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汉唐文化 >

敦煌文书“西凉户籍”考存

发布时间:2019-01-17      
  东晋十六国时期,在凉州地区先后出现“五凉”割据政权,史家为区别其他的4个,将中心位于凉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权称为西凉。盛时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因其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西凉”。历三主,共二十二年。公元400年汉人李暠在敦煌称“凉公”。405年迁都酒泉,逼近北凉。疆域在今中国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417年,武昭王李暠卒,子李歆嗣位。420年,李歆与北凉交战被杀,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但次年,北凉军围敦煌,李恂战败,乞降不成后自杀。西凉王朝因此亡于北凉。
  据考在西凉王朝时期(400-421年),在其所属地敦煌诞生了一部中国最早的“户口簿”——《西凉建初十二年(416年)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户籍》。后来被史家命名为“西凉户籍”。若按当今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一部乡镇“集体户口簿”。读者诸君,千万别小看这部“户口簿”,它可是目前所知留存下来的十六国时期唯一的一件户籍文书!
 
  众所周知,户籍是一个国家掌握全国人口基本情况,并依此征收赋税、摊派徭役的主要依据;且户籍的编造也是古代官员的考察重点。
 
  在户籍制度中,籍帐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户籍制度,自古迄今即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受到历代政府的高度重视。而这部“西凉户籍”,对于五凉时期的户籍制度及人口研究,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材料。五凉政权统治时期,河西地区人口数量究竟有多少?史无记载,可供研究的资料亦十分稀少。故史家皆云:此“户籍”至可宝贵!
 
  说起这部“西凉户籍”的来历,源自于清末在甘肃敦煌鸣沙山石室发现的唐代人手写的古籍,即“敦煌文书”其中之一。其年代最早者为西凉建初元年(405)所写《十诵比丘戒本》和《西凉建初十二年(416年)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户籍》等;最晚者为宋咸平五年(1002年)《敦煌王曹宗寿编造帙子入报恩寺记》等。
 
  196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敦煌资料》第一辑、第一篇即所收《西凉建初十二年(416年)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户籍》,因卷首尾中间均有残阙,故后称“残卷”。
 
  关于此卷之名称,经“四大史学家”之一、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于1963年撰文考订:汉章帝及姚萇均尝改元建初,然均只有八年,改元建初而有十二年者惟西凉李暠,故定此为“西凉户籍”。后之史家亦多沿用其説。
 
  据陈垣著《跋西涼户籍残卷》记载:“户籍”为“十户五姓”。五姓为:裴、阴、吕、随、唐。五姓外尚有赵、冯、高、袁、张、苏、曹等七姓,赵三人,张二人。
 
  今考其二三后学撰文有称“九户五姓”或“十一户”者,皆谬也!笔者以为先哲陈垣所言“十户五姓”,不容置辨!
 
  至于“西凉户籍”何人所为?“五姓”当中又有哪些世家大族和历史人物,以及他们与西凉政权有何关联?敝人固陋,先哲陈垣已作了详细考证,遂移录于此,以辑存凉土姓氏文化苑。
 
  据《西凉录》,建初元年(405年)李暠迁都酒泉,以宋繇为右将军,领敦煌护军,以次子讓为敦煌太守镇敦煌。建初三年,暠奉表于晋,犹称讓为敦煌太守,是建初初年治敦煌者讓也。讓以何年去职,其治敦煌政绩若何,无可考。
 
  嘉兴四年(420年)李歆为沮渠蒙逊所杀,时为敦煌太守者暠第六子恂。恂以何年继讓,亦莫可考。惟嘉兴四年去建初十二年甚近,则建初末年治敦煌者恂也。《后凉录》称恂在郡有惠政,疑此户籍为恂在郡时所为。
 
