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循吏孔奋、任延在武威
发布时间:2018-11-22
东汉初年,孔奋、任延为官武威。他们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打黑除恶,注重教育,在武威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当初,因为遭遇王莽之乱,孔奋与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由于孔奋以才学操守闻名河西,受到了河西将军窦融的赏识。建武五年(29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为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守姑臧长。
在姑臧(武威)任职,实在是一个肥差 ,因为当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此前每一任县官,仅仅几个月便中饱私囊,富裕起来。但孔奋却是一个例外,他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任职四年,财产一点没有增加。他遵循孝道,虽然生活俭朴,却想方设法用美食孝敬母亲,自己带着妻子儿女一同以普通饭菜为食。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以清廉行事。有的人便取笑他,说他身处富庶地区,却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真是自讨苦吃,傻瓜一个。但高尚的品行自然有人看在眼里,武威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当孔奋前去拜访梁统时,梁统不以上下级关系对待他,而是常到大门口迎接,并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陇西和蜀地被刘秀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入京。别的官员的财物很多,每个人都拉满了几十大车,塞满了道路。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空车上路。武威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纷纷点赞,说:“孔奋清廉仁义贤惠,我们武威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但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然后,继续坐着那辆空车缓缓远去,留下一众感激涕零的武威百姓。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一千五百年后的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凉州百姓感念历代为民造福之官员,立《凉州卫忠节祠记》碑,供奉孔奋等十九人塑像,每年春秋祭祀。
任延,字长孙,河南南阳郡宛县人。梁统卸任后,任延被任命为武威太守。临行前,光武帝刘秀亲自召见,告诫他说:“你到武威后,要好好的服事上司,不要失去名誉。”在皇权专制时代,下级要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上司的心意,千方百计地取悦上司,小心翼翼地伺候上司,这样才能讨得上司的欢心,方能官运亨通。然而,面对皇帝的提醒,任延却毫不客气地回答说:“坚持真理,一心为公,是忠臣应有的节操。如果一味奉承和顺从上司,这对陛下来说,是祸而不是福啊!我实在不敢接受这样的诏令。”光武帝听罢,感慨地说:“还是您说得对!”
任延到达武威后,第一件事就是打黑除恶。当时武威的领兵长史田绀,倚仗自己是郡里的大姓,手中又有一点权力,便纵容子弟、宾客残暴欺害百姓。任延掌握充足的证据后,果断收捕田绀等人,田绀父子、宾客被处死的有五六个人。但田绀的少子田尚不肯善罢甘休,他自称将军,竟然聚集几百个无赖流氓,在一天晚上进攻郡府。任延得知消息,立即发兵打败他们。自此以后,武威的一些不法官吏和百姓,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了。
此外,任延还在农田水利、教书育人方面政绩卓著。武威北连匈奴,南接羌人,老百姓害怕匈奴和羌人的侵掠,许多人荒废了耕种。任延挑选了一千士卒,占据要害地方,一旦有紧急情况,就果断迎战,每战敌人伤亡很多。从此,外敌不敢再来,武威恢复了昔日的安定局面,农耕复兴。河西由于干旱缺雨,任延设立主管水利的官员,负责修建水沟渠道,百姓都得到益处。他又兴建学校,派官员管理,掾史以下官员的子孙都让他们到学校接受教育,免去他们的徭役,学习成绩优异的一概任用,使其荣耀,武威自此有了博学多才、气度温雅的人。
附:《后汉书·孔奋传》节选: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后汉书·任延传》节选: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之,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文/李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