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吐谷浑文化 >

唐代凉州都督郭元振安置吐谷浑

发布时间:2024-04-19      

663年,吐谷浑被吐蕃攻灭后,原留在青海故地的吐谷浑部落因不满吐蕃统治,陆续前来凉州归附唐朝。凉州都督郭元振对其进行了妥善安置。

郭元振擅长用谋略与怀柔政策安抚边疆,在当时西部各民族中有很高的声望。699年,吐蕃发生内乱,吐蕃大将赞婆、论弓仁率千余人前来归附,同时还带来了愿意跟随的吐谷浑部七千帐。《新唐书·诸夷蕃将传》载:“圣历二年,弓仁以所统吐浑七千帐自归。”

吐蕃大将赞婆此前累为唐朝边患三十余年,而这些吐谷浑部落也是冒着被吐蕃追杀的危险前来归附,如何妥善安抚变得十分重要。武则天思虑再三,派遣曾经出使吐蕃的郭元振率兵前去迎降,郭元振处理事务非常稳妥,得到了朝廷的肯定。据《新唐书·郭元振传》记载:“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后朝廷授予赞婆为右卫大将军,让他带领部众守卫洪源谷(今古浪县境内);授予论弓仁左玉钤卫将军,封酒泉郡公。

此后,郭元振遂留在凉州辅助凉州都督唐休璟处理安抚事宜。700年,吐蕃大将麹莽布支侵扰凉州,被凉州都督唐休璟击退。郭元振也参与了此次军事行动,被封为主客郎中。主客郎中设于礼部,主要掌管少数民族及外国宾客接待之事。《旧唐书·郭元振传》载:“后吐蕃将麹莽布支率兵入寇,凉州都督唐休璟勒兵破之。元振参预其谋,以功拜主客郎中。”

此战结束后,唐休璟入朝担任右武卫大将军。第二年,即701年,朝廷正式任命郭元振为凉州都督。

当时,大量吐谷浑部众到河西投降,朝廷就如何安置这部分吐谷浑产生了分歧。宰相张锡与右武卫大将军唐休璟认为应安置在天水、汧阳州或者九原、灵武州一带,以防止他们再反叛而去。《新唐书·吐谷浑传》载:“余部诣凉、甘、肃、瓜、沙等州降。宰相张锡与右武卫大将军唐休璟议徙其人于秦、陇、丰、灵间,令不得畔去。”

唐王朝觉得事关重大,于是征求凉州都督郭元振的意见。郭元振认为,对这些自愿投归的吐谷浑部,要顺应他们眷恋乡土之情,就近安置。《新唐书·吐谷浑传》载:凉州都督郭元振以为:“宜当循其情,为之制也。当甘、肃、瓜、沙降者,即其所置之,因所投而居,情易安,磔数州则势自分。顺其情,分其势,不扰于人,可谓善夺戎心者也。岁遣镇遏使者与宣超兄弟抚护之,无令相侵夺,生业固矣。”

对于这件事的始末,《通典》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郭元振思虑再三,郑重地向朝廷上了一篇奏章,即《安置降吐谷浑状》,提出了具体的安置策略。《通典·边防·吐谷浑传》录有《安置降吐谷浑状》,兹将全文摘录如下:

臣昨见唐休璟、张锡等众议商量,其吐谷浑部落或拟移就秦、陇,或欲移近丰、灵,责令渐去边隅,使居内地,用为防闲之要冀,免背叛之虞。臣以为并是偏见之一端,未为长久之深册。若近秦、陇,则与监牧杂居,如在丰、灵,复与默啜甫迩,必以虑其翻复。须有迁移,纵至中土,安可易变其本性。至如耽尔乙句贵,往年王孝杰奏请,自河源军徙居灵州,用为惬便。及其逃叛之日,穿监牧,掠马群,所在伤夷,大损州县。是则迁居中土,无益之明验矣。往者,素和贵虽背圣化,只从当所居地叛走,其于中国无所损伤,但是失少许吐浑耳,岂与句贵之为害同日而语哉!今吐谷浑之降者,非驱略而来,皆是渴慕圣化,冲锋突刃,弃吐蕃而至者也。臣谓宜当循其情以为制,勿惊扰之,使其情地稍安,则其系恋心亦日厚。当凉州降者,则宜于凉州左侧安置之;当甘州、肃州降者,则宜于甘、肃左侧安置之;当瓜州、沙州降者,则宜于瓜、沙左侧安置之。但吐浑所降之处,皆是其旧居之地,斯辈既投此地,实有恋本之情。若因其所投之地,而便居之,其情易安。因数州而磔裂之,则其势自分。顺其情,分其势,而不扰于人,可谓善夺戎狄之权矣。何要纂聚一处,如一国,使情通意合如一家,脱有异志,则一时尽去,伤害州县,为患滋深。何如分置诸州,使每州皆得吐浑使役,欲有他怀,必不能远相连结总去。臣愚辄以为胜册。如允臣此见,其所置之处,仍请简取当处强明官人,于当处镇遏之,则小小为非,亦可杜绝。兼每使达蕃情、识利害者,共宣超兄弟一人,岁往巡按,以抚护之。无使侵削其生业,日就乐恋自亦深矣。如此,臣实为羁縻戎狄之良册。设使后有去就,不过边州失少许吐浑,终无伤于中国。今此辈心悠扬而无主,未知所安。早定安置之计,无令惊扰,速生边患。

在这篇奏章中,郭元振首先指出,将吐谷浑部迁徙到天水郡、汧阳郡或者九原郡、灵武郡一带存在很大的弊端,然后举例说明了这样做容易产生的后患。接下来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安置策略:一要“顺其情”,就近在凉、甘、肃、瓜、沙等州安置,先安其心;二要“分其势”,吐谷浑分散在凉、甘、肃、瓜、沙几个州安置,其势力也自然分散;三要“抚护之”,朝廷每年派使者去抚慰他们,人心自然就会安定。如果这样做了,即使还有背叛而去的,也无损于大局。

朝廷经过议论,最终采纳了郭元振的意见。此外,唐朝还在凉州设置了一个吐谷浑羁縻州——閤门州。《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凉州境内有閤门州和吐浑部落。《新唐书·地理志七下》记载:“吐谷浑州一閤门州右隶凉州都督府。”周伟洲在《吐谷浑史》一书中指出:“閤门州当在青海大通河一带。”

唐代还有几处吐谷浑羁縻州人员来自凉州。《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仪凤中自凉州内附者,处于金明西境置。”“又仪凤中,吐谷浑部落自凉州内附,置二府于金明西境,曰羌部落,曰閤门。”金明属于唐代延州辖县,当时有浑州、閤门、羌部落等三个吐谷浑羁縻府州。濮仲远在《唐前期凉州境内羁縻府州的兴废》一文中论述道,延州的三个羁縻府州均来自凉州,这说明仪凤年间(676—679)以前,凉州除了吐谷浑王族诺曷钵部外,至少还有三个吐谷浑部落投唐。

安史之乱后,凉州、安乐州等被吐蕃攻占,部分吐谷浑又向东迁徙,散居各地。

(本文节选自《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研究》一书)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