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吐谷浑文化 >

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出土文物分类(八)

发布时间:2024-05-26      

(八)乐器、棋盘、象牙雕刻双陆棋子

吐谷浑王族文艺娱乐的主要器具有乐器,即曲项琵琶、二十弦瑟、阮咸琵琶、笙、排箫等;娱乐器,即围棋、双陆棋等。青嘴喇嘛湾二号墓出土曲项琵琶1件,长一公寸五分;瑟1件,长近三公寸,二十弦。木棋盘一个,画十八方格。天祝祁连镇慕容智墓也出土笙、排箫等乐哭模型。

青嘴湾六号墓出土阮咸琵琶1件,音箱已残。全长28.5厘米,其中柄长12.2厘米,弦槽长6.5厘米、上宽0.5厘米、下宽1.2厘米。前后、左右镶嵌骨制梅花,大小相间。有四根弦轴,螺旋式,长7.2厘米,轴头有拴弦小孔。木质较硬,做工精致。另一乐器残件,全长13.4厘米,杆长10.8厘米,前、后、左、右镶嵌骨制梅花;弦轴四根,每根长6.5厘米,轴头开有拴弦的小孔。从现存的残件看出,为一四弦乐器。木质硬,制作精美。象牙浮雕棋子22个,分大、小两种,各一半;雕以各种花卉、朱雀、玄武等图案。平底,半圆球状,上有小钮。刻工精细,底径1.5—1.6厘米、高1.6—1.8厘米。这些器物体现了盛唐高超的雕刻工艺,极为难得,出自金城县主和武氏夫人墓中。在武氏墓志中记载:当武氏去世后,“琴瑟怆断,馆舍悲凉,红闺阋其遂空,翠羽惨其无色”。这里的“琴瑟”是唐代的一种弦乐器,当与金城县主墓中出土的这种“瑟”相同。用乐器随葬,可以推断墓主人生前擅长乐器,能歌善舞,出土的乐器为墓主人生前所用或喜爱之物,去世后又葬入墓穴。从两位墓主人的关系分析,武氏是金城县主的孙媳妇,两人下葬时间,县主718年,武氏735年,相隔17年。这些唐王朝之物,成为研究唐与吐谷浑历史和文化交流的珍贵实物资料。

(武氏墓出土残古琴把)

阮咸琵琶是我国古代一种拨弦民族乐器,是由秦时琵琶演变而成的。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阮咸,是一位音乐家,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常常把乐器当作消烦解忧的工具。他曾把秦时流传下来的琵琶加以改制,成为一种新型的乐器,这就是后人所说的“阮”,即阮咸。这在《通典》《太平广记》中有详细记载。这是国内现藏的唐代唯一一件阮咸琵琶的实物资料。

金城县主和武氏夫人墓中出土的曲颈琵琶、阮咸琵琶及琴瑟等多件乐器,对研究我国古代乐器的演变、唐代的乐器、唐与吐谷浑的历史及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极难得的珍贵文物。

双陆棋子与棋盘,出土于青嘴喇嘛湾二号墓,与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驸马公社驸马大队唐墓中出土的唐代青瓷双陆局大体相同,木棋盘一个,画十八方格。因此,二号墓出土的木质棋盘,应是双陆棋盘。刘志华在《西域传入的双陆棋考释》一文考述道,“双陆这种产生于中亚的游戏,于魏晋时与佛教一起传入中国,糅合了中国本土的游戏,形成了更符合中国的游戏规则……在隋唐时流行”。并考证“武氏虽与慕容曦光(袭可汗青海国王)成婚,但因为吐谷浑故地青海已被吐蕃占据,只能在唐王朝为内附的吐谷浑部落设置的安乐州(今宁夏同心县一带)生活,或返回故居长安居住,最后死于长安。从墓中出土的其他器物看,随葬品精美华贵,文物等级高,表明墓主人生前生活奢华,这与其特殊的家庭身份相关。武氏平时崇佛敬法,焚香诵经,或与家中姊妹或往来贵妇交游,闲闷时游戏打发时光,必定熟悉双陆。墓中出土的浅雕象牙双陆,应是平日玩好,去世后陪葬,于相伴另一个世界”。结合文献及棋子数目,棋子当为“番禺南海一带进贡入宫后,赏赉给武氏家族,或许即为24枚棋子玩法的‘佛双陆’的棋子,其下限为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也是目前所知出土年代最明确的唐代双陆棋子实物,是弥足珍贵的丝绸之路文物”。

(武氏墓出土刻纹象牙小棋)

以上所说的乐器曲项琵琶、二十弦瑟、阮咸琵琶、笙、排箫以及围棋、双陆棋子等,均出自唐代吐谷浑王族成员的墓葬中,是少数民族王室贵族的用品,去世后葬入墓中。其规格之高,制作艺术精美,反映了大唐时期制作工艺的高超。经过1300多年的时光,这些器物个别有些残损。但是,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极为珍贵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它们的发现,进一步说明吐谷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反映了吐谷浑王室文化生活的丰富及多姿多彩。这对于研究唐与吐谷浑的乐器音乐、娱乐器具,工艺制作技艺,丧葬习俗以及唐与吐谷浑之间的关系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本文节选自《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研究》一书)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