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五凉文化 >

五凉文化的深远影响

发布时间:2018-09-03      

  作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结合的产物,五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深远。五凉之后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寓籍凉州的中原学者和河西本土学者大量东迁,使中原大地激荡起五凉文化的余波大澜。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论:“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输入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武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深受影响。”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也说:“十六国以来,河西是当时北中国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又是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地区。西方文化在凉州初步汉化后,再向东流。”充当输出输入媒体的就是“永嘉之乱”后避居到凉州的中原士族、任职官员(河西士族)、守边将士以及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僧侣和外交使者等。五凉文化直接推进了北魏拓跋氏鲜卑吸收汉族文化的进程,对孝文帝改革以及对后来中原文化的复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到了隋唐。

《中国通史简编》

一 凉州及河西地区是西方文化最早的输入地,也是承担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向东向西输入输出任务的中转站

  世界各地文化,都是在互相传播与吸收中发展起来的。在历史上的同一时期,各地文化发展的水平总是不平衡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较大的差异。汉开河西之后,丝绸之路畅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五凉时期,中原大乱,唯河西独安。凉州一直是河西重镇,又是四凉古都,西域文明在这里与本地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使河西固有的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西域的音乐、舞蹈、佛教及其雕塑、绘画等传入河西后,使河西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这些文化在河西生根、开花、结果,不仅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嬗变,而且是北魏时期中原文化复兴的直接源头。特别是佛教在这里得到了空前而广泛深入的传播,凉州成为佛学高僧云集之地,一部部佛经在这里被译成汉文并流传后世,走出了鸠摩罗什、僧肇、昙无谶、竺佛念、竺法护、浮陀跋摩、道泰等一批佛学大师;以天梯山石窟为代表的佛教雕塑、壁画来源于西方的犍陀罗,成为以后中原石窟艺术的鼻祖。同时,西域的多种农作物、饲养牲畜和生活器具也在这里植根并不断向中原输入。中西交流的结果,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

鸠摩罗什寺

二 国内多民族融合在凉州出现高潮,在中西文化、胡汉文化碰撞和交融中形成的五凉文化独具特色

  中国地域辽阔,长期存在许多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往往一山一水之隔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方言土语和传统文化。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不仅是多民族活动的地区,也是建立王朝最多的地区,当然也是多种文化交汇的地区,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同时又是中原王朝和多民族争夺的重点地区,多民族融合在这里出现高潮。汉开河西四郡,随着汉王朝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大量的汉族移民的迁入,中原先进文化在这里扎根落户,但游牧文化在这里根深柢固,加之西域文化的加盟,形成了中原文化(农耕文明)、河西文化(游牧文明)和西域文化(海洋文明)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兼收并蓄的局面,即汉族、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各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促进了儒、佛、道文化的糅和,加快了河西各游牧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在多种民族的融合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宗教特色的五凉文化。

丝绸之路

三 中原传统文化在河西得到继承和创新,并造就了一批新型人才,反过来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复兴

  当中原大地中国传统文明遭到灭顶之灾时,随着大批中原流民的西迁,中原文化也随之西传。在流民中不乏著姓大族,这些中原名门望族或寓居或扎根,在河西生活几十年,带来了优秀的家学传统,带来了众多的中原文化典籍,也带来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辩,影响了包括自家子弟在内的几代人。同时,河西著姓大族崛起,一时名流云集,教育发达,在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重视下,授徒求学之风浓厚,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在北中国赢得了“多士”的美称。这时,河西学者向江南奉献了许多中原图书和文化典籍以及本土学者的著述,有不少是河西珍藏的孤本,加上大量的佛经译本问世,使河西成为保存、继承、创造、奉献文化最多的地域文化中心。北中国统一之后,一大批河西人士来到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大同市),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历史终于提供了机遇,迎来了孝文帝改革,迎来了五凉文化的总爆发,迎来了历史对五凉文化的一次检阅。这时,河西人士成为北魏思想文化和孝文帝改革的中坚,对中原文化的复兴起了重要作用,“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延绵一脉”,成为以后隋唐制度的一个源头。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