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老调

发布时间:2018-09-03      

 

  古浪老调主要流传于古浪北部的永丰滩乡、黄花滩乡、东部的大靖镇、海子滩镇、裴家营镇一带。据考,古浪老调早在明代就在古浪形成,它与眉户音乐有着一定的关系,按照古浪老调唱白相间,曲牌丰富的特色来看,相关专家认为原是舞台剧的表演脚本。从其音乐特色来看,具有眉户剧特色,应是从陕西、山西随移民从中原地区流传而来的眉户剧改编而成的。明清时期,眉户戏在古浪盛行,后因戏迷众多而舞台条件有限,因此,部分爱好者将原眉户剧的整本或折子戏简化(包括服饰、乐器、道具甚至戏词)搬入庭院。在古浪的长期流传中,融入了古浪民歌小调特色及古浪方言俗语,形成了有明显古浪地方特色的曲艺艺术。再后来,由于观众对看戏的热衷更倾向于“听”,所以艺人们干脆连服饰道具也取消了,“坐”下将戏唱给观众听。

  古浪老调表演简单干练,主要采用坐唱形式。演出人员少时一人演唱,一人三弦伴奏或一人边弹边唱,人员较多时再加一人敲击瓷碟,一人二胡或板胡伴奏,有时也有笛子、响铃、干鼓等。唱腔上以唱为主,兼以念白。演唱内容大多是眉户剧本改编来的,主要取材于古代小说、传说故事、经典戏曲剧本,多为褒扬忠孝节义,鞭挞奸邪恶丑之作,也有部分是艺人在演唱中创作的。一代代艺人在演唱传唱中也自然地融入了一部分本土的东西(包括地方方言、古浪民歌曲调等),是古浪老调更富地方特色。1993年,古浪老调被收入《甘肃省戏曲音乐志》一书。2007年6月,古浪县人民政府将古浪老调列入古浪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武威市人民政府将古浪老调列入武威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积极的研究保护。

上一篇:金瓜与银豆
下一篇:古浪童谣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