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匈奴族刘聪所建立的前赵政权乘晋室内乱之机,先于312年攻陷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司马炽;316年又攻克长安,俘获了愍帝司马邺,西晋皇朝就此宣告灭亡。从 此,原来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了各族军事首领们互相厮杀的战场。原来聚居于中原地区的高门士族,有的跟着晋元帝逃亡到江南,建立了偏安的东晋政权;有的则躲进家乡的坞壁之中,聚族而居,“苟全性命于乱世”。在这种条件下,出现了当时南方文化特盛,而北方的文化活动几乎中止的情况。这种情况延续了将近一百年,直到北魏太武帝统一北中国以后,才逐渐有所转机。然而总的来说,终北魏一代,在文化特别是文学创作方面,仍难和南方相颉颃。但是就在这个时期,僻处西北的河西地区,却出现了灿烂的“五凉文化”。所谓“五凉”,就是指建立在今甘肃西部的五个割据政权——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和西凉。其中汉族人士所建立的前凉和西凉两个政权在文化上的贡献尤为突出。
一
所谓河西地区,本是汉代的军事要地,汉武帝为了打击匈奴,切断其与羌族的联系,在这里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这里驻军屯田,威胁匈奴,并且建成了从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各地的通道,使这里的经济、文化日益繁荣和发展。到了东汉,这里归凉州刺史所辖,魏晋以后的凉州辖区,基本上就是这一范围,所以后来出现的五个割据政权,都以“凉”为号。
河西地区土地肥沃,又当“丝绸之路”的要道,自汉代以来经过几百年的开发,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例如:东汉末年著名的汉碑《曹全碑》,记的就是一位敦煌效谷人,曾做过郃阳令的曹全。后来西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索靖,也是出身敦煌的士人。到了西晋惠帝时代,朝廷中诸王和大臣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许多士人看出了大乱将至的局面。这时,有一个名叫张轨的人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张轨因为目睹晋朝政局的混乱,早就有保据河西以求自全的想法。当时的河西,正逢鲜卑人作乱,很不太平。张轨到达凉州后,就起用了宋配、氾瑗等谋士,励精图治,把凉州的叛乱削平、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正在这时候,中原的诸王混战却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匈奴族刘渊、刘聪和羯族人石勒的入侵,使洛阳、长安先后失陷,怀、愍二帝相继被俘。各族军阀的混战,使中原居民大量流亡,除了南渡长江依附东晋外,也有不少人逃到比较安定的凉州地区。正当中原文化在战火中受到摧残之际,在凉州却得到了繁荣。《晋书・张轨传》称,张轨“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 。以致中原士人都认为“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张轨死后,子张寔、张茂、寔子张骏、骏子张重华等相继为凉州刺史,凡传九世七十六年,直到376年,至张天锡时才为前秦苻坚所灭。这个政权就是历史上所谓“前凉”。
在前凉的统治下,凉州地区比较安定,并且在文化上也有很大的成就。例如:张轨的孙子张骏,就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并且能进行创作,据《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晋《张 骏集》八卷”,并且已经残缺,可见原本尚不止此数。张骏的作品现存最著名的是《乐府诗集》中所收录的《蓬露》和《东门行》二诗。《段露》全仿曹操之作,悲叹晋朝的乱亡,表达他报国立功的志趣:
在晋之二叶,皇道味不明。主暗无良臣,艰乱起朝庭。七柄失其所,权纲丧典刑。愚滑窥神器,牝鸡又晨鸣。哲妇逞幽虐,宗祀一朝倾。储君缢新昌,帝执金墉城。祸衅萌宫掖,胡马动北坰。三方风尘起,玁狁窃上京。义士扼素腕,感慨怀愤盈。誓心荡众狄,积诚彻昊灵。
这首诗文字比较质朴,而且显系模拟曹操的同名之作,但以简短的诗句,概括叙述了西晋灭亡的过程,吐露了他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应该给予一定 的评价。
张骏的另一首诗《东门行》却显得比较闲适:
