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汉唐文化 >

丝路古道——张骞出使西域

发布时间:2019-05-05      
  兰州以西,穿过黄河、越乌鞘岭,就是河西走廊。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从长安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西域的东大门,自古就是交通要冲。
 
  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巳家喻户晓。但是,事情还得从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说起。
 
  汉武帝时期,在伊犁河流域有一个游牧民族,叫做大月氏。
 
  说起这个大月氏,还与凉州乃至河西渊源颇深。此前,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匈奴强大起来后,为了争夺地盘,大月氏与匈奴展开了激战。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大月氏感到河西一地极不安全,为了生存,避开匈奴锋芒,大月氏人一路向西迁徙,来到了伊犁。
 
  汉朝强盛后,决定消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汉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东西夹击匈奴。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公元前138年,27岁的张骞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他出陇西,经河西,由于包括凉州在内的河西走廊处于匈奴的控制之下,张骞被匈奴俘虏十年。后逃脱,终于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因为此地富足,早已没有了复仇的打算,再加上担心汉朝遥远,无法协调,委婉地拒绝了张骞的建议。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从那时起,从西汉的长安,到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凉州,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由于地处河西走廊东部,不仅是丝绸之路必经之要道,而且逐渐成为中西交流的商埠重镇。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