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横穿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以悠久的历史、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中国历史上,长城不仅是规模宏大的军事防御体系,更是人类和平与文明的见证。绵延十万余里的万里长城,不仅反映了当时华夏文明的总体水平,也承载着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厚重记忆。在我国长城分布地区,经过岁月的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带,一脉相承,同时带动了当地旅游、探险、考古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
长城,秦称长城,汉称塞垣,明时称边墙。修筑始于西周时期,曾出现过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事件。春秋战国时期长城修筑进入高潮,但规模都较小。秦统一天下后,对原有各国长城进行了连接和修缮,达到万里。此后,历朝对长城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修筑或修缮,尤以汉、明两朝规模最大。
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沿沙漠边缘筑有汉长城约100余公里。其中,古浪县境内,汉、明长城达188余公里,而泗水镇境内的明长城就达9.3公里。
穿越历史沧桑,长城留下珍贵记忆。虽然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悲壮征程已经在历史的烟尘中远去,但长城精神构筑孕育的独特文化形态,为做厚做实古浪长城文化增添了别样光彩。
二
光辉村,古长城脚下的一个村落,安静而隐蔽,泗水镇圆墩长城段遗址地。汉、明长城是这里的一大奇观。
岁月无痕,沧桑有迹。数公里的古长城蜿蜒天地间,苍劲挺拔的烽燧傲然而立,气势磅礴的墙体逶迤雄浑,更显威武与豪迈,让人振奋、让人激动……不时有三三两两的背包客驻足停留,旅游探险。
在我们为拥有如此丰富的边墙资源而骄傲和自豪之余,应清醒地认识到,长城是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可多得、不可再生。长期以来,由于风吹雨蚀和人为因素,部分长城已经消失,也许再过若干年,更多地将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据了解,距我们最近的明边墙,我市境内已有400多华里明长城不复存在。这是我们无法弥补的遗憾,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边墙的义务和责任刻不容缓。
自然侵蚀是古长城损坏的主要原因,风蚀、雨淋、虫害等对长城的危害是比较大的。据有关方面专家介绍,长期以来,古长城存在的病害主要表现为:裂隙发育、片状剥蚀、冲沟、生物破坏等。古浪县圆墩烽火台内部已被掏空,还曾发生过大规模坍塌。
三
针对自然侵蚀,2012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古长城保护抢险加固、围栏保护等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我市古长城保护起了很大的作用。借此大好机遇,我市持续对古长城进行保护与加固维修,促使遗存下来的600多公里汉、明古长城重新“威武”起来。
古浪境内汉、明长城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较大,但长期以来在长城保护方面缺乏资金投入。2013年,该县把长城加固维护列入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大遗址保护项目,争取国家投资1940万元,对境内泗水镇9.3公里的古长城进行了抢修加固。
宏伟壮观的明长城
2013年3月24日,古浪县明长城墙体烽燧遗址一期抢险加固工程在泗水镇光辉村圆墩长城段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建设期3年,主要对泗水镇9.3公里明长城进行加固维修和保护。其中,2013年对圆墩段2.62公里明长城1—4号敌台和1座关堡进行了抢险加固,完成投资580万元,当年完成修缮任务。同年12月,古浪明长城墙体烽燧遗址一期抢险加固工程泗水镇光辉村圆墩段2.63公里明长城、1—4号敌台和1座关堡的抢险加固工程建设完工。
光辉村村民王林年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有不少村民经常从古长城上取土改良土壤,几乎没什么保护意识。“2000年前后到现在,尤其是古长城修复工程实施以后,村民都很自觉地保护长城了。”
据了解,此次长城加固维修不再用泥土掺白灰的老法子,而是采用料浆石新工艺恢复古长城,在外观上体现修旧如旧,给人以视觉沧桑之美。修复后的古长城基本可以与古遗址融为一体。工程主要采取裂隙注浆、洞穴填补、锚杆加固和墙体表面防风化处理等技术工程措施,确保墙体修旧如旧、病害突出部位得到有效处理。2014年4月,古浪境内明长城烽燧遗址(光丰、光辉段)一期抢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2015年,加固维修工程全部完工。
在维修加固长城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综合运用了工程地质力学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对长城表面风化层添加化学PS材料(聚苯乙烯)进行加固,对裂缝坍塌和基础凹进的墙体进行锚固,并对墙体的孔洞进行填补和灌浆处理等。经过维修以后,可以有效延长古长城的寿命。
记者看到,数公里的古长城上,“修旧如旧”的保护效果非常明显:阳光下,土黄色的城墙、烽燧、隘口泛着金黄连成一线,熠熠生辉,成为古浪境内重要的独特的新生旅游景观。在一小部分残垣断壁的古长城上,阳光照射进来,破损的夯土在城墙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暗影。
“现在好了,政府把古长城保护宣传制作成公益广告进行连续播放,并利用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春节、大型庙会等节会进行宣传,请专家进行讲座,有时也到学校、村落散发古长城保护的有关法规宣传材料。现在,进行维护的古长城在5至20米开外就被铁丝栅栏隔开,沿途还有上百个保护标识牌,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村民都愿意做‘长城卫士’,自觉‘保护好家乡的宝贝’!”泗水镇党委书记崔世荣高兴地说。
今年8月,古浪县在泗水镇圆墩段举办了以“爱我中华,护我长城,展示长城文化,推进全民健身”为主题的长城徒步走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的浓厚氛围。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参观,这将有效带动古浪县特别是泗水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增收致富。(文/李林山、李萍)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