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汉唐文化 >

张澍与《诸葛忠武侯文集》

发布时间:2018-12-27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被刘禅追谥忠武侯,故后世尊称其为武侯、诸葛武侯。从此,对他的祭祀、崇拜、研究和探讨就在普通老百姓和文人士子间掀起了一股热潮,逐渐形成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后世学者称之为“诸葛亮文化”。
 
  乾嘉之前,关于诸葛亮的一些文集已刊印不少,但大都难以窥见其全貌。如《中兴书目•亮集》十四卷,后二卷录《传》及《碑记》,其前十二篇,章句颇多,字数乃少;明朝杨时伟嫌王世祺编辑的《武侯全书》杂乱,于是重新编纂《诸葛忠武全书》十卷,但“亦无财择”;清初朱璘编集的《诸葛武侯集》和张鹏翮编集的《忠武志》,“全袭之庸俗诗文,盈污篇牍”。 于是,张澍搜采散逸,利用在萧南李家楼河堤管理料场的闲暇时间编辑了《诸葛忠武侯集》。
 
《编辑诸葛忠武侯文集续》
 
  1815年冬,沈学诗从温江(今成都温江区)调任到成都府衙任职。当时已到了岁末,各祠庙都在举行一年中最盛大的祭祀活动,位于城北的武侯祠也是香烟袅袅、人来人往,沈学诗亦在祭拜的人群中。 在武侯祠的一隅,沈学诗遇到了张澍。沈学诗早闻张澍为官清廉、强闻博识,两人一见如故,便在一小凉亭里谈论起诸葛亮。早在10年前,四川重庆守石韫玉就偕沈学诗拜谒武侯祠,并遍游成都以南所有的名胜古迹。俩人还在武侯祠的一间厢房里就地论学,谈论起诸葛亮。沈学诗感慨地说:“诸葛亮为‘精忠绝学’,千百多年来在妇孺、读书人间传诵不绝,但历代学者编辑的诸葛亮文集等书刊却不太完备,迄今无一善本,实属好古者的一大遗憾。”石韫玉欣然地说:“你若想新编集一本《诸葛亮文集》,我可以出资并赠送一些收藏的资料作参考。”随即从行箧中取出一本《武侯文集》赠予沈学诗。
 
  当沈学诗告知张澍,他与石韫玉在此谈论编撰诸葛文集之事,张澍高兴地说:“我有志于编集新的武侯文集已10年多,但凡我外出游历,与武侯有关的资料都记录下来,现在已经编集成册,你为何不助我刊印呢?”一听张澍已编集了武侯文集,沈学诗急想拜读,便随张澍来到客舍。沈学诗捧着《诸葛忠武侯集》静默地翻阅,见张澍编集的文集“捃拾排羼,皆有原本;旁见侧出,考证不遗。……赡而通,整而洁”,激动地对张澍说:“忠武有知,当引为隆中畏友矣。”
 
  《诸葛忠武侯集》成书于嘉庆十六年(1811),共11卷,其中《文集》4卷,《附录》2卷,别纂《诸葛故事》5卷。《文集》基本上以文体划分,第一卷为表、疏,第二卷为教、令、论、记、碑、序等,第三卷为《便宜十六册》,第四卷为《将苑》,在《文集》前面,还附有陈寿撰的《诸葛亮传》,张澍辑的《诸葛忠武侯年谱》。《附录》第一卷辑录了刘备、刘禅给诸葛亮的诏令以及曹操、孙权、刘巴、刘琰、马良、法正等人写给诸葛亮的书信;第二卷辑录了《三国志》、《华阳国志》、《晋书》、《汉晋春秋》、《太平御览》等典籍中关于诸葛亮的评论以及武侯祠的庙碑碑文。《诸葛故事》第一卷为《诸葛篇》,第二卷为《遗事篇》,第三卷为《用人篇》,第四卷为《制作篇》,第五卷为《遗迹篇》。
  可以看出,张澍编辑的《诸葛忠武侯集》涵盖了诸葛亮的言论、先世、家族、子嗣、遗事、用人、制作、遗迹以及先主刘备、后主刘禅给诸葛亮的诏令,曹操、孙权、刘巴等人写给诸葛亮的书信、后人对诸葛亮的评论等诸多方面内容。如张澍在辑佚《诸葛忠武侯集》之《文集》之前,就从各种目录学著作当中对诸葛亮的著作目录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并进行了辨析,剔除后人依托者,考证其散佚情况。《诸葛故事》之《遗迹篇》就征引文献达119部之多,足见张澍用功之勤,令人赞叹。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诸葛忠武侯集》的编刻不无欠缺之处,如部分引文有明显的失误。但瑕不掩瑜,从总的方面看,《诸葛忠武侯集》是乾嘉时期研究诸葛亮、诸葛文化最为全面、系统的大集结,代表了张澍辑佚学及乾嘉学究们辑佚学的最高水平,对清末以及后来的诸葛文化的研究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文/柴多茂)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