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由于战乱、饥荒、疫病等原因,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远不及今天,也因此产生了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对民族融合、调整人口分布、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先辈们移民到新的地方繁衍生息,但从没有忘记过对故土的思念和记忆。历史沧海桑田,张清古槐的故事传说,反映的是人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迭,更是移民文化的积淀。
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清水镇张清堡村的张清古槐,传说是来自山西洪洞县的一户张姓兄弟三人的移民故事。他们栉风沐雨、跋山涉水,来到了沃野千里、物产丰饶的河西走廊,其中,老三张清走到了清水河畔安家定居。“槐者,怀也。”为了怀念家乡,他在房屋前栽下了逃难背来的槐树苗。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据传说,今天的张清堡就是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得名。
当然,就算是张姓兄弟三人真的移民于此,也还有其他姓氏的古人有着同样的逃难经历。张清古槐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寄托了先民对故乡的思念。
自汉唐开始,为了巩固边防、维护统治,历朝历代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屯田移居工程。经过大规模有计划的移民后,大部分地区的人口与土地的分布也基本调配妥当,移民也逐渐安定下来,户口与垦田数目,都大为增加,边塞因此充实,国防因此巩固。
张清古槐见证了凉州移民的历史。民间还传说当时的移民到达各地后,由于当地地广人稀,有的“跑马圈地”,以马蹄印为界,谁圈起来就是谁的;有的“以犁占地”,围着荒地犁上一圈等等。有的还依据地形建造房屋村落后逐渐形成地名,如凉州区清水镇的菖蒲沟、刘家沿沟、杨家湾湾,韩佐镇的罗家河湾,古城镇的榆树沟,长城镇的沙坡子、李家塌洼,羊下坝镇的丁家湾、地湾等;有的依据自己的姓氏,如凉州区张义镇的申家庄、史家庄、孙家庄、张庄、王庄、康庄,金塔镇的宋家庄、吉家庄、文家庄、孔家庄、尹家庄,和平镇的祁家庄、秦家庄、胡家庄、吴家庄、达家庄、查家庄、管家庄、臧家庄等;也有的依据不同的行业,如河东镇的李家烧房、张家油坊,武南镇的田家药铺、杨家油坊庄,等。凉州至今还有不少地方以“堡”“寨” “屯”“营”等取名的村庄,如清水镇的张清堡、谢河镇的李府寨、发放镇的屯庄、清源镇的唐家营等等。这些地名的来历大都是受到了移民屯田和军事斗争的因素影响。
由于古代的凉州地处河西走廊的咽喉位置,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通道,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因素条件,使得凉州成为一个有利于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大熔炉。历史上的数次移民,由于移民、原居民相互间的交往所形成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推动了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形成的创造拼搏精神,进一步丰富了凉州文化的价值内涵,至今仍成为武威人民共同的文化禀性,民勤县名的来历就是很好的佐证。
移民安边政策,对凉州乃至河西地区的的繁荣起了很大的作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安家落户、开荒置业、繁衍生息,数百年后,原来的家乡早已是他乡,他乡早已成往事。
清代武威籍学者张澍的《姓氏寻源》中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期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时光如梭,张清古槐历经沧桑,却依然站立在凉州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充满活力,让凉州更赋有历史的力量,让人们懂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乡愁与情怀。正如《张清堡古槐寺记》中记载,“古槐情系村民之根脉,凝聚村里之地气,是张清堡的历史见证,是生命的活化石,它在经济、历史、观赏、科研和文化等方面有很高价值。”
张清古槐的传说故事背后,隐含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深刻的时代特征,折射出历史车轮的发展过程。张清古槐的文化内涵包含在凉州文化之中,由凉州民众共同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深刻着鲜明的兼容的文化烙印。
如今,张清古槐所代表的移民文化,作为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的文化积淀,不仅仅是一种仪式、一种现象,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深入发掘传承、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张恺,甘肃民勤人,大学本科学历,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实习员。参与完成省社科院课题3项,在《武威日报》发表文章多篇。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