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
手机版
首页
院况简介
我院概况
现任领导
研究人员
资讯动态
综合新闻
院内动态
通知公告
科研动态
已结项课题
在研课题
科研资讯
文化研究
非遗文化
汉唐文化
五凉文化
西夏文化
佛教文化
民族民俗文化
吐谷浑文化
边塞文化
文艺长廊
文学驿站
佳作赏析
文化名家
书画艺苑
武威印象
有声凉州
诗词凉州
武威城事
天马故乡凉州
沙海绿洲民勤
丝路要塞古浪
雪域藏乡天祝
文旅融合
文博视窗
文旅产业
一带一路
导游武威
专家人才
政府文化顾问
柔性人才
研究员风采
分院基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长廊
>
文学驿站
>
“喜迎二十大 • 讴歌新时代——我们的文化生活”征文之八——搜游历史 寻觅凉州
发布时间:2022-09-07
在我的文化生活中,有很多难以忘怀的经历,或搜游古籍、查找资料、或东奔西走、考察求证,或参加论证、开展讲座等,主讲《话说五凉》就是其中之一。做视频主讲对我而言难度大、要求高,时过境迁,记忆犹新。
对于一位文史工作者来说,撰写文史文章、开展一般性文化讲座等对我而言是常态,但要面对电视镜头声情并茂地讲,实在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那几天,我辗转反侧、坐卧不安,满脑子都在思考这个任务。于是,我制定了“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认真查阅史书、搜集资料,尽快拿出忠于历史的40集初稿,这是讲座的基础,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第二步,把初稿改编为通俗易懂的讲稿,争取做到生动趣味,雅俗共赏;第三步,一边熟悉讲稿,一边掌握和学习面对镜头讲座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对于五凉文化,我在赴河西各地考察其遗迹、搜集五凉文物信息时有所涉猎,在参与编写五凉文化博物馆《五凉历史文化展陈列大纲》过程中收获颇多,但还是没有进行过专门性、系统性的阅读研究,因此写作起来还是有点费时费力。记得那段时间,我夜以继日地在《五凉史》《十六国春秋辑补》《晋书》《魏书》《资治通鉴》《凉州府志备考》《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史书、文献中跋涉、漫游,寻找、梳理、搜集适合讲座文稿的材料。经过两个多月的字斟句酌、补漏订讹,终于在2020年3月份完成了40集初稿的撰写,每集大概两三千字。接下来,在凉州文化研究院同事们的帮助下,又经过三次修改、打磨、提升,于4月初修定了讲座文稿。每集五分钟,讲稿字数最终控制在每集一千字左右。
讲稿完成,只不过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更大的困难还在后边。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武威市融媒体中心的播音主持老师一边教我刻苦练习普通话,一边向我传授面对镜头讲座的技巧方法。他们教给了我一个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的方法——对着镜子练习讲座。就这样,每天洗脸时、吃饭后,我就面对镜子打着手势、反复练讲。目的只有一个,在镜头前展现最好的自我。
记得第一次试讲,当聚光灯打开,几台摄像机对准我的时候,我情不自禁产生一种“镜头恐惧症”,头脑一片空白,语言顿时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后来在工作人员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才逐渐适应。但即便如此,正式录制时,每一集还是录制三到四遍才过。
就这样日复一日,终于完成了《话说五凉》(历史篇)的录制任务。节目在武威广播电视台、中国甘肃网等平台播出。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电视上进行系列文化讲座,也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我给自己的评价是:勇气可嘉,缺点很多,接受批评,再接再厉。
(作者:
李元辉)
上一篇:
“喜迎二十大 • 讴歌新时代——我们的文化生活”征文之七——丰盈的人生,拥一杯文字取暖
下一篇:
古代诗人笔下的“谷雨”风貌
导游武威
综合新闻
2022年度“武威最美退役军人”暨双拥模范单位双拥模范个人通报表扬大会召开 王国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国斌在全市季度经济运行调度会议上强调 乘势开门红 奋战二季度 确保“双过半”
甘肃省文化与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凉州文化“两创”研究基地揭牌
把多勋教授在武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专题讲座
省政协召开“凉州文化”专项研究成果评审会 王锐讲话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1篇研究成果被《中国古代史年鉴2022》收录
文化研究
唐代吐谷浑墓实证中华民族文化交融与历史自信
武威吐谷浑王族墓选址与葬俗探析
汉唐时期南山亦即吐谷浑贺真城地望考
吐谷浑都城选址与迁徙因素研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解码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吐谷浑墓志通考
文艺长廊
古代诗人笔下的“谷雨”风貌
武威人的清明节
徐万夫
清明(外一首)
黄胜元
汉代武威的土地利用
关注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