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融合 >

武威文庙—凉州儒家文化的坐标

儒家兴文庙建 在古代,每个州府县都设有文庙,它是孔庙和官学的合二为一。它们建在当地官府的生旺方(东方、东南方)闹市中。武威文庙就建

发布时间:2023-03-29
武威大云寺铜钟

武威大云寺铜钟

武威大云寺铜钟  武威大云寺铜钟,钟通高2 26米,上周长2 79米,下周长4 33米,口经1 15米,厚0 12米。钟钮高0 14米,宽0 05米,厚0 035

发布时间:2023-03-29
武威天梯山石窟

武威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俗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约50公里的天梯山上。这里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

发布时间:2023-03-29
美美与共 天下文明 ——武威文庙“天下文明”匾赏析

美美与共 天下文明 ——武威文庙“天下文明”匾赏析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发布时间:2023-03-29
凉州“三套车”

凉州“三套车”

  凉州三套车由凉州行面、腊肉、冰糖红枣茯茶组成,在西北闻名遐迩,无论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居民均爱食用。行面是将优质面粉加少许盐,拌水

发布时间:2023-03-29
凉州山药搅团

凉州山药搅团

  搅团本是藏族面食品。藏族少年中唱到,油泼辣子油泼蒜,热热的吃上个搅团。形象地描绘了吃搅团的情形。武威历史上藏汉杂处,凉州的山药

发布时间:2023-03-29
凉州腊肉夹儿

凉州腊肉夹儿

  腊肉夹儿最早始于明代,被称为凉州的 三明治。制作时首先选用新鲜猪肉和传统

发布时间:2023-03-29
品味长城美食

品味长城美食

武威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样的地貌,丰富的物产,多民族的融合交流,勤劳智慧的人民共同孕育出了独特的武威美食。 位于凉州区

发布时间:2023-03-29

心系黎庶 儒墨飘香 ——清代镇番进士张尔周

明清时期,武威地区文教兴盛,儒学发展较快。明成化十二年(1476),镇番卫建立文庙,成化十三年(1477)创建儒学。《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清代镇番县共有文进士10人,其中选翰林院庶吉士1人。其中,道光庚戌年(1850)中举的张尔周,为官期间一心为公、心系黎庶,后因忧劳过度而...

发布时间:2022-08-05

最后一位凉州副都统吴建常

副都统衙门是清代统治者根据不同时期国家时局变化、军事战略需要、人口增长等原因设置管理驻防八旗的机构建置,具有军政合一的性质。

发布时间:2021-07-22
关注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