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融合 > 文博视窗 >

漆葫芦

发布时间:2018-09-03      

漆葫芦(汉)

  在人类历史上,发现并使用天然漆是中国人的独创。《韩非子·十过》说,大约在4000年前舜禹在位的时候,因使用髹漆木器,引起天下诸候的不满。从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制造漆碗。稍后,分处我国南北两地的良渚文化(江浙)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辽宁)的先民们也造出了漆器。时至战国,漆器之优良品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掌握。因漆器是以木、竹等为胎,利用由高度粘合性的耐酸、碱性能的天然漆,通过多种工艺程序,运用雕刻,彩绘等手法精制而成,有轻便、坚固、耐酸、耐热、防腐之功效;外形可根据用途灵活变化,装饰可依审美要求花样翻新等诸多特点。于是在许多生活领域它逐渐取代了青铜器、陶器等,成为我国古代一种颇有影响的传统工艺之一。秦汉时期,朝廷少府监专设“东园匠”,并在蜀郡、广汉郡置工官负责监造各式精美漆器,民间作坊也分布在全国各地,漆器制造量大增。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和3号墓出土漆器达500多件,广西贵乡罗泊湾1号墓随葬漆器甚至达700多件,令人惊叹。从各地出土多种漆器型制说明,汉代漆器已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在武威磨嘴子、五坝山、旱滩坡、王景寨、雷台汉墓等多有发现,其数量之多、器型繁杂、制造和工艺水平很高,充分反映了汉代武威漆器制造的工艺水平以及社会生活中使用的状况。
  1975年在武威王景寨汉墓中又出土了2件漆葫芦,高8—8.5厘米,腹径6—7.5厘米,保存完整。这两件器物均以天然生长的葫芦形状为胎,以棕黑色漆为底,从葫芦颈部到腹中部以朱红色彩绘数圈弦纹,在颈下部弦纹之间一圈又以朱红色彩绘斜线纹图案,色彩绚丽,对比强烈,图案纹饰简洁明快,两件器物,皆取材于自然,构思新颖、彩绘精致,使漆器整体华丽而不失质朴,自然典雅。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崇尚自然,取材于自然的朴实、生动的民族漆器工艺特色。
  漆葫芦以植物为胎,是充分利用植物造型与漆器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艺术利用在现代漆器工艺中广泛流行和应用,从武威出土的漆葫芦说明,这一技术早在汉代就被人们所利用,其实物保存下来的极为罕见。为此,它的发现为研究汉代漆器工艺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内容及资料。漆葫芦藏武威市博物馆。

上一篇:唐代木雕
下一篇:清楠木圈椅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