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武威赵惠元书贺寿中堂考释

发布时间:2023-12-25      

清代至民国,武威民间的贺寿文化较为盛行。无论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还是颇有家财的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家庭,凡遇到主人翁六十、七十、八十大寿,多会举办隆重的寿礼。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便是聘请知名的读书人撰写贺寿文章、对联并书写出来,绘制寿星图,最终制作成木质屏风、书画卷轴、中堂等形式,祝寿之后还可以作为“传家宝”代代传承。

武威民间收藏家秦先生收藏的一套民国十二年(1923)的贺寿中堂堪称精品。其保存完好,品相绝佳,是在锦缎之上用泥金绘制书写,因而可以历久弥新。其在中间是一幅寿星图,五个童子环绕,寓意“五福临门”“五子登科”。寿星图的上部,书写了形态各异的篆书“寿”字,有6行,每行14个字,共有84个字。配套的对联是“公正忠诚名高梓里,辉光笃实福荫兰陕”,赞扬了主人翁的品格、名望、成就、功德。

在寿星图和对联上有落款,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上联“公正忠诚名高梓里”上的题款为“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三月下浣榖旦恭祝,大德望介卿东翁大人花甲悬弧大庆。”由此可知,贺寿时间是1923年三月下旬吉日,东家是名字叫“介卿”的老者,六十大寿加上生下了孙子,双喜临门,所以“大庆”。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则于门左挂弓一张,后因称生男为“悬弧”。

下联“辉光笃实福荫兰陕”上的题款是“清授征仕郎丙午科由优廪生考职分陕补用县佐同里愚弟赵惠元敬撰并书,沐恩万顺当、源盛成、安儒章、冯天心、魏国勋、胡子元、张德荣、胡殿楫(jí )、唐永庆、文百顺、骆大鼎、刘好德、陈元通、田成揆、张子恩、范登鳌、王生谟、黄廷秀、秦俊德、钱怀德、杨德禄、王廷芳仝(同)鞠躬敬贺。”

由此可知,对联编撰和书写的文人叫作赵惠元,是寿东家的“同里愚弟”,他在清朝被封为“征仕郎”。清代从七品的文官, 可授征仕郎之官阶,并可封赠及父母及妻室,给敕命二轴。在1906年,丙午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二年,他“由优廪生考职分陕补用县佐”。廪生,即廪膳生,是由官府给以膳食的生员。赵惠元以优秀廪生的身份,考取了辅佐县令的官职,被分发到陕西候补使用。清代县令是正七品,县佐便是从七品,与“征仕郎”的从七品官阶一致。

一同贺寿的还有“安儒章、冯天心”等二十人,开头的“万顺当、源盛成”,一看并非人名,而是商号。结合对联中说寿东翁“介卿”是“福荫兰陕”,又与“分陕补用县佐”的赵惠元关系密切,可以猜测“介卿”或许是祖籍陕西的商人,定居武威,在武威兰州从事商业。当然,因为缺乏更多信息,介卿到底何人,从事何职业,并不能确认。

在寿星图上,也有题款,是四言诗句八句,说明了绘制寿星图的缘由是为祝贺介卿的六十大寿。“介卿东翁,共仰老成;寿登花甲,福荫椿庭;兹当华诞,酒晋兕觥;并图尊像,用祝长生。”其中,兕觥(sì gōng),是用一种犀牛“兕”的角做成的酒器,用作礼器。

 

作者简介

赵大泰,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主编非遗专著《凉州贤孝之“二十四孝”》《凉州贤孝之“三十六记”》,主持完成省社科院单列课题2项,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