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融合 > 文博视窗 >

武威故事 | 老舍题诗咏古浪

发布时间:2023-03-29      

         著名文学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从济南到达汉口,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抗日工作。“文协”总部迁到重庆以后,在理事会的历次改选中,老舍先生均被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文协”以老舍为核心,扎实地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且每一项工作都浸透着老舍先生的心血。1939年,瘦弱的老舍先生抱着“莫任河山碎,男儿当请缨”的志向,不顾身体多病,不顾路途颠簸,用他的一支笔请缨出战,加入全国慰劳总会组织的北路慰问团,欣然慰问西北广大的抗战军民。北路慰问团于1939年6月28由重庆起程,经宝鸡、西安、洛阳、南阳、襄樊,而后再由西安北上。当慰问团离开兰州途经古浪时,正值重阳节,经霜的树叶在寒风中纷纷凋落,一团团阴云在天空中缓缓移动,散落在各处的村落、树林、山谷覆满了白霜,路边瞧他们车辆新鲜的孩童们,哈着冻红的小手,在冷风中瑟瑟发抖,而害羞的少女因却衣衫褴褛,让短墙替自己遮遮掩掩…老舍触景生情,一首七律蓦然显现在脑海中:

        古浪重阳雪作花,千年积冻玉乌纱。白羊赭壁荒山艳,红叶青烟孤树斜。

         村童无衣墙半掩,霜田覆石草微遮。周秦文物今何在?牧马悲鸣劫后沙!

        老舍把这首诗定名为《过乌纱岭》,在1939年他随慰问团从革命圣地延安返回重庆后,将其发表在1940年的《新蜀报》上。诗的首联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冬雪喻作春花,化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给人春意盎然之感;积满皑皑白雪的乌鞘岭(当时的官方文件中称乌鞘岭为“乌沙岭”,老舍误作“乌纱”),像是白玉堆砌;颔联色彩映衬鲜明,“白羊”“赭壁”“红叶”“青烟”,勾勒出一幅宁静秀美的图画。首联和颔联写自然之景,表达了老舍对古浪山川的美好印象与赞美之情。颈联运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写社会之状:村女因为无衣遮体而躲在短墙后,落了秋霜的田地满是石块,贫瘠得连野草也长不高。老舍先生眼中的古浪大地如此凋敝,人民的生活竟然如此困顿!这与前面看到的景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乐”写“哀”,字字沉重,句句压抑,表达出老舍先生对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老舍先生对古浪人民深深的关爱之情。对于类似于这首诗的一些文学作品,老舍先生在《三年写作自述》中谦虚地说:“战争的暴风把拿枪的,正如同拿刀的,一齐吹送到战场上去;我也希望把我不像诗的诗,不像戏剧的戏剧,如拿着两个鸡蛋而与献粮万石者同去输将,献给抗战;礼物虽轻,心倒是火热的…”(李发玉)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