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凉时期的文学:诗、赋与民歌的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0-07-24
五凉时期河西地区文学创作就文人数量和作品质量而言,皆居北中国文坛之首位。河西士人文化积淀深厚,而治乱相因的时代又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文学创作成果突出。流传至今的五凉作品,见于史籍的书目不少,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佳作层出不穷。诚如慕容浩先生所说,其文学“承汉魏之旧旨,玄风涤尽,文采与实用并重”,在诗、赋与民歌等方面出现了新气象。
一、诗歌体裁多样。前凉君主张骏,擅作五言诗,有集八卷,题材多为咏史和感怀两类。《东门行》写姑臧城外春天景色,毫无凄苦之象,如“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鸠鹊与鹙黄,间关相和鸣。芙蓉覆灵沼,香花扬芳馨。春游诚可乐,感此白日倾。”具有田园诗般的冲淡意蕴,反映了时代文学的新气象。张骏的另一首五言诗《薤露行》,是一首当时罕有的反映西晋灭亡、义士怀愤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在以诗写史的题材选择上,是对建安诗歌精神的直接继承。在风格与情调上,明朗刚健,充满志在靖难的壮怀之音,与建安诗歌也是一脉相承的。苏蕙流传有回文诗《璇玑图》尤其值得一提。苏蕙,字若兰,秦州刺史窦滔之妻。窦滔因忤旨被罚谪戍敦煌,苏蕙随夫西行。后窦滔镇守襄阳,移情女子赵阳台。苏蕙在敦煌苦等两年,悲愤不已,意欲感化其夫,遂用五彩丝线在八寸见方的锦帕上织就一幅八百余言的回文诗。苏蕙派人送至襄阳,窦滔读后,感其妙绝,悔恨交加,立即把赵阳台送至关中老家,亲备车马,用隆重的礼节把苏蕙从秦州接到襄阳。两人恩爱如初,白头偕老。《璇玑图》原计八百四十字,正中央之“心”字为后人所加,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甚是绝妙,广为流传。此外还有马岌《酒泉南山石壁诗》、宗钦《东宫侍臣箴》、胡叟《示程伯达诗》、宋钦《赠高允诗》和段成根《赠李宝诗》,以及张湛与崔浩的酬唱诗等等。
二、赋文层出不穷。五凉时期,大量文人学士创作了数量很多的赋文,内容注重政治功用,抒发情志。前凉张骏有《山海经图赞》,索绥有《六夷颂》,张斌写有“文致甚美”的《葡萄酒赋》。张重华的《上疏请伐秦》有匡扶旧土的决心,辞藻“清英流韵”,并带有骈文的色彩,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宋纤《上疏辞张祚》中,“臣受生方外,心慕太古”等句,表达了作者超越生命和对自由的向往。后凉段业曾写《龟兹宫赋》,估计其中既有称颂吕光平定西域的武功,也应有对西域龟兹国宫殿的夸赞之词。此外还有《九叹》《七讽》等文。南凉秃发归写的《高昌殿赋》,“援笔即成,影不移漏”,带有浓郁的建安色彩。《高昌殿赋》原文虽然早已消失,但《十六国文学家考略》将秃发归列入十六国文学家行列则当之无愧。南凉后秦时凉州才子宗敞为给后秦任命的凉州刺史王尚辩护,写了一篇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刺史王尚受任垂灭之州,策成难全之际,轻身率下,躬俭节用,劳逸丰约,与众同之,劝课农桑,时无废业。然后振王威以扫不庭,回天波以荡氛秽。则群逆冰摧,不俟硃阳之曜;若秋霜陨箨,岂待劲风之威。何定远之足高,营平之独美!”文采艳丽,一气呵成。西凉刘彦明写有《酒泉颂》,歌颂李暠劝课农桑,连年丰收。名儒刘昞写有《靖恭堂铭》《酒泉颂》等。李暠写有《述志赋》,全赋洋洋千言,咏史抒情交替,时叙时吟,感情时而激越,时而低沉,斟词酌句,排比工整,如“思留侯之神遇,振高浪以荡秽;想孔明于草庐,运玄筹之罔滞。洪操槃而慷慨,起三军以激锐。咏群豪之高轨,嘉关张之飘杰,誓报曹而归刘,何义勇之超出!据断桥而横矛,亦雄姿之壮发”等,表现了李暠作为政治人物的独特情怀以及作为文学家的杰出表达能力。此外,李暠还写有《槐树赋》《大酒容赋》《靖恭堂颂》《诫子书》《上东晋朝廷表》等。北凉张穆的《玄石神图赋》,张湛写有《赠崔浩诗颂》。
三、民歌内容丰富。五凉时期的民歌以谣谚为主,感情苍凉悲壮,与北歌相同。后凉时期流传的《朔马谣》(又称《西海郡谣》)为其代表作。《晋书·吕光传》记载:“初,光徙西海郡人于诸郡,至是,谣曰‘朔马心何悲。念旧中心劳。燕雀何徘徊。意欲还故巢。’顷之,遂相扇动,复徙之于西河乐都。”作者以燕雀和朔马作比喻,生动地表现了老百姓眷恋故土和反对人口掳掠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河西各族人民对吕光民族压迫政策的不满和被徙离家园后的悲愤心情。张骏时期的《风凰鸣》、沮渠牧犍时期的《破带石》等民歌作品,内容皆与政治有关。(李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