  宋繇初领敦煌护军,至李歆立,始以繇为广夏太守,是建初末年宋繇亦在敦煌。《魏书》繇传称繇雅好儒学,虽在兵难,讲诵不废。疑此户籍为恂与繇同在郡时所为,故能条理若此。
 
  自汉以来,敦煌文化极盛,其地为西域与京洛出入必经之孔道,实中西文化交流之枢扭。其人民又多由中州所移徒,故后汉、晋、魏三书敦煌人士实繁有徒。据此残卷,十户五姓,又有妇女之姓七,皆中州旧姓,或宦于此,或戍于此,或避乱于此者也。
 
  1.裴氏,二户。裴本河东巨族,《唐书·宰相世系表》言:光武时有裴遵者曾为敦煌太守;又有裴岑者,亦后汉永和间敦煌太守,今所传裴岑纪功刻石,即其人也。《旧唐书·经籍志》有裴守贞撰《裴氏家牒》二十卷。《唐书·宰相世系表》并言裴氏有五房,其一曰西眷裴。西眷裴者,出自后汉末阳吉平侯茂,以其子孙多仕西凉,故号西眷,此二户应为其族。
 
  2.阴氏,一户。阴为敦煌著姓,《晋书·载记》:张轨威著西州,以阴克、阴澹为谋主,又有阴濬、阴预、阴鉴等为其将,又有阴据者为其从事。《索袭、索紞传》言:张茂时阴澹为敦煌太守。《后凉录》言:轨保谅州,阴澹之力,及骏嗣位,澹弟鉴为镇军将军,骏以阴氏宗门强盛,遂忌害之。《晋书·宋織传》:織敦煌人,明究经纬,与阴窳、齐好友善。《西凉录》:李暠始据凉州,以阴亮为西安太守。《魏书·刘昞传》:昞敦煌人,李暠征为儒林祭酒,时同郡索敞、阴兴为助教,并以文学见举。《索敞传》:敞在州之日,与乡人阴世隆文才相友。据此,则敦煌阴氏,材备文武,盛极一时。
 
  3.吕氏,二户。当为吕光族姓,《后凉录》:光僭位之前年,群议以高昌虽在西垂,地居形势,易生翻复,宜遣子弟镇之。光以子复为使持节镇西将军,都督玉门已西诸军事,镇高昌,命大臣子弟随之。吕氏据河右凡十三年,其族姓之留遗敦煌已西者,当必不少。
 
  4.随氏,二户。随氏为晋大夫随武子之后。晋有随会仕于秦,汉有随何说九江王黥布归汉。随氏不甚著,此残卷竟有二随,是古姓之仅存者。自隋文帝去“辵”为隋,后世只有隋氏无随氏矣。
 
  5.唐氏,一户。李暠之霸西凉,实由于北凉晋昌太守唐瑶(魏书作繇)之推戴。《西凉录》言:李氏亡后,瑶子和与兄契携外甥李宝避难伊吾,后归于魏。宝,李暠少子翻之子也。《唐书·宰相世系表》:唐彬子熙娶凉州刺史张轨女,永嘉末(312年)遂居凉州,熙子辉仕前凉陵江将军,弘西凉武兴太守。凉土之有唐氏,其来远矣。此卷唐有娶吕氏,吕亦有要唐氏者,可见当时里䣊中,固互为婚要也。
 
  五姓外尚有赵、冯、高、袁、张、苏、曹等七姓,赵三人,张二人。《唐书·宰相世系表》有敦煌赵氏。李暠大夏太守有赵开。《前凉录》有敦煌人张谘,仕轨为著作郎,撰《凉记》八卷;张斌作《蒲萄酒赋》,文致甚美;张冲家财巨万,悉以济贫。《北凉录》有敦煌人张穆,博通经史,才藻清瞻,蒙逊擢为中书侍郎。《魏书》有敦煌人张湛,好学能文,仕蒙逊为兵部尚书。《旧唐书·经籍志》有张太素撰《敦煌张氏家传》二十卷。《北凉录》又有吕绍美人张氏,敦煌人,姿色庄严,清辨有操行。《后汉书·张奂传》:奂子芝与弟昶,并善草害,世称草圣,亦敦煌人也。
 
