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骆驼客

发布时间:2018-09-03      

   甘肃民勤地处塞北边陲,三面被沙漠包围,历史上对外交通贸易只能依靠骆队。骆驼客应运而生成了以此为业的人。史载:明永乐年间,为增加生产贸易,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养驼的政策,民勤骆驼的数量迅速增加,至十几万头。民勤境内男丁大都跟随骆队走货,成为骆驼客。


  民勤驼队所走的路线四通八达,遍及大半个中国,乃至苏俄、蒙古,行程数万里。骆驼队有一定编制数量,每11峰为一小队,俗称“一把子”。数把子骆驼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驼队。一个驼队头驼挂一桶状铁铃,也称驼铎;尾驼挂一碗状铜铃,俗称“咋铃子”。驼铎与咋铃子声音一低一高相互呼应,骆驼客以此来判断驼队的安全。骆驼客多为贫寒的壮丁,分为几等,各司其职,有领房子、骑马先生、锅头、水头、拉链子之分。领房子总管驼队的一切事务,熟悉骆驼习性和疾病的治疗,能够应付各种严酷的气候环境,熟悉路线和“井头”,通常也是威震江湖的武林高手,能够确保驼队安全。骑马先生是联络员。锅头、水头也叫“大头”“二头”,负责驼队第一、第二链骆驼,为驼队提供后勤保障。拉链子是最普通的骆驼客,负责骆驼的饲养、牵引,货物装卸等。

 


  民勤骆驼客有独特的野外生存装备与技能。装备有:帐篷、火炬子、栽毛褥子、脚蹬毡、毛捣儿、毡帽、皮袄。驼队一般冬日走货,因白天睡觉暖和,夜间走路又能防止骆驼负重发汗,所以驼队一般夜行昼宿。民勤驼队为地区贸易发展、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民勤驼商马合盛家先后被雍正、咸丰赐予“官商马合盛”“货政大夫”“护国员外郞”等;民勤驼队为平定青海叛乱和准葛尔叛乱做出了巨大牺牲;受孙中山派遣去苏联进行友好交往,受到了列宁的亲切接见;为支援西藏的解放与建设运送过大量物资。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