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亦称凉州,曾为西夏王国的辅郡,受党项人统治长达近200年(1032—1227年),拥有丰富的西夏文化遗产。从清代以来,先后在此出土、收集、保存了大批西夏珍贵文物,为研究西夏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其中有的保存完整,视为国宝,闻名遐迩;有的为国内首次发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放射出迷人的光彩。
清嘉庆九年(1804年),著名金石学家张澍先生在武威大云寺内发现西夏碑,现移存市博物馆。由于碑一面为西夏文,西夏文是一种被人们遗忘了的语言文字,无法辨认,当时被称为“天书”。张澍见碑阳汉字末尾有“天祐五年岁次甲戌正月甲戌朔十五日戊子建”,落款“天祐民安”为西夏年号,遂判定碑所刻不识文字为西夏碑文。到1908年我国黑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遗址发现西夏文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后,才知道它的构造、文字和字意。首先把西夏文译成汉文的是罗福成,他在1932年出版的《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4卷3号上,全文发表了西夏碑的汉文和西夏文以及他把西夏文译成的汉文。西夏碑是迄今所见唯一的西夏文和汉文对照文字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碑刻,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西夏文字的研究上,碑铭在研究西夏的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西夏国名、帝后尊号,纪年和官制以及当时凉州的民族关系。佛教盛况等方面都是丰富而珍贵的资料。1961年,西夏碑被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夏碑
1972年1月和1989年9月,在武威张义乡小西沟岘、新华乡亥母洞寺发现大批西夏文物,出土西夏文、汉文文籍,西夏文、藏文佛经、字书、药方、唐卡、鸟形绣花鞋、泥塑,藏、汉文石刻、造像,印花绢帛残片和麻毛织品及多种纹样的陶范、梵文残碑、各种塔婆、瓷扁壶,西夏文、藏文木牍、竹笔、木刮布刀、铜钱、瓦当等文物千余件,涉及到西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佛教、医学等各个方面,为研究西夏社会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特别是西夏文文书和大批佛经的发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西夏文文书有天庆虎年的“会款单”、乾定申年的典糜契约、天仪巳年的文契、天安戌年的收支帐、天安猴年的债文契等,是研究西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其中有2件盖有西夏文印章的文书,是已发现西夏文文书中仅有的;西夏文佛经有20多种,几百页,数万字,为研究西夏的佛教、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版本学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其中的《维摩诘所说经》,被专家认为是西夏泥活字版佛经,为研究我国原始活字印刷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西夏文文书
1977年在武威西郊林场发现了有纪年的两座西夏墓,出土一批木器、瓷器、木板画等珍贵文物。特别是2号墓出土的29幅彩绘木板画,是迄今所见数量极少的西夏绘画艺术作品之一。西夏有关绘画艺术的遗物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80多座西夏妆銮洞窟的壁画藻井及花边;二是内蒙古黑水城发现的几百幅雕版画、水墨画和壁画残片;三是传世西夏佛教中的雕版画、石刻和其它出土文物中绘印的图画等。这些画的内容大部分是宗教性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很少。这批木板画几乎都是写实的,能说明多方面的问题,在西夏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木板画最大的28×10.8厘米,最小的9.5×4.5厘米,在板画背面或侧面分别墨书题记。板画内容全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情景,在绘画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体现了西夏写实的画风,是绘画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1980年5月,在城内针织厂厂房工程建设中,发现了一批西夏遗物,出土一批西夏瓷器和一尊铜炮。和铜炮出土的瓷器,特别是敞口卷沿、腹两侧圈足、四耳的豆绿釉扁壶,是武威及宁夏等地多次出现的具有明显特点的西夏遗物,共存物中未见后代遗物,这是一批西夏遗物无可置疑。出土的铜火炮被专家认定为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较早的金属管形火器。这尊铜炮长100厘米,重108.5公斤,由前膛药室和尾銎三部分组成。前膛长17.5厘米,炮口内径1.0厘米,外沿铸固箍,药室外突呈椭圆形,腹尾85厘米,上有小孔可置引火线,尾銎中空,口大底小,如喇叭形,两侧各有一1.5厘米的对称方孔,用来安装铁栓,连接支架,并起耳轴的作用。整个铜炮造形简单,制作粗糙。銎内还遗存火药和铁弹丸。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我国火炮的发明时间不迟于元代。在此之前国内外发现的金属管形火器中,铸造年代最早而有明确纪年的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年)的铜火铳。这也是世界上较早的有明确纪年的火炮。但这并不是火炮的创始年代。1970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和197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各出土了一件铜手铳,从出土情况和形制特点分析,它们可能是早于至顺三年的铳,约为13世纪末或14世纪初的制品。武威发现的这尊铜火炮为西夏窖藏遗物(即不晚于西夏灭亡的时间1227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比较古老的一尊铜火炮,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火炮起源的珍贵实物资料。
西夏火炮
1987年9月在市区署东巷修大楼开挖地基至3米多深处发现一批西夏窖藏遗物,出土金钵、金碗、各种金饰、珍珠以及银锭22件和其它西夏文物,是西夏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其中时银锭总重量为35995克。在22件银锭中,有17件锭面均有铭文及戳记符号,内容极为丰富。有官方审验银锭后砸印审验机构官职名称的;有银锭在流通过程中,银业行会中专司银两秤重人员錾刻姓名、身份的;有砸印铸造和专门经营银锭或金器作坊或金银店铺名称的;有标刻银锭重量和反映银锭成色的等。从这些铭文内容来看,这批银锭是当时西夏社会上流通的银币 。文字和戳记真实记录了当时银币流通的情况,填补了西夏使用银币有记载而无实物的空白,是研究西夏政治、经济、社会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1993年至1994年,武威市文物部门和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在古城乡塔儿湾遗址的清理发掘中,出土大批西夏瓷器,种类繁多,釉色复杂。器类有罐、瓮、碗、盘、壶、碟、樽、瓶、盆等;釉色有黑、白、象牙黄、绿、酱色、褐色及铁红色等;花纹有剔花、绘花、刻花者,多为忍冬、缠枝牡丹、菊花、莲花以及天鹅图案。在部分瓷器上还墨书汉文和西夏文题记,主要为姓氏和年号等。这是迄今出土西夏瓷器中种类和数量最多、釉色繁杂的一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西夏木版画
武威西夏文物的大量出土和发现,引起了史学界的极大关注,它不仅为武威历史文化名城增辉,而且在改革开放、发展旅游业、振兴武威经济中发挥巨大作用。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