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扁壶(西夏)
瓷扁壶,是西夏瓷器中最具特色、最典型的器物,小口、斜唇、短颈。腹的两边呈扁圆形,略微外鼓,两侧中间各有一小圈足。两侧中、上部有两耳或四系。这是因为西夏主体民族党项人及境内的吐蕃、回鹘等民族多是游牧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流动性强需要经常搬迁的特点,而仿效皮囊创造的。这种瓷扁壶是西夏人从实用出发而创制的,各方面想的很周到,很合理。与此同时,这种瓷扁壶种类丰富、图案精美,堪称瓷雕中的艺术佳品。
西夏瓷窑对扁壶的烧制从早期到晚期一直生产,产品数量大,制作精美,也是西夏以外其它烧瓷窑口所不见的,是西夏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物。在我国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地都有出土或收藏。甘肃武威市博物馆就收藏多件西夏扁壶,其中有两件制作精美,造型独特,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茶叶末釉双系瓷扁壶,高28.5厘米,口经8厘米,底足经8厘米,腹经25厘米,腹侧直径10厘米。卷唇、素面,胎质厚,釉色细腻。
酱釉双戏瓷扁壶,高13厘米,口经5厘米,底经7.5厘米。卷唇,两侧中间卷足底凸显,挂釉;并在两侧外圈有两道弦纹,胎质均匀,釉色细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西夏瓷器品种繁多,釉色多样,有黑釉、褐釉、茶叶末釉等。一般是通体施釉(除圈足外),扁腹、耳系都是左右对称的,使本来不太稳定的扁壶给人以稳定之感。装饰花纹不一,有的大面积的剔刻花,多以开光构图内的大朵牡丹花为主,周围衬托以牡丹叶纹和近似扇形的密集波纹,主次分明,疏密结合,剔刻花花地色差对比强烈,线条流畅,加上釉色鲜亮透明,使整个花纹图案显得鲜艳夺目,优美动人。从整体上看扁壶有两种造型,较大者为圈足扁壶,壶口小、颈短、腹扁圆,是由两个浅腹钵对接粘合而成,其接缝处常以附加堆纹进行弥合,腹侧上下分别置两耳或四耳,腹部中央有圆形圈足。扁壶无论大小,设计合理制作精美,体现了党项人的聪明才智。最具特色的是器形偏圆上有系绳之耳,器表剔刻牡丹花纹,造型别致的扁壶,是骑马民族驰骋于草原沙海装水、装酒的最佳用具;这种扁壶,为国内其他窑址所罕见,是西夏窑独具特色的产品。由此可见,西夏人对自己创造的这种瓷器情有独钟,使之装饰成中国瓷器史上的珍品之一。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