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墙缝里的惊世发现
凉州区新华镇境内的磨嘴子,乍一看,蛮不起眼。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傍山而居的百来户村民并不知道他们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山坡上富藏着宝贝。
有一个村民,叫袁德礼。他拉上架子车,到附近山坡上取土,用来垫厕所。几锨挖下去,“噗”地露出一个窟窿。袁德礼好奇地拿锨把在窟窿里搅了几下,觉得是些丝丝索索的东西。费了好大一会劲,取上来一看,原来是些小竹片。“应该是七十年代挖出来的,具体出土年限不清楚了。袁德礼对这些竹片毫无兴趣,至所以没扔了,是想或许可以用它生火。”市博物馆原馆长黎大祥回忆。
汉简
袁德礼把这些竹片丢在架子车上,拉回了院落。他的家人,包括村里所有的人,对袁德礼丢弃在厕所墙头上的竹片熟视无睹。一个下雨天,袁德礼上厕所时,顺手把它塞到了厕所墙缝里。
直到1981年夏,当时的文物工作者黎大祥下乡时,偶然发现了袁德礼家厕所墙缝里的这些竹片。黎大祥说:“我的第一直感是汉简,文物价值巨大。收回来后,交给了考古学家党寿山。”
清理完这些简牍,党寿山震惊了。这是26枚汉代“王杖诏书令”简册。简册上的文字,记载着汉代70岁以上老人所享的尊老制度。“王杖诏书令”是国内首次考古发现,引起国内外史学界强烈关注。日本关西大学教授大庭修秀高度评价“王杖诏书令”的出土和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将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磨嘴子,旋即成了中国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武威史志材料载,从杂木河西岸直至台地最高处,东西宽700米、南北长1000米的区域里,不仅有新石器时代马厂文化的遗址,而且有大量的汉代墓葬。墓葬多为土洞墓,间有砖室墓。甘肃省博物馆先后6次在此发掘、清理汉墓7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是全国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之一 。
磨嘴子汉墓群
老人持王杖可随便出入官府
根据考证,磨嘴子发现的“王杖诏书令”简册应当是27枚。党寿山通过检校发现,第15简缺失了。现存之简册,长23.2至23.7厘米,宽0.9至1.1厘米,绳编两道 。每简字数不等,最多的35字,最少的仅4字。简文明确规定: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或残疾而无人赡养的老人,各地吏民人等均应尊敬、帮助。
简文首度披露了汉代持王杖者所享的优抚政策:“吏民敢有骂罟、殴辱者,逆不道。”把“王杖”视同“使节”,凡是持王杖的老人,可以随便出入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在市场上做买卖,可以不纳税;触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诉。
这些记载,汉代史书中均不见收录。“王杖诏书令”简册发现前,中国史学界对汉代尊老养老制度的研究存在许多分歧。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曾两次发表署名文章,考据汉代养老制度;各地考古学家更是围绕这一 问题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学术争论。“王杖诏书令”简册的发现,使“王杖”的用处大白于天下。
《王杖诏书令》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