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融合 > 文博视窗 >

纺线锭、缠线板

发布时间:2018-09-03      

纺线锭、缠线板

  文化我国古代的纺织工艺技术十分发达,精湛的丝绸著称于世。这除了我国手工业劳动者的技术高明外,纺织工具的发明和不断革新也起了很大作用。
  文化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用“纺专”进行纺纱,在我国各地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里,都曾经发现过大量的这种原始纺纱工具。纺车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目前还无法确定。关于文献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扬雄(前53—后18)的《方言》,在《方言》中叫做“繀车”和“道轨”。单锭纺车最早的图像见于山东临沂金雀山西汉帛画和汉画像石。从上可以看出纺车在汉代已经成为普遍的纺纱工具。1959年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纺线锭、缠线板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文化纺线锭长20.2厘米。出土时纺线锭、缠线板用具均置于苇胎织锦针黹盒内。其制作精巧,打磨光滑,是珍贵的汉代纺织工具,纺线锭、缠线板上缠绕的丝线历经两千余年,至今仍具有光泽。纺线锭是纺车上的部件,锭上还有线,因此,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文化汉、唐以来,我国绚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博得了极高的声誊。生产这些高水平的丝织品没有和纺车是不可能的。在纺织麻、丝、棉等生产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质量和产量,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创造了脚踏纺车和水力纺车,把纺纱技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脚踏纺车是利用偏心轮在纺车制造上完成的一次改革。脚踏纺车的最早发明时间还有待研究,现在能见到的是公元四世纪我国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约345—406年)一幅画上的脚踏三锭纺车。后来在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我国著名的农学家王祯在他所著的《农书》上也出现了三锭脚踏棉纺车和三锭、五锭脚踏麻纺车,证明了脚踏纺车从东晋以后一直都在使用。
  文化脚踏纺车是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史上的重要发明。汉代纺车,根据画像石上所画的形状看,和明代《天工开物》上的纺车类似。这种纺车的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是纺纱功效已经比纺专提高大约二十倍。这种纺车上已经使用绳轮传动,证明我国早在两千年前就在工具机上使用绳轮传动了。使用这种纺车,还可以加拈、并合比较均匀一致、不同粗细的丝或弦线。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纺线锭,这说明当时已经开始使用纺车了。它的发现,反映了这一地区在汉代纺织业及纺织技术的发展。纺线锭、缠线板现藏甘肃省博物馆,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上一篇:鎏金银碗
下一篇:黑褐釉弥勒坐像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