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融合 > 文博视窗 >

武威故事 | 杨成绪妙联傲物

发布时间:2021-03-17      
      清朝年间,凉州出了一位恃才傲物的“狂生”。他聪慧多才,但性格倔强,做事怪异,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凉州一怪”。他就是清代凉州人杨成绪。
      杨成绪(1831—1919),字绍闻,兄弟中排行老四,凉州人也称其为“杨四爷”。
      杨成绪喜欢借用典故讽喻讥评人事,为文厌弃循规蹈矩,不遵“八股”章法,故屡试不第。四十三岁时考中秀才,后又考中贡生。去西安乡试,因为在试卷中恣肆抨击时政而落榜。当时考官阅其试卷,读其文章,虽赞其才,但终不敢录取。杨成绪得知后不以为意,傲然一笑,回归乡里,从此绝意科场,隐身民间,靠写字卖文为生。
      他为人耿介,一身傲气,不媚俗,不逢迎,仗义执言,扶弱济困,打抱不平,用手中的铁笔惩恶扬善,用锋利的语言揭评时弊。又因做事光明磊落,深得当地正直之人的赞扬。
      杨成绪才思敏捷,文笔老辣,尤善吟诗联对。有一年冬天,凉州府衙的六位诰爷闲来无事,在衙门外晒太阳磨牙。其中一位诰爷鼓起嘴巴吟出一上联,要求大家对句。
      上联为“兵、刑、工、礼、户、吏,六房六位案上”。大家一听,众口称赞,齐声说妙。几位诰爷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捻须颔首,苦吟半天,也不能对出只言片语。正在此时,杨四爷悠然路过衙门。一位诰爷看到杨四爷,眉头一皱,心生一计。他叫住杨四爷,将那上联念出,要为难一下。谁知还没等诰爷念完最后一字,杨四爷便朗声哈哈大笑,说道:“此联,简单也。”话毕,就高声对出了下联:“马、牛、羊、鸡、犬、豕,一类一个圈中。”说罢,哈哈大笑。六个诰爷还没有明白过来,尚未走远的杨四爷回头又喊道:“我再送一对:‘稻、粱、黍、麦、菽、稷,一仓一类杂种。’”诰爷们听后这才恍然大悟,纵然恼羞成怒,却也无计可施,只好拢着袖筒灰溜溜地进了衙门。
      这一年,凉州久旱不雨,当地官吏士绅不想办法兴修水利缓解旱情,却请来许多僧道,大摆祭坛祈雨。杨成绪见状,提笔挥毫写下一联:“一坛上淫僧怪道吹吹打打,打走了风云雷雨;两廊下贪官污吏叩叩拜拜,拜出了日月星辰。”老百姓听到后,皆拍手称赞,且口口传诵,弄得那些官员狼狈不堪,面上无光,却又无可奈何。
      有个鞋匠,与杨四爷同住在一个巷内,为人忠厚,生意日渐兴旺。某日,鞋匠想要扩大铺面。铺面修成后,他请杨四爷题匾、写联,杨四爷一口答应。第二天,杨四爷送来匾字和对联。匾字是“甲乙堂”,对联是:“大楦头,小楦头,咔咔咔,打出去丧门吊客;粗麻绳,细麻绳,吓吓吓,拉进来福禄财神。”此联通俗易懂,店主人非常喜欢。可对于匾字“甲乙堂”,人们琢磨半天,也百思不得其解,有人去请教杨四爷。杨四爷道:“甲者,鞋锥之形也;乙者,鞋刀之状也。鞋匠靠此两样家什为生,当不敢忘本。题‘甲乙堂’者意在于此也!”店主与听者闻后无不敬佩得五体投地。
      凉州北门外有一铁匠,也与杨四爷相识。一日,杨四爷路过铁匠家门,见吹鼓手吹吹打打,上前一问,说是给铁匠祝寿。杨四爷匆忙回家,急忙写了一副祝寿联,也赶去参加铁匠的祝寿活动。杨四爷一进门,那铁匠当即受宠若惊,赶忙请杨四爷进屋。杨四爷道:“铁匠兄弟,秀才人情一张纸,今日老朽送上一副对联来给你祝寿。”边说边展开对联,众人一齐诵,但见那对联是:“若非往昔,踢停咣啷叮当脆;焉有今日,唔不楞登咕嘟吹。”这倒是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铁匠及众人一听便懂。铁匠拍手称喜道:“我们是手艺人,凭力气干活,要想吃饱饭,就得叮叮当当响呀。”
      杨成绪体恤底层人民的疾苦,总能和他们融洽相处,如遇到不平事,他往往能英勇挺身,仗义执言。最有影响力的事件是宣统三年(1911年),武威农民在齐振鹭、陆福基领导下掀起了抗税反清运动。在陆福基被捕解往兰州前,他特为陆福基写了申诉状。没想到陆福基还是被兰州昏官给杀害了,他死后,遗体运回武威时,杨成绪作文致祭,称陆福基为英雄。后来齐振鹭也被杀于武威大什字,暴尸街头,杨成绪义愤填膺,在大什字当着众人的面,毫无顾忌地脱下裤子拉屎撒尿。有人提醒他大什字人多要顾及形象时,他说:“凉州城里哪里还有人?!”这一行动虽然狂颠,却充分显示出他愤世嫉俗的正义感,更加体现了他不畏权势的性格。
      真名士自风流。杨成绪不仅一生才华出众,言行诙谐,行为坦荡,而且书法精湛。至今,他的书法墨宝散落保存于民间者甚多,武威市博物馆也有部分收藏。
      万人枯骨皆无名,一代名士传百年。杨成绪不愧为一代名土也。(徐芳凝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