  卷首一户户主姓名均阙,然其人子三,孙一,命名为道、德、仙、宫,实受道教之影响。其它各户命名,如魄、如金、如暠、如寿等,亦辄有修炼长生之意。自敦煌石室发见写经,释典而外,道经亦不少,《老子化胡经》其最著者。《化胡经》为晋道士王浮所著,当时已流布敦煌,可见河西道教之盛。又观其女子命名,如华、如媚、如皇。华通作花,皇通作凰,其寄托亦有深致。由此又可见当时敦煌文化之一斑。
 
  此卷著籍者兵三户,大府吏一户,散四户。大府即太府,掌射赋之所,太府吏者给事财赋所者也。散者,无常职,《周礼》所谓“简民无常职,转移执事”者也。谓此为散居非土著者,非是。各户均注居赵羽坞。坞,备战守之地,《后汉书·安帝纪》“元初元年(114)遣兵屯河内冲要皆作坞壁”,是也。《晋书·沮渠蒙逊载记》“蒙逊之叛,段业先壁于侯坞,傉檀来伐,蒙逊败之于若原坞北”,其类也。
  附:西凉户籍残卷原文
 
  一 □
 
  道男弟德     年廿一      驿子
 
  □
 
  仙妻赵       年十七 
 
  仙息女宫     年一
 
  □
 
  建初十二年正月籍
 
  二  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  兵 裴晟 年六十五 
 
  息男魄       年廿九     丁男二
 
  魄男弟漆     年廿五     次男一
 
  漆妻冯       年廿九     女□一
 
                        凡□四 
 
  居赵羽坞 
 
  建初十二年正月籍
 
  三  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  散   阴怀 年十五
 
  母高        年六十三    丁男一
 
  女□一
 
  凡□二
 
  居赵羽坞
 
  建初十二年正月籍
 
  四  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  兵  裴保  年六十六 
 
  妻袁       年六十三     丁男二
 
  息男金     年卅九       次男一
 
  金男弟隆   年□四       小男一
 
  金妻张     年卅六       女□三
 
  隆妻苏     年廿二       凡□七
 
  金息男养   年二         居赵羽坞
 
  □
 
  五  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  散 吕沾 年五十六
 
  妻赵      年四十三      丁男二
 
  息男元    年十七        小男一
 
  元男弟腾  年七  本名腊  女□二
 
  腾女妹华  年二          凡□五
 
  居赵羽坞
 
  建初十二年正月籍
 
  六  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 兵 吕德 年四十五
 
  妻唐       年四十一     丁男二
 
  息男明天   年十七       小男二
 
  明天男弟爱 年十         女□二
 
  爱女妹媚   年六         凡□六
 
  媚男弟兴   年二         居赵羽坞
 
  建初十二年正月籍
 
  七  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  大府吏 随暠 年五十
 
  妻曹       年五十       丁男二
 
  息男寿     年廿四           女□三
 
  寿妻赵     年廿五           凡□五
 
  妹皇       年七十四  附籍   居赵羽坞
 
  建初十二年正月籍
 
  八  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  散  随杨  年廿六
 
  母张    年五十四              丁男一
 
  女□一
 
  凡□二
 
  居赵羽坞
 
  九  □
 
  女□一
 
  凡□二
 
  居赵羽坞
 
  建初十二年正月籍
 
  十  敦煌郡敦煌县西宕乡高昌里  散  唐黄  年廿四
 
  妻吕    年廿六                  丁男一
 
  息女皇  年六                    女□二
 
  □
 
  (按):陈垣著《跋西涼户籍残卷》原文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3年第02期。引文字体、序号为笔者加注,以便于读者识别“十户五姓”及赵、冯、高、袁、张、苏、曹等七姓。(文/陈有顺)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