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是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的统称。在纸张发明前,简牍是中国最普通、最常用的书写载体。史册记载,汉简直到南北朝后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武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遗址丰富多样,除了铜奔马、五凉文化外,简牍文化也是武威的重要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出土简牍约30余万枚,以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等为代表的武威汉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简牍文献之一。有学者把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武威汉简和甘谷汉简号称中国“四大汉简”。
从1959年武威磨咀子汉墓木简出土至今,武威出土的汉简主要有:1959年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469枚《仪礼》简及11枚日忌、杂占木简;1959年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10枚王杖简;1972年武威旱滩坡东汉墓出土的92枚医药简牍;1974年威县城南郊汉代砖墓室出土的张德宗衣物疏木牍;1981年征集到的26枚王杖诏书令简;1984年武威五坝山西汉墓出土的墓主冥告文书木牍;1989年武威旱滩坡东汉墓出土的16枚汉简等。此外,武威出土的魏晋时期简牍主要有:1985年武威松树乡旱滩坡前凉十九号墓出土木牍(女棺衣物疏、男棺衣物疏、男棺所出拜官板);1991年4月武威新华乡缠山村出土三国魏青龙四年左长衣物疏;1991年10月武威新华乡前凉墓出土简牍(升平十二年告地册、升平十二年衣物疏、十三年告地册、十三年衣物疏)以及见于相关论文的和平二年郭富贵衣物疏等。
甘肃简牍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张德芳指出,从两汉到清末两千多年当中,中国传统的核心文化就是儒家思想,儒家的经典。古代孩童读书,士子考学,四书五经是必读的,后来发展到《十三经》,武威的《仪礼》简是其中的一经。2000多年前写在这个木板和竹片上的只有武威《仪礼》简,通过《仪礼》简研究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文化发展程度。《王杖十简》《王杖诏令册》主要是讲养老、敬老、讲孝道。中国是以孝治天下,“孝”是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武威《医药简》记述了汉代中医药学的发展程度。中医也是2000年以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能够把典籍留下来的只有武威的《医药简》。因此,武威汉简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凉州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代表性文化。
医药简
武威汉简,以其数量多、保存好、内容丰富、史料可贵等独有的特点构成了中国简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仪礼简、王杖简、医药简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历史上武威在内的的河西地区,一直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大舞台。各民族在共同参与武威地区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学习,相互吸纳文化精华,使民族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对河西地区及西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大量汉简及魏晋简牍的出土和研究,其中反映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等,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证。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