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汉唐文化 >

一位被李白、苏轼传颂过的武威名人

发布时间:2018-09-03      

  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凉州文化,抒写了一段段传唱千年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奇。在武威历史上,有一位历史名人,在西汉初闻名于世,历史典故“金张许史”中的“金”,就是以他为代表的金氏家族。千年而下,包括扬雄、左思、李白、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杜牧、苏轼等在内的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诗文中提起过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威人金日磾。

 

  看来这位金日磾真不简单,那么,他的出身和来历又是怎样的?他与武威有怎样的联系呢?这话还得从西汉说起。

  金日磾,字翁叔,他本来不姓金,原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西汉初期,河西走廊因水草丰美、适宜畜牧而被匈奴占据。汉武帝的时候,匈奴大单于命令休屠王和浑邪王带领部众驻扎武威,这样,年幼的金日磾就跟随父王来到了武威,成为了武威人。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河西,大败匈奴,缴获了休屠王的祭天金人。夏天,霍去病再次进攻盘踞在祁连山一带的匈奴浑邪、休屠二王,匈奴损失惨重。同年秋,因为屡战屡败,匈奴大单于便想杀掉浑邪王,以提振士气。浑邪王听到消息,心里十分害怕,便说服休屠王共同降汉。不料休屠王在中途反悔,浑邪王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计划,便杀了休屠王,率领部众四万余人降汉,汉武帝封浑邪王为列侯。因父亲被杀,年仅14岁的金日磾无所依靠,只好和母亲阏氏、弟弟伦跟随浑邪王一同降汉。

  汉武帝见到从武威来的休屠王太子,十分喜爱,想起此前曾获得休屠王的祭天金人,故将休屠王太子赐姓为金,将其安置在黄门署养马,拜他为马监,这就是金日磾的来历。之后,金日磾因忠诚果敢,陆续升迁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病重,托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将金日磾封侯。金日磾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武威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孙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为巩固西汉政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汉时,除了金日磾之外,家世显赫的还有汉宣帝时的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张安世,汉宣帝许皇后之父许广汉,汉宣帝祖母史良娣之兄、曾担任过凉州刺史的史恭。后来便以此四姓并称“金张许史”,借指权门贵族。

 

  两汉三国时期,武威人金日磾家族影响深远。

  《汉书·盖宽饶传》记载,汉宣帝时期,司隶校尉盖宽饶以言事不当为一些官员所诋毁,谏大夫郑昌上书汉宣帝请求宽恕,其中说到,盖宽饶“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大意是上不投靠许家、史家,下不接受金家、张家的请托。此处的“金”,便指金日磾家族。

  《昭明文选·汉·扬子云(雄)》中,记载了西汉辞赋家扬雄的一句话:“有谈范蔡之说于金张许史之间,则狂矣。”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应璩说:“官无金张之援,游无子孟之资。”这两段文字里面的“金”,都指以武威人金日磾为代表的金氏家族。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武威人金日磾家族的影响仍然强劲,这在当时一些文人的诗词中可见一斑。西晋文学家张华在《轻薄篇》吟唱道:“朝与金张期,暮宿许史家。”左思在《咏史(二)》中就以武威人金日磾家族的特权显贵来抨击门阀士族制度,他写道:“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也发出“见钟鼎于金张,闻弦歌于许史”的感叹。这三句诗中的“金”,便指武威人金日磾家族。

  唐代,武威人金日磾家族的名声空前高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都为之羡慕嫉妒恨,感叹吟唱诵。随便举出几个例子,诗仙李白在《咏桂》诗中写道:“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李白虽然是讥讽朝廷选拨官员的弊病,但他肯定想到了武威人金日磾;仕途困顿、痛苦失望的孟浩然流露出“甲第金张馆,门庭车骑多”的短吁;历经沧桑、后居高官的王维抒发着“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的长叹,从这些诗句中可以想象得出他们对武威人金日磾家族有多羡慕。

  紧接着,韦应物、李益、白居易、元稹、杜牧等众多诗词高手纷纷附和,韦应物张口道:“垂杨十二衢,隐映金张室”,元稹闭眼说:“金张好车马,于陵亲灌畦”。白居易读了读他们的诗,点头朗诵曰:“金张世禄原宪贫,牛衣寒贱貂蝉贵。”接着,武威诗人李益默默吟着:“金张许史伺颜色,王侯将相莫敢论”,樊川居士杜牧高声唱道:“韦貂长组金张辈,驷马文衣许史家。”一时之间,武威人金日磾家族成了唐代诗人们歌咏时的对象,休闲时的谈资。

  当时朝野上下,提起豪门富贵,便离不了武威金日磾家族。唐朝宰相、名将娄师德在《镇军大将军行左鹰扬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上柱国凉国公契府君碑铭(并序)》中写道:“许、史焉可俦?金、张莫能匹”,把大将军契苾明与金日磾相比,说契苾明的名气超过了以武威人金日磾家族为代表的“金张许史”四大显贵。

  经受晚唐离乱的前蜀宰相韦庄,看到整个大唐王朝四处弥漫着穷奢极欲、醉生梦死的污浊风气,气愤地斥责道:“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

 

  进入宋代,武威人金日磾家族又因为大诗人苏轼而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宋代马永卿编撰的《元城先生语录》记载:苏轼因诗入狱后,张安道曾上疏解救,其中就有“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之句。苏轼被贬官之后,还自我嘲弄、揶揄排遣道:“问儒生何辱何荣? 金张七叶,执绮貂缨。”这里的“金”,就是指西汉时期武威人金日磾家族。

  南宋词人陈人杰却直接把羡慕变成了嫉妒恨,他在一首《沁园春》中骂道:“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陈人杰觉得金日磾等人没有功名,不值得流传后世。

  在明代诗人的眼中,武威人金日磾也是令人称羡的。明朝大臣薛蕙写道:“夜夜经过许史家,朝朝游戏金张宅。金张许史斗骄奢,金灯玉带剪春纱。”明代书法家王宠郊游时叹道:“金张云母幰,许史凤凰楼。”

  时光飞速,转眼到了清代,人们依然没有忘记金日磾。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在《行路难》中提到了武威人金日磾:“对此抚几长叹息,金张许史皆徒然。”顺治年间安徽人方兆及在《刘生》一诗中也说:“雕龙雄辩金张馆,猎骑横穿卫霍营。”清代陆寅豪气冲天地念诵:“朝金张 ,暮许史 ,拔剑欲为知己死”……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金日磾不仅被历代文人墨客争先传颂着,更在武威人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武威人民出于对金日磾的崇拜,将金日磾进一步美化神化,尊崇他为“马王爷”或“马神”。武威的俗话“马王爷长着三只眼”,以及旧时在武威城修筑的马神庙,都反映了武威人民对金日磾的怀念和敬仰。

  回望历史,意犹未尽,暂且用南宋进士陈长方的《金日磾见马》一诗结束此文:“黼座天临粉黛中,苑前过马貌惟恭。那知漠北休屠子,前古由余可此踪。”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