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向南约五十千米,有一座大山,其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故称天梯山。天梯山脚下有一石窟,据说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被喻为中国的“石窟鼻祖”。
天梯山石窟现仅存三层,大小洞窟十七处。其中一处洞窟高三十米,宽十九米,深六米。窟内有释迦牟尼大像一尊,高二十八米,宽十米,面水而立,右臂前伸,指向前方,巍然端坐。两旁还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迦叶、阿难等六尊者像,造型生动,神态威严。窟内南北两壁绘有大幅壁画。南壁上部为云纹青龙;中部为大象梅花鹿,大象背部驮有烟焰发光的经卷;下部是猛虎和树木花卉。北壁上部绘有青龙双虎;中部绘有白马、墨虎、菩提树,马背上经卷闪光;下部绘有牡丹花卉。整个壁画笔触清新,色泽艳丽,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如此精美的石窟,到底修建于何年?又出自何人匠心和手笔呢?
据史料记载,天梯山石窟是北凉王沮渠蒙逊于412年至439年之间开凿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国之君直接主持修建的石窟。沮渠蒙逊,是匈奴人的后代,他的祖先曾经为匈奴左沮渠(官名),后来就以沮渠为姓。沮渠蒙逊虽是匈奴人,但他博览史书,还通晓天文。《晋书·沮渠蒙逊载记》里称赞他“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无名氏曰:“乃当世之枭雄,能谋善断,以其才志,非明主不能节制。
397年,沮渠蒙逊起兵反叛后凉国王吕光,拥立段业为凉州牧。段业最初是后凉太祖吕光的部将,在沮渠蒙逊和哥哥沮渠男成的拥立下,定都张掖,建立政权,史称北凉。不久,段业认为沮渠兄弟威名太甚,可能要盖过自己了,于是对他们逐渐疏远起来。段业门下侍郎马权武略过人,于是以马权代替沮渠蒙逊为张掖太守,厚此薄彼,常故意以言语讽刺挖苦沮渠蒙逊。《晋书·沮渠蒙逊载记》载,蒙逊对此心怀不满,便使离间计,让段业杀了马权。
沮渠蒙逊对哥哥沮渠男成说:“段业愚昧,没有安民之才,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让我有所顾虑的只有索嗣、马权两个人,他们两个已经被我除掉了,那现在我们杀了段业,大哥你来当凉王怎么样?”沮渠男成说:“段业为人懦弱,我们帮他建国,有我们兄弟在,他才能如鱼得水,但他对你我都一直不错,背叛他不是我们这些仁义之士该做的。”
沮渠蒙逊见苦劝哥哥没有结果,于是向段业要求去做安西太守,段业喜出望外,立刻准奏。
沮渠蒙逊谋反之心已生,迫切需要一个起兵的借口。于是又约大哥沮渠男成一起祭兰门山,然后故意派手下司马许咸向段业告发说:“沮渠男成想要谋反,一定会来告假然后去做大逆不道的事。如果他请求去兰门山祭祀,那么我的话就被验证了。
果然,到了约定时间,沮渠男成去兰门山祭祀。段业于是将沮渠男成抓捕,逼其自杀。沮渠男成这时还一心向着君王段业,他对段业说:“蒙逊想要谋反,之前已经告诉过我,我因为他是亲兄弟就没有告诉大王您。现在我在,他还害怕部众不从,与我约定去祭山却向您诬告我。我如果死了,蒙逊必然会立刻起兵谋反。请您假说我已经死了,故意细数我的罪状,蒙逊必然会起兵。我再领兵去讨伐他,一定能够平定这次叛乱的。”
段业这时已经被油蒙了心,怎么可能会相信沮渠男成的话,就硬逼着沮渠男成自杀了。
沮渠蒙逊闻听大哥的死讯,立刻集合部众,悲愤地说:“我的哥哥沮渠男成忠于段氏数年,却被无辜杀害,各位能不能和我一起为他报仇?况且段业猜忌之心太强,迫害无辜,枉杀忠良,令大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下去怎么能成呢?
沮渠男成平日里在北凉军中威望就比较高,在沮渠蒙逊的号召下,各部众纷纷响应。不久,聚集的部众已超过万人。镇军将军臧莫孩、右将军田昂等都不战而降,归附了他。段业听闻此事立即派武卫将军梁中庸讨伐蒙逊,而梁中庸却向蒙逊递交了请降书。北凉天玺三年(401年)五月,沮渠蒙逊攻打都城张掖,田昂侄田承爱开城门为他做内应,沮渠蒙逊攻入城里,杀死了段业,取而代之,成为北凉王。
一代枭雄,终成霸业。有了前车之鉴,如何才能让江山永固,又如何能使社稷长存,这成为让沮渠蒙逊昼夜难寐、辗转反侧的一个大问题。
几番考虑之后,沮渠蒙逊将都城从张掖迁到了富庶的姑臧。在这里他设置了官署,修缮了宫殿,加筑了城门楼。然后,他又派兵占据了敦煌,将西域高僧昙无谶迎接到了姑臧,并拜其为国师。
姑臧乃河西走廊咽喉,因其特殊的背景和地位,一方面吸纳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又与游牧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一度成为北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
石窟艺术与佛教极其密切。将信仰宗教的佛像与壁画镌刻、绘制在石窟上,正是维系江山社稷长久永固的法宝之一。沮渠蒙逊立即召集高僧和能工巧匠,寻一块风水宝地,开凿天梯山石窟,大造佛像。
开凿石窟不久,他的母亲车氏病逝,沮渠蒙逊特别以其母的形貌在窟中雕凿5米高石像一尊,面向佛祖,做伏身状,形似泣涕之状,表示忏悔。悲伤之外,他是不是想起了哥哥沮渠男成呢?
《十六国春秋·北凉录》记载:“先是蒙逊王有凉土,专弘事佛,于凉州南百里崖中大造形象,千变万化,惊人眩目。有土圣僧,可如人等,常自经行,无时暂舍,遥见则行,人至便止,观其面貌,状如其中泥塑形像,人咸异之,乃罗土于地,后往看之,足迹隐隐,今见如此。”
这是个奇异的记载,天梯山一侧,佛、菩萨、飞天、千佛…远远望去,熙熙攘攘,活灵活现,灵动非凡。走近了再看,这些佛、菩萨好像停下来,变成了石窟里的壁画和雕像。(秦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