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贤孝《任仓埋母》考证与赏析

发布时间:2019-02-19      
  《任仓埋母》在凉州贤孝中被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七孝”,在此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部作品。
凉州贤孝省级传承人王月
 
  一、任仓的人生历程
 
  任仓应该说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三岁丧父。故事的地点被设定为四川成都府的任家庄。任仓的父亲叫做任百万,从名字来看,应该颇有家财。任百万“夫妻过门半辈整,床前所生一苗根。”,也就是说任百万夫妻是老来得子,势必会倍加宠爱。但任仓似乎是“不祥之子”,“三岁上妨死了老父亲”,从迷信的角度,就是说天生煞星,克父克母。
 
  任仓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后,也没有改嫁,而是守节做寡,独自含辛茹苦地抓养孩子。任仓在七岁的时候被送到“南学”读书,在凉州本土,小孩子所上的私塾被称作“南学”,任仓能被送到学校读书,并且从七岁读到了十七岁,整整十年,进一步证明,任家还是较为富裕的。
 
  按照惯例,任仓的名讳是私塾的先生起的。任仓年少不知读书用功,所以读书读到十七岁整,也没有什么成就,便张罗婚事。
 
  任仓十七岁时,与时年十六岁的徐长金定下了婚事,一年之后两人完婚,任仓应该是十八岁,徐长金也十七岁了。在此可知,过去十七八岁成婚是惯例,年轻人结婚都比较早。
 
  徐长金成婚之后孝敬婆婆,是个贤良的媳妇。一年后,徐长金生下了个男孩,任仓的母亲抱上了孙子,自然是欣喜不已,一家人倒也和和睦睦,喜气洋洋。
 
  殊不知,任仓的这个孩子却不一般,尽然是“魁罡星”转世。故事的演绎,倒也是有点奇怪,任仓这么个克父克母,好吃懒做的人,尽然娶了个贤惠的媳妇,生了个真正的“贵子”。
 
  按照凉州贤孝的故事套路,但凡天神转世,必然给出生地带来大灾大难,“魁罡星落到四川城,孩儿生来是个命大人,四川成都府里出贵人,把成都府的地脉拔了个净,四川成都府里遭下的大年成。” 
 
  成都府遭了个什么样的大年成呢?可以说是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成都府连遭五年天灾,“头一年的庄稼没收成,第二年的庄稼齐晒尽。第三年的庄稼蝗虫连掉嚓,第四年的庄稼冷子打。第五年的雨水广,麦子你看长得实在凶,梦不起上了疸,傢又作遭尽。盼着秋天的庄稼都收成,谁知道八月初就叫雪压尽。”旱灾、蝗灾、冰雹、病害、雪灾接踵而至,庄稼连年歉收或者绝收,导致的结果就是粮食价格暴涨,“一斗黄米卖着十五两银,一斗小米卖着十四两银。一斗麦麸子卖着六吊钱,一斗谷糠就卖着吊八钱。”树皮、草根等凡是能够充饥的东西,都被吃了个精光。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发展到最后,竟然出现了“人吃人”现象,“天遭年荒五年整,一家子人认不得一家子人,弟兄们也认不得弟兄们。自己的老子不顾自己的儿,爷爷们不顾亲孙子。瞭着哪个孙娃子肥着哩,瞅着媳妇子出门去,赶紧丢着锅里煮着吃。媳妇子她是一个年轻的, 年成转变好咔了再叫他们重生去。人吃的人来狗吃的狗,鹰雀老鸦嗑石头。东庄人不敢往西庄上去,西庄人不敢往东庄行,亲舅舅煮着吃过亲外甥。”爷爷吃了亲孙子,舅舅吃了亲外甥,简直是人间地狱啊。
 
  在这样的灾难之下,任仓一家也难以幸免。任仓买了根扁担买了根绳,担柴卖草过兆征(光阴)。任仓在大街上听人说西北的蒲州成境况较好,便打算逃亡到蒲州讨生活。但八十多岁的老母,成了累赘,任仓和徐长金在安顿老母亲的事情上产生了分歧。
 
