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方言词语汇释》的学术价值
发布时间:2018-11-30
王继中先生专注于汉语方言词语的研究,曾于2013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凉州方言词语考释》,颇得学界好评。今又成《凉州方言词语汇释》一书,共收凉州方言词语9900多条,60万多字,蔚为大观。笔者近来研究明清民国方言辞书,对当代方言词语考释著作颇有关注。综观《凉州方言词语汇释》书稿,有三个方面明显的成绩。
其一,该书是一部系统记录考辨凉州方言词语的著作。
凉州,古雍州、姑臧之地,即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是河西走廊的门户,曾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称,一度是西北地区军政、经济与文化中心。因其地处内陆,语言变化较缓,故保留了较多的源自上古、中古和近代汉语的词语。例如“皮袋”一词,在凉州方言中“喻指肠胃”,凉州俗语有“娃娃吃上长人材,老汉吃上楦皮袋”。按民间对人身体的贬称,还有所谓革囊、皮囊、臭皮囊等词,追根溯源,跟佛教教义有密切关系,例如西晋竺法护译《普曜经》卷四《出家品》:“菩萨遍观,顾视其妻,具见形体:发爪髓脑,骨齿骷髅,皮肤肌肉,筋脉肪血,心肺肝肾,屎尿啼唾,外是革囊,中有臭处。”凉州地处中西佛教文化交流的枢纽,佛教词语留存其中是很自然的。民国学者李鼎超,有感于“虽樵夫牧竖之口,往往有三代雅辞存焉”,因仿章太炎《新方言》之体例,“就武威方言次第笔之”(见其书自序),成《陇右方言》一书。胡道静先生对此书评价颇高,其跋曰:“余杭章先生考撰《新方言》,在求其难通之语、笔札常文所不能悉者,因以察其声音条贯,上稽《尔雅》《方言》《说文》诸书,殷然如析符之复合。……《陇右方言》一稿,悉遵章氏规范”。李鼎超《陇右方言》一书仅有十卷,且以考释陇右(以武威为主)方言疑难词语为主。我们知道,方言词语不仅仅是疑难词语,也有很多是“樵夫牧竖”口头的俗语常言(当然对于其他方言区的人来说或为疑难词语),两者相合才是某一种方言词的全貌。王继中《凉州方言词语汇释》一书兼采凉州方言中疑难与通俗词语,收罗宏富,并作全面系统的考辨,揭示了凉州方言的全貌,尽可能地揭示了凉州方言词的存古现象,不管是对于方言学研究、词汇训诂研究,还是对于抢救与保存凉州方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研究凉州文化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其二,该书贯穿了“为实”的研究方法。
语言研究需要朴实的学风,需要“为实”的精神和传统。王宁先生就多次强调,从事学术研究需要“为实”精神,反对侈谈理论和滥造规律的华而不实的作风。清代乾嘉学者的成就,与他们的“为实”精神分不开。他们“在词义的探求与整理上极好地继承了汉代学者的‘为实’精神,尽力做到不妄言,不臆测。……这种重材料、重证据的态度,是可行又可贵的。”(陆宗达、王宁《论“段王之学”的继承和发展》,《训诂与训诂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22页)“老一辈训诂家对材料是那样纯熟,理解是那样准确,有了这种把握材料的功夫,才能较多地从事理论工作。发展训诂理论仍然需要‘为实’精神,仍然需要反对侈谈理论和滥造规律的华而不实的作风。”(王宁《谈训诂学的理论建设》,同上第317-318页)《凉州方言词语汇释》一书对于凉州方言的考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强作解人,很少自造例句,体现了“为实”的学风。例如“舅佬”一词,释义为“妻子的兄弟,背称。”举三例:《孟姜女哭长城》(贤孝):“亲睦睦的舅佬害了命。”《新女婿拜年》(贤孝):“大舅佬过来双手拉起来,二舅佬过来让坐下。”《大漠祭》(327):“老顺向来对舅佬的能力有怀疑,认为他是个半瓶子醋。”而有些词目,因其容易理解,则径直释义,不多加按语与书证。
其三,该书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语料。
方言词语考释是汉语词汇训诂与词汇史研究、方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基础工作。二十世纪之前的词语考释工作,留下了不少宝贵材料,但古人的诠释有时缺乏科学性,或缺乏明确的历史观念与系统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开始出现新的研究成果。但在考释的方法上,毋庸讳言,大多采用的只是排比归纳的方法,因此在不少方面考释的结果就不一定准确。况且,现在随着研究手段的日益科学化,电子语料的检索越来越方便,单纯依靠排比归纳已经很难做出大的成绩。这就牵涉到词语考释的方法问题。今天我们也必须运用新的方法。近代汉语词语考释的方法,蒋绍愚先生在其专著《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一书中归纳为认字辨音、参照前人诠释、排比归纳、因声求义、参证方言、推求语源。近些年来,大家比较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但是,在参证方言方面,总的来说,还是不够的。这与我们的思想认识有关,也与学科分类有关:从事方言工作的学者多是现代汉语类,从事中古近代汉语词语考释的学者则属古代汉语。其实,由于方言是语言的地区性反映,它在不同程度上保留了中古近代汉语乃至上古汉语的某些词义,因此运用现代方言以考证近代汉语词义是有可能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的。王继中《凉州方言词语汇释》是一部方言词语考释的力作,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语料,值得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们重视。
(本文选自《凉州方言词语汇释》,标题为编者所改,内容略有修改。文/曾昭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