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州区河东镇达家寨村有一座残存的古台,具体建造年代不详,有待进一步考证。
一、古台现状
这座古台位于凉州区河东镇达家寨小学校园西侧,共有两层。台基为夯土,东面、北面用古砖包砌,约有六七米高。台阶由青条石和古砖垒砌而成,沿着台阶可以进入高台上的院落。古台第二层有一个拱形的大门,院内房屋呈“品”字形排列(南北两侧房子对称,西面房子地基高、坐西朝东),依稀可以看到教室的痕迹。室内墙壁上都有黑板,南侧房屋门头旁标着“图书室”三个字,北侧房屋门头旁是“文化室”三个字。西面的房屋,修建在高台上,地基比南北两侧的房子高出1米多。
当地有的群众把这个高台称之为“高庙”,也有人说这是明朝大将军达云的“点将台”。据当地老人讲,古台第二层原来是一座庙,在1927年大地震时倒塌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群众筹资筹劳又在台上的第二层盖了3间教室。这些教室在扫盲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一代名将达云与古台
说到“点将台”,不得不提明朝的一代名将达云。
达云(1551—1608年 ),字腾霄,号东楼,凉州卫人(今武威市),明朝后期将领。始祖恪纳亚,原系哈密畏兀儿(即维吾尔族)人。恪纳亚于明洪武初年从哈密赴京进贡马匹、黄金等,被时任甘肃总兵的宋晟留在了凉州,钦授试百户(从六品武官),遂落籍为凉州人,成为达氏在凉州的第一代祖先。达云是恪纳亚的六世孙,因“湟中三捷”“松山大捷”闻名天下,被《明史》列为大明五边将之冠,先后任甘肃总兵、平羌将军。
达云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承袭试百户。万历三年(1575年)任西川防守。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升嘉峪关守备。万历十六年(1588年)任镇夷游戎(即游击将军)。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调往庄浪,任参将。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调任西宁参将。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升迁为西宁二帅将军(即副总兵)。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升署都督同知,挂平羌将军印,镇守甘肃。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台是古代重要的建筑形式。《吕氏春秋·仲夏》记载,“积土四方而高曰台。”由此可见,台是筑土而起的高耸方形台基。古代的台是有严格限制的,明朝时墩台的建筑有明确规定:“高五丈有奇,四周城高一丈,外开壕堑吊桥。”
点将台平时用作排兵布阵、操练军马,战时则是发送命令的指挥台。在河北秦皇岛海港区驻操营镇九门口村就有一座明朝的“点将台”,高约20米,由大小两个墩台组成,又称“子母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的一片开阔地上,与山顶上遍布的长城敌楼(即城墙上御敌的城楼)遥遥相望。
河北九门口村的大小两个墩台与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古台外形上是基本一致的。遗憾的是眼前这座古台原貌既没有原始的文字、图片资料可参考,也没有碑刻记载,给考证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据武威文史学者李林山考证,“达家寨”是由“安林塞”演变而来的。顺治《重刊凉镇志》引万历凉镇志“兵防”、梁汾《秦边纪略》卷二“地图”记载:南山以北,黄渠大河水以东、古渠尾闾以西,明代在大河水系与古浪水系的北部狭窄地带建王成寨,在南腰墩与北腰墩之间建安林寨,在马家花道墩与人头坡墩之间黄渠出水口建韩佐寨。达里麻答思(恪纳亚的儿子,达云的二世祖)所部屯垦地集中在北腰墩,故判断其驻防在安林寨。又载,安林寨与今达家寨在明代地图上系同一位置。
按此推测,南山应为天梯山,黄渠为黄羊河,大河水即杂木河,古渠为古浪河,王成寨为今金河王景寨,南腰墩与北腰墩应为今河东上、下腰墩,马家花道墩应在今河东汪家寨村附近,人头坡墩应在今古城、韩佐一带。
弘治(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十四年(1501年),陕西三边总督秦纮提出“人以戍为家,军以将为命”的死守战略。秦纮严令甘肃各卫所整顿以前在城镇安家的军官,强制他们把家眷迁到守地的卫所。达荣(达云的三世祖)原来在凉州城南街有房产。在这种形势下,达荣也不得不把城中房屋租给别人,把家属全部迁到安林寨。
三、展示厚重文化
凉州区河东镇、达家寨村镇村两级以新农村建设为重要契机,坚持抓文化挖掘“铸灵魂”。在达家寨村的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达家寨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代名将达云与百年古寨达家寨”文化巷、“农耕生产”文化巷等特色巷道,新建木质寨门楼村标1个,改建长城式寨墙600多米,完成墙体画40多幅,进一步铸牢乡村文化之魂,厚植乡村文化之根。
走在达家寨村的巷道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幅关于达云生平事迹的大型墙体画,仿佛置身于鼓声震天、战马嘶鸣、刀枪箭雨的沙场。凉州儿女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跃然墙上,让人为之叹服。
作者简介
张长宝,甘肃武威人,大学本科学历,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宣传信息部主任、助理研究员。出版著作《天马长歌》(合著),参与编撰《武威故事》(第一辑)《武威历史文化研究》等专著。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社科院、省社科联课题5项。在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入选甘肃省第八批“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