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盖
志底
弘化公主是唐王朝第一个下嫁给外蕃(少数民族吐谷浑王)的公主。唐太宗时,她走出重楼叠阁,离开富饶的家乡,到遥远的高原荒漠地带,与异族吐谷浑国王慕容诺曷钵结为夫妻,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繁荣富强贡献了毕生。
吐谷浑,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最初发迹于我国东北地区,后徙居西北。吐谷浑虽历史悠久,但史传记述疏略。因此,弘化公主墓志是研究吐谷浑历史及补订史籍、碑志的可贵资料。弘化公主墓位于武威市城南15公里的南营青嘴湾,清同治年间,当地群众上山挖洞时发现,1915年公主墓被当地人掘开,发现墓志铭一合,后移置武威文庙保存至今。
墓志为正方形,边长68厘米,厚6厘米。由志盖和志底两部分。志盖正中篆书“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三行九字,四周雕刻缠枝草叶花纹图案,雕刻极为精美;志底文字25行,满行24字,端庄秀丽,反映了盛唐时期书法艺术。
弘化公主,也叫光化公主,又叫弘化大长公主。武则天时,李氏赐姓日武,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出生在一个唐王朝宗室家中。她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加之自幼受到家庭严格教养,堪称才貌双全,正如墓志中写到“诞灵帝女,秀奇质于莲波;诧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公宫禀训,沐胎教之宸猷。”她的聪明才智,风度仪表,由此可见一斑。就是这样一位皇宫贵族的姑娘,为了汉与吐谷浑两族间的关系和民族间的团结,年仅18岁,就于贞观十四年(640年),(墓志记载贞观十七年不确),在淮阳王李道明及大将军慕容宝的护送下,远离长安,到人烟稀少的荒山秃岭,千里沙漠与诺曷钵成婚,过起那“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以肉酪为粮”的游牧生活。
据墓志记载,弘化公主活了76岁,入吐谷浑58年以后,于圣历元年(698年)五月三日,因病死于灵州东衙之私第,次年三月十八日安葬于凉州南阳晖谷之山岗,即今武威南营青嘴湾。弘化公主入吐谷浑,是唐将公主嫁于外藩的开端,是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墓志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吐谷浑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而且对研究唐与吐谷浑,吐蕃的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墓志现藏武威市博物馆。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