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融合 > 文博视窗 >

铜龙首柄威斗

发布时间:2018-09-03      

 (铜龙首柄威斗·汉)

 (铜龙首柄威斗·汉)

  威斗,是汉代权势的一种象征物。据《汉书·九九下·王莽传》载:汉王莽所作,以五色药石及铜铸成,象北斗,长二尺五寸。出入令司命负之,以立威压胜众兵,故名。《南史·何承天传》还说:也用为赏赐大臣的殉葬品。王莽时,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
  斗源于烙斗,它的起源与商周时期殷纣王残害忠良的刑具炮烙有着密切关系。据文籍所载,纣王所铸“炮”乃一空心大铜柱。行刑时将人双手用金属纤接抱伏铜柱,身体也绑附铜柱。然后,在柱内生火,使铜柱烧红,将人活活地烧死,其残酷之状,使人目不忍睹。那么烙又为何物?据《太平御览·帝王世纪》云:“纣欲重刑,乃先做大熨斗,使人举不胜举,辄烂手,与妲己欢笑”。此说“大熨斗”,实乃“大烙斗”也。其外形与汉代“威斗”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纣王之烙斗为刑具,更大、更结实,但不一定精美。那么,为何将“炮”、“烙”合二为一称“炮烙”之刑?原来二刑是合用的。即用炮烤人前身,以烙烙人后背。“使人举不胜举”,并非简单地让你举起来,而是拿起烧红的烙斗去烙别人,可见拿烙者亦是有罪之人。
  武王灭纣后,取消了残酷的炮烙之刑。到了汉代,烙斗则成为一种权势的象征物,所以称它为“威斗”。1991年武威市公安部门在打击倒卖走私文物中,查获一件汉代“龙首柄威斗”,据原持有者称:此威斗于1975年在武威市东河乡王景寨汉墓群附近平田整地时出土。威斗红铜质,斗口直径12厘米,柄长18厘米,斗部外形象平底碗,浅腹、宽斜沿;斗柄为四棱形,柄端雕铸一龙,龙鼻长而高卷,龙眼外突,龙角弯曲勾向两侧。整体器形略带绿色,显得古朴典雅,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从威斗的形制我们可以推出其与殷纣王所铸烙斗的不同。其一,威斗的大小和轻重适合执拿、悬挂。而烙斗因其形象大小都于威斗相似,却用于烙烤,其径应超出威斗的一倍以上。其二,威斗,斗与柄的连接是焊接在一起的,并非整体铸造。而殷纣王所铸烙斗是作为反复烧烤,摔拿的刑具使用。因此,焊柄的烙斗是不能使用的。其三,威斗铸造所用较纯的优质红铜和精美造型,精雕细刻的工艺也反映此物绝非寻常之物,更非使用工具。其四,威斗顶端雕有龙形,龙是中华民族最崇敬的神物,龙崇拜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中留下许多神秘而威严的形象。因些,此威斗已非寻常之物,而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威斗与熨斗有源渊关系。熨斗虽源于威斗,但它们的用途却不同,威斗是汉代权势的一种象征物,熨斗是古代人们熨烫服务的工具,所以二者是有区别的。在南北朝时,熨斗曾还是一种装饰品。梁简文帝在《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诗中云“熨斗金涂色,簪管白牙缠”。
  由此可见,贵族们的熨斗,用料昂贵,制作精巧。这种昂贵的熨斗是供收藏或作为富贵的象征,到唐代,熨斗才作为实用器物出现。唐人张萱的名作《捣练图》中有一幅《熨帛人》,画中有两位妇女把一段丝织物向两端拉开,中间一妇人一手拿着丝织物的边,一手拿着熨斗精心的熨烫。由此可见,当时使用熨斗已很普遍。从以上史科记载可以看出,熨斗出现要比威斗晚。因此,武威发现的这件汉代铜器,应定名为“汉代铜龙首柄威斗”。迄今所知汉代铜威斗在国内发现仅有数件。其别具匠心,造型奇特,制作精美,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并非汉代一般平民百姓拥有和随葬。它的发现,具有极为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此器现藏武威市博物馆。
上一篇:双鱼纹铜镜
下一篇:铜博山炉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