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凉州,所管辖的范围是很大的,按现在的概念划分,凉州包括甘肃、陕西的西北部、青海部分、宁夏部分、内蒙古部分、甚至有新疆的部分。
汉代大凉州地图
当时的凉州是“天下要冲”、“国家藩卫”,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汉学者扬雄曾写过《十二州箴》,其中《凉州箴》写道:黑水西河,横属昆仑。服指阊阖,画为雍垠。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彼都。
《凉州箴》既写出了雍州改凉州的缘由,又对凉州作为都城长安的屏障在地理形势上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生动形象的阐述。
但是,关于凉州的得名,却有两种说法。
一是来自于清朝武威大学者张澍的《凉州府志备考》。《凉州府志备考》在《地理卷》里转录了东汉学者应邵《地理风俗记》的记载:“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改雍州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凉州因此而得名。东汉刘熙的《释名》也说,“凉州,西方所在寒凉也”。
二是来自于《汉书·武帝本纪》,里面记载,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开始把天下分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管理,史称十三刺史部。在甘肃范围内置凉州刺史部,驻武威郡,凉州因此而得名。《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一》也记载,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上既攘却胡、越,开地斥境,乃置交趾、朔方之州,及冀、幽、并、兖、徐、青、扬、荆、豫、益、凉等州,凡十三部,皆置刺史焉。”大意是,汉武帝已经驱逐了匈奴,消灭了南越,开疆拓土,于是设置交趾、朔方二州,以及冀州、幽州、并州、兖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共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全都设刺史。
两种说法都有据可查,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分歧。持后一种说法的主要观点是,公元前126年,包括凉州在内的河西一地尚在匈奴的手中。而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才“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才把当时的国家行政区域划分为十三个州,怎么可能会在二十年前单独把雍州改为凉州呢?
争论无可厚非,但需要谨慎辨别,不要妄下定论,除非有铁证,不能轻易否定古代学者的记载。其实,汉武帝在分设天下为十三州之前,已经有过改名的做法,并非凉州一地。如《水经注·益州》条同样引用《地理风俗记》记载曰:“华阳黑水惟梁州。汉武帝元朔二年,改梁曰益州。”
凉州南城门
可见,上述分歧,并非对错之争,只是理解上的分歧。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汉武帝最早提出了“凉州”这个地名,但那时的“凉州”范围不包括河西一地,因为当时河西尚在匈奴手中。而公元前121年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之后,设置酒泉、武威、敦煌、张掖河西四郡,河西自然属于凉州管辖范围。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正式分天下为十三州,设置凉州刺史部管理包括武威郡在内的河西。
顺便提一下,西汉、东汉时的凉州刺史,治所先在武威,后迁陇县,又迁至冀城。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