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与武威“茶马互市”
发布时间:2018-12-10
明代万历年间,明政府先后在武威铧尖墩、高沟寨开设“茶马互市”。
武威两处“茶马互市”的开设,大大便利了武威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商业往来,有助于民族团结和促进牧业生产的发展。但进行贸易往来的人们并不知道,武威“茶马互市”的开设经过却颇为曲折,与当时的内阁大臣张居正有关。
明代理学家瞿九思的《万历武功录》以及明代内阁大臣张居正《答甘肃巡抚侯掖川书》对武威开设“茶马互市”的经过有详细记载。
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和蒙古俺答汗达成和议,双方休战,在边境上开设互市。当时盘踞在河西一带的松山宾兔、西海丙兔部落也请求在甘肃武威开设互市。明朝经过一番商议之后,觉得在武威开设互市,会严重影响西部边防的巩固,因此没有允许。
松山宾兔、西海丙兔两大部落没有达到目的,就连年掠夺张掖、酒泉一带,想以战争的手段逼迫明朝开设互市。
万历二年(1574年),蒙古俺答汗得知此事后,一边要求松山宾兔、西海丙兔部落不要扰乱明朝边防,一边亲自出面,请求明政府在甘肃武威开设互市。
明政府把俺答汗的建议转发到甘肃,征求地方官员的意见。当时石茂华以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的身份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正与武威地方军民用砖包砌武威城墙。石茂华曾经担任过甘肃巡抚,深深知道武威的战略地位,他看完朝廷发来的公文,便征求甘肃巡抚廖逢节的意见。廖逢节以妨碍边疆安全为由,坚决不同意在武威开设互市。而在朝廷上,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郑洛也认为不能在武威开设互市。明政府看到反对的声音如此之多,只好作罢。
万历三年(1575年),松山宾兔部落再次请求开设互市。当时的甘肃巡抚已经换人,廖逢节调职,侯掖川到任。侯掖川便给内阁大臣张居正写信请示。张居正深思熟虑之后,回信道:“窃以为此地见与番人为市,何独不可与虏为市?前任廖君(廖逢节)执泥而不达于事变,其言不可为市,不过推事避患耳,非能为国家忠虑者也。”他完全同意在武威开设互市,批评那些不同意的官员没有担当,害怕承担责任。张居正上奏之后,朝廷文武经过一番辩论,终于说服了石茂华、郑洛,最终允许在武威开设互市。
万历三年(1575年),明政府在武威铧尖墩设立“茶马互市”,主要互市对象是松山宾兔、西海丙兔部落。万历六年(1578年),又在武威高沟寨设立“茶马互市”,主要互市对象是松山宾兔部落。
从1571年到1575年,武威的“茶马互市”经过了4年的曲折历程,其中张居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没有内阁大臣张居正的支持,就没有武威的“茶马互市”。(文/李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