  任仓提出用土块垒个土窝窝,让母亲呆着,三五年回来后在孝敬。这显然是要活活饿死母亲,徐长金自然是不答应。任仓就哄骗妻子和孩子先走,在十里亭等他,自己随后背上母亲赶上。任仓等妻子孩子走后,有开始哄骗母亲,说是祖坟里出来了个活菩萨,见了活菩萨就能延年益寿。任仓背着母亲,拿着铁锨来到祖坟,竟然要活埋母亲。母亲发觉后,哭诉自己含辛茹苦拉扯任仓长大,苦苦哀求,但任仓不为所动。母亲无奈要求任仓用衣服把自己的头遮住,用铁锨打晕自己后再埋。任仓不敢动手打人,便用绳子拴到母亲脚踝上,把母亲倒吊在了一棵树上,为了防止母亲喊叫,任仓挖了一把黄胶泥,把母亲的眼睛糊住,抓了两把沙子把母亲的嘴填住,之后便仓皇逃跑。
 
  任仓追上妻子和孩子之后,继续哄骗妻子,说花钱雇人用毛驴拖着老母亲先走了。徐长金见任仓神色慌张,便心中存疑。徐长金套出了实情,得知任仓把母亲倒吊在树上,吓得面无血色。徐长金见任仓对自己的母亲都残酷无情,便死活不跟任仓一起走。任仓恼羞成怒,拿起一根柳树枝,对徐长金劈头盖脸一顿暴打。徐长金被打得晕倒在地,任仓误以为妻子被打死了,惊慌失措,赶忙逃走了。
 
  徐长金在孩子的叫喊中慢慢苏醒过来,就挣扎着爬起身,和孩子一起步履蹒跚赶往祖坟。徐长金放下婆婆,用清水洗掉婆婆眼睛和嘴巴了的泥沙,发现婆婆尚有气息,最终救活了婆婆。婆媳孩子三人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中,徐长金为了生计便决定卖掉家中的一个大槐树。徐长金拿着䦆头和铁锨要挖倒槐树,再寻找买主。她一边挖,一边祷告上苍,希望槐树能卖上个好价钱。
 
  徐长金的祷告,惊动了检察神日月游神,诸神奏给了玉皇知道。玉皇大帝便差遣财神赐给徐长金金银。徐长金正在挖槐树,挖到一尺深的时候就挖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从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俗话说,娘老子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任仓的母亲虽然差点让儿子活埋,但仍然禁不住想念儿子。而任仓孤身逃难到蒲州,也是备受艰辛,最终被雷神殛死,尸首分离,身体留在了蒲州,头颅被送到了老家中。徐长金和婆婆悲痛之余,将任仓的人头隆重安葬。
 
  徐长金的事迹被各级官员汇报给了皇帝,皇帝进行了封赏。 任仓的母亲被封进养老宫,朝廷供养衣食银两,徐长金则被封到女宫堂里做国公,徐长金的娘家也享受了皇恩,被赐给金匾,永不当差纳粮。
 
  二、凉州贤孝程式化的叙事方式
 
  凉州贤孝有着程式化的叙事结构,程式化的特点减少了盲艺人的记忆量,降低了即兴创作的难度。程式化的特点在《任仓埋母》这部作品中体现得非常突出,我们在《任仓埋母》中能够轻易地发现在其它作品中熟悉的片段。
 
  首先,是程式化的开头和结尾。开篇词为套路化的语句,交代了“二十四孝”的第七孝,引出故事中的人物:三真九理传天下,二十四孝论贤人。我这些诗条对句么丢口哎后,打开了国家的书箱柜,书里头摘出本古人传。哪个朝里说贤书?哪个孝里论古人?列国手上说贤书,第七孝里论古人。结束语首先与开篇词进行了呼应,重复交代“第七孝”,一官一职封罢了,双双贤传念忘了。要听贤孝亘古传,任仓埋母书一桩。二十四孝的第七孝,一节一节交代清。然后点明了贤孝的劝化主题:贤人听,愚人听,贤人愚人大家听,贤人听着此事情,说是世上的真事情,心里照着两盏灯,越听越明越亮晶,家里有老人我好伺奉,过了愚人的耳边风,还说我们唱贤孝的不通情,强编古书教育了人。世间的人有愚有贤,同样的贤孝作品,不同的人会听出不同的意味。
 
  其次,在这部作品中穿插了诸多常见的桥段。如描述任仓娶亲的唱词:高堂设起香案桌,高灯就是满堂红,拜罢天么拜罢地,拜罢了上房的长辈的。又如徐长金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两个片段,都是耳熟能详。再如描绘徐长金生下的小孩,全都使用凉州方言土语,幽默诙谐,活灵活现。收生奶奶忙抱上,奶奶仔细看,天庭饱满地阁方,两耳坠腮真好看,上身长,下身短,不是个举人就做官。明清面秀书生人,日后还有些大功勋。(文/赵大泰)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