勾芒御春正,衡纪运玉琼。明庶起祥风,和气翕来征。庆云荫八极,甘雨润四坰。昊天降灵泽,朝日耀草精。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鸠鹊、与鹙黄,间关相和鸣。芙蓉覆灵沼, 香花扬芳馨。春游诚可乐,感此白日倾。休否有终极,落叶思本茎。临川悲逝者,节变动中情。
这首诗在今天看来,未必很精彩,但比起同时一些玄言诗人的“淡乎寡味”之作,却丝毫不见逊色,尤其是诗中用了不少典故,说明作者对古代的典籍颇为熟悉,说明当时凉州地区的学术、文艺水平,都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除了诗歌以外,张骏还有散文传世,《晋书》本传中载有他上给晋成帝的奏疏。这篇奏疏文风犀利,行文略带骈俪气息,也颇能确当地引用典故,说明他的写作技巧已相当 高。尤其文中写到东晋政权的贪图苟安、不思恢复中原时说:
东西辽旷,声援不接,遂使桃虫鼓翼,四夷喧哗,向义之徒更思背诞,铅刀有干将之志,萤烛希日月之光。是以臣前章恳切,欲齐力时讨。而陛下雍容江表,坐观祸败,怀目前之安,替四祖之业,驰檄布告,徒设空文,臣所以宵吟荒漠,,痛心长路者也。
语气十分沉痛,在晋代散文中不失为佳作。
张骏之外,前凉作家中值得称道的还有王济和谢艾。关于王济,我们知道得很少,只是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中说到:“昔谢艾、王济,西河文士,张骏以为‘文繁而不可删,济略而不可益’,若二子者,可谓练熔裁而晓繁略矣。”据此看来, 他大约和张骏、谢艾是同时人。至于谢艾,在《晋书・张轨传》中有所记载。他历事张骏、张重华等,后被张祚所害,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隋书・经籍志》有“张重华酒泉太守《谢艾集》七卷”。可惜他的诗文都已散佚。不过,从《文心雕龙》中对他的称赞看来,他在当时不失为一位重要作家。因为刘勰对文学作品的要求本来很严,至于对东晋南渡以后的北方作家,几乎没有放在眼里,却偏要提到王济、谢艾等人,可见在当时他们的文学成就还是很可称道的。
前凉一代产生的作家自然不止张骏等人,还有宋纤、马岌等也有个别诗作传世。即使前凉最后一个君主张天锡,从《世说新语》中所载的谈吐看来,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这 说明前凉一代,实际上为凉州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并且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
二
前凉虽然为前秦所灭,但凉州的文化传统并未遭到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前秦派去征服前凉的将领,就是一位汉化极深的氐族人梁熙。据《太平御览》卷495引《十六国春秋》说:“梁谠字伯言,博学有俊才,与弟熙俱以文藻清丽见重一时,时人为之语曰:‘关中堂堂,二申两房;未若二梁,瓌文琦章。’”前秦主苻坚在十六国统治者中不失为一个英主,他本人具有很高的文化教养,看来他派梁熙去征前凉,并且委派他为凉州刺史,是有意识地要使他保护凉州的高度文化。
前秦征服前凉后不久,就因大举进犯东晋,被晋将谢玄在淝水击溃,从此前秦政权土崩瓦解。当前秦瓦解之后,原来受苻坚派遣出征西域龟兹的将领吕光得胜归来,听说苻坚失败,就萌生了割据凉州的欲望。他用武力击败并擒杀了梁熙,建立起后凉政权。后凉的统治远不如前凉强盛,也不及前凉长久,只传了三世十三年,就在404年,在鲜卑秃发氏等各族力量打击下,由吕隆把国土交给了后秦姚兴。但后秦也没有在凉州建立起真正的统治,不久,姑臧(今武威)就落入河西鲜卑秃发傉檀之手。至于张掖一带初则由吕光部将段业占领,后来长水胡人沮渠蒙逊攻杀段业,建立北凉。汉族人李暠也起于敦煌,建立了西凉,并把都城迁到酒泉。后来沮渠蒙逊又从秃发傉檀手中夺取了姑臧;不久,又击灭了李暠之子李歆,吞灭西凉。沮渠蒙逊死后,他儿子沮渠牧犍继位,旋即于439年为北魏所灭。“五凉”至此结束。
后凉和南凉存在的时间不长,在文化上没有多大的建树。但据《晋书・吕光载记》,当他攻克龟兹时,入城之际曾“赋诗言志”,并命部将段业作《龟兹宫赋》。后来段业还作过表志诗《九叹》、《七讽》等作品,可惜没有留传下来。据《太平御览》卷 600引《十六国春秋》,南凉的秃发傉檀之子秃发归曾作过《高昌殿赋》,可见也不是全无文学活动。但这一时期凉州地区的文化之盛莫过于西凉。西凉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只有24年(400—423),但它是一个汉族政权。西凉的创建者李暠据《晋书》本传说,他“少而好学,性沈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据史传记载.他的作品有《槐树赋》、《大酒容赋》、《靖恭堂铭》等,“自余诗赋数十篇”;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有《晋书》 所载的《述志赋》、《诫子手令》及上奏晋帝的章表两篇。其中《述志赋》主要抒写生平抱负,并叙述凉州自张轨以来的废兴存亡之迹,颇流露一些自叹力弱的忧患之感。在手法上多少取法潘岳的《西征赋》。此赋总的来说艺术价值虽不算很高,但也有些片段尚可称道。如写到前此统治凉州的几个家族的灭亡时说:
张王颓岩,梁后坠壑。淳风杪莽以永丧,搢绅论胥而覆溺。吕发衅于闺墙,厥构摧以倾颠;疾风飘于高木,回汤沸于重泉;飞尘翕以蔽日,大火炎其燎原;名都幽然影绝,千邑阒而无烟。斯乃百六之恒数,起灭相因而迭然。
在写到西凉政权的孤弱时说:
跨弱水以建基,蹑崐墟以为墉,总奔驷之骇辔,接摧辕于峻峰。崇崖崨嶫,重崄万寻,玄邃窈窕,磐纡嵚岑,榛棘交横,河广水深,狐狸夹路,鸮鵄群吟。
这两段文字比较古奥,尤其后面一段多少有些艰涩,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自然称不上佳作。但应该指出的是,此赋艺术上的缺陷只是由于作者的才能,但其中引用了不少 典故和比喻,说明作者的学术修养很高,也显示了西凉时代人们对典籍的熟悉。
李暠的周围也有不少在学术、文艺上卓有贡献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刘昞。刘昞的成就主要在学术方面,据《魏书・刘炳传》,他的著作有“《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凉书》十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靖恭堂铭》一卷, 注《周易》、《韩子》、《人物志》、《黄石公三略》”。其中《人物志》注一直保存到今天,为学者所重视。刘昞还奉李暠之命,作《酒泉颂》,被《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评为“清典”,推之为十六国文章的典范之作。刘昞和李暠的关系颇为密切。《魏书・刘昞传》说:“(李)暠好尚文典,书史穿落者亲自补治,昞时侍侧,前请代暠。 暠日:‘躬自执者,欲人重此典籍。吾与卿相值,何异孔明之会玄德。’”刘昞治学十分刻苦,“虽有政务,手不释卷”。李暠对他说:“卿注记篇籍,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息。”刘昞答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昞何人斯,敢不如此。”可见二人意气相合的情况。 西凉亡后,刘昞仕北凉,直到北魏平凉州后才去世。
和刘昞差不多同时的还有一位学者阚驷,他著有《十三州志》,常为唐以前学者称引,可惜现已散佚。《魏书・阚驷传》记他的事迹,只提到北凉,但他是敦煌人氏,显然也是西凉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人物。
“五凉”中最后灭亡的北凉虽是一个“长水胡人”建立的政权,但它继承了前凉以来的文化传统,又拥有西凉的人才,所以在文化上仍高于当时的北魏。这只要看崔浩在魏所作文章一般都很质朴,而册封沮渠蒙逊为凉王的文字却是讲究修饰的骈文就可想见当时凉州人对文学的讲求超过北魏。从《魏书》中看来,北魏早期的文人如胡叟、宋繇、张湛、宗钦、段承根等,都来自凉州。北魏一代最有名的文字学论著《古今文字》及《上文字源流表》的作者江式,也是世居凉州、到祖父手里才迁入北魏的士人。北魏本土出生的文人如崔浩、高允,无不与凉州人交好,作诗唱和。《魏书・张湛传》载崔浩注《周易》,作叙云:“国家西平河右,敦煌张湛、金城宗钦、武威段承根三人,皆儒者,并有俊才,见称于西州。每与余论《易》,余以《左氏传》卦解之,遂相劝为注。故因退朝之余暇,而为之解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凉州文化对崔浩等人的深刻影响。事实上北朝文化的发展,除了受南朝影响和发展各士族家世相传的学术外,受凉州影响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制如:北魏通用的历法,出于凉州人赵□匪;北魏留下艺术宝库云岗石窟则始于凉州僧人昙曜,就是最好的例证。
“五凉”文化不但对北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是和南朝也有过交流。据《宋书・氐胡传》,北凉沮渠茂虔(牧犍)曾向刘宋进献书籍,计:“《周生子》十三卷,《时务论》十二卷,《三国总略》二十卷,《俗问》十一卷,《十三州志》十卷,《文检》六卷, 《四科传》四卷,《敦煌实录》十卷,《凉书》十卷,《汉皇德传》二十五卷,《亡典》七卷,《魏驳》九卷,《谢艾集》八卷,《古今字》二卷,《乘丘先生》三卷,《周髀》一卷,《皇帝王历三合纪》 一卷,《赵匪传》并《甲寅元历》一卷, 《孔子赞》一卷,合一百五十四卷。”同时,沮渠茂虔也向刘宋求“晋、赵《起居注》诸杂书数十件”。在沮渠茂虔进献的书中,有保存在凉州的古籍,也有凉州人自西晋末年以来的著述。这说明“五凉”时代的凉州,曾经有着极为灿烂的文化,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敦煌莫高窟和藏经洞的存在。(曹道衡)
——原载于《文史知识》1997年第6期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