋》(残)《奏记谢段颎》《遗命诸子》等文,载《初学记》及《后汉书》卷六十五本传。光和四年(181)去世,时年七十八岁。

正心明道 怀德自重

张奂为官清廉,一身正气。东汉永寿元年(155年)秋,南匈奴一部分起兵反叛,攻打美稷县,东羌也有响应起兵的部族。当时张奂作为安定属国都尉刚刚到任,军营中只有200余人,但得到消息后,立即决定出兵,断绝了南匈奴与东羌的交通。于是,东羌诸部相继投靠归附,边疆区域得以重获安宁。东羌诸部族的首领赠送张奂20匹马、8对金耳环。张奂召集东羌首领,将酒洒在地上,说:“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即便送的马像羊群一样多、送的金子像粮食一样多,他也不会收下,并将所赠全部退还。在此之前,和东羌打交道的官员大都贪图钱财,使羌人十分愁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张奂继任后,从自身做起,清廉公正,于是边疆各族都心悦诚服,政令教化畅行无阻。张奂退还金、马,在历史上留下了“酹酒还金”“马不入厩”的典故,他廉洁自持的品德,不仅得到了羌人的尊敬,而且实现了对边疆的有效治理。

张奂治理地方时也彰显了其所秉持的清廉之风。延熹元年(158年),鲜卑袭击边地,张奂率领南匈奴,斩数百首级。次年,外戚梁冀被诛,张奂因其曾在其府为官,因此免官禁锢四年之久。后他的好友皇甫规先后七次举荐张奂,后将其任为武威太守。到任后,张奂平均徭役和赋税、整顿军纪、废除旧习、惩治腐败。因此每年考课之时,“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当地百姓为感谢张奂,“生为立祠”,加之政绩突出,升迁为度辽将军,也使得之后数年间,“幽、并清静”。由此事也可看出张奂为官一方时也始终坚守初心,摒弃旧俗,杜绝腐败,可谓“正心明道,怀德自重”。

洁身自爱 严于律己

永康元年(167年),东羌、先零入侵关中,张奂派兵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至此,幽、并、凉三州安定,按照张奂的功劳,本应封侯,但因他平日不与宦官为伍,因此不仅没有封侯,只得赏钱二十万,封其家一人为郎,尽管如此,张奂仍辞谢不受,并希望移居弘农华阴。按旧制边地之人不得内移,而张奂因军功显著,也因此成为弘农人。张奂少年立志,常对友人说“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后来张奂成为将帅,战功赫赫,董卓侍奉仰慕他,便派他的哥哥送缣帛百匹给张奂。张奂认为董卓人品恶劣,拒收其礼物。张奂一心为民不求回报、不计得失,体现了其廉洁从政、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

《后汉书·张奂传》记载:孙子言“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张奂令羌人之间不能相互联系,进而击败了羌人。孙子言“廉洁可辱”,意思是太爱面子的将领,就有可能落入敌人故意侮辱他的圈套。但张奂洁身自好,先零用货物也不能打动他。孙子又言“军扰者,将不重也。”意思就是如果军中动摇不定,大多是因为将领没有威严,于是在军中大乱时,张奂却坐在帐帷中安心讲诵典籍,这也让众将士的心安定下来。张奂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坚守底线、廉洁奉公的为官准则。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张奂为官持节、体恤百姓,政声卓著,传回乡里之后,其侄子张仲祉因幼年丧父,凭借叔父的名望、官职,“轻傲耆老”“侮狎同年”“极口恣意”,张奂特书一封《处世须谦恭有礼——诫侄书》告诫他,若是不知悔改,反而以“张甲谤我,李乙怨我,我是无过”这样想的话,便是真正的无可救药了。

光和四年(181年),张奂在家中去世,终年78岁。张奂临终前对其子说:“一个人的富贵与穷困,是命中注定的,一个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决定的。但是地底下黑暗,永远没有天亮的时候,却用纩帛缠身,还在棺材上密密麻麻钉上钉子,这是我不喜欢的。以前准备了窟穴,这就很好。早上死了,晚上就埋葬,把尸体放在灵床上,用幅巾盖着就可以了。奢侈不学晋文,简朴不学王孙,顺乎人情,按自己的意思办,就会心安理得。”张奂的豁达心胸和崇尚薄葬,不喜奢靡之风的品质也深刻影响了后代。

张奂有三子,长子为张芝,字伯英,刻苦勤学,所谓“文为儒宗,武为将表”。尤好草书,师承东汉书法家崔瑗和杜度。次子张昶,字文舒,与张芝并善草书。三子张猛,建安年间也曾为武威太守,因刺杀雍州刺史邯郸商,被州兵团团包围,他不愿被俘,登楼纵火自焚身亡。张奂所秉持的谦虚谨慎、克勤克俭的家风也深刻地影响了其子的人生志趣,为其树立了榜样。

廉洁从政不仅是为将为官者建功立业的基本品质,更是实现移风易俗、教化百姓、推进治理的重要之举。张奂一生刚正不阿、一心为民、两袖清风、革除旧俗、体恤百姓疾苦,不与朝政宦官同流合污,始终坚守自己的廉洁初心。

 

作者简介:杨琴琴,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吐谷浑文化保护研究中心负责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凉州匾额文化、长城文化研究,参与中国社科院国情调研专项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市科技局等课题6项,在《发展》《新思路》《时代人物》